天呐,这车市,简直是杀疯了。
你敢信吗?
就在这个号称“金九银十”的丰收季节,燃油车的价格屠刀竟然再一次举起,而且这次,刀刀见骨,砍向的还是那些曾经高高在上、让我们掏空六个钱包都得仰望的合资品牌。
什么大众、本田、日产,一个都别想跑,统统卷起来!
这已经不是降价了,这是大放水,是踩踏式的胜利大逃亡!
看着那张长得看不到头的降价榜单,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字:惨!
怎一个“惨”字了得!
几个月前,你跟我说一台全新的本田雅阁,优惠六万块能落地,我肯定觉得你喝多了。
雅阁啊,那可是B级车的标杆,是无数中年男人绕不开的梦,是“一日本田,终身本田”的信仰图腾。
它就应该气定神闲地待在展厅中央,接受信徒们的膜拜。
可现在呢?
它被硬生生从神坛上拽了下来,和那些拼价格的后生们在泥潭里摸爬滚打。
六万块,那是什么概念?
那是一台五菱宏光的钱,是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现在,它只是雅阁优惠单上一个冰冷的数字。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手机市场。
诺基亚帝国的轰然倒塌,不也是从“高贵”的塞班机开始打骨折甩卖开始的吗?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押着惊人相似的韵脚。
现在的合资车企,像极了那个手足无措的芬兰巨人,眼睁睁看着新能源的浪潮淹没脚踝、漫过腰际,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清仓大甩卖”,试图用价格换回一丝喘息的权利。
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些国民神车。
大众朗逸,日产轩逸,这两位爷,常年霸占着轿车销量榜的冠亚军宝座,闭着眼睛买都不会错的“标准答案”。
曾几何时,能优惠个一两万,就得烧高香感谢销售小哥手下留情了。
可如今呢?
降幅普遍超过40%!
朗逸的入门价直接干到了八万以内。
我的天,八万块的朗逸,这让那些前两个月刚提车的兄弟们情何以堪?
这背刺,简直比冬天的冰刀子还凉。
这究竟是消费者的狂欢,还是一个时代的悲歌?
从一个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
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终于可以用A级车的预算,去够一够B级车的门槛了。
用买伊兰特的钱,现在可能踮踮脚尖就能够到君威的边儿。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奇迹。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但汽车厂商会用“骨折价”告诉你,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但你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地去看,这背后是刺骨的寒意。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这是一种恐慌性的抛售。
合资品牌们,那些曾经教会我们什么是“德味”、什么是“操控”、什么是“高级感”的老师傅们,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那套把式,在新时代的规则下降维打击了。
当隔壁的自主品牌们,在电动机、大彩电、智能座舱的赛道上玩得飞起,只需要十来万就能给你“冰箱沙发大彩电”配齐的时候,你还在那儿念叨你的“黄金动力总成”,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市场的反应是最诚实的。
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了票,他们选择了更智能、更省钱、更有趣的新能源。
于是,燃油车的库存堆积如山,经销商的压力大到爆炸,厂商只能饮鸩止渴,用利润换销量,用“放水”来延缓生命。
你再看看豪华品牌,那才叫一个精彩。
凯迪拉克,这位“洗浴王”,向来是二线豪华里最懂“以价换量”的。
XT4、GT4两兄弟,优惠直接干到了八万多,这已经不是打折了,这是把品牌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更夸张的是奥迪,Q3的部分车型降幅超过十一万!
十一万啊朋友们,这优惠都能再买一台卡罗拉了。
BBA里,奥迪率先“投降”,宝马的2系、捷豹的E-PACE也扛不住了,纷纷加入“跳楼大甩卖”的行列。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场价格战已经不是局部冲突,而是全面战争。
战火从10-15万的主流市场,一路向上蔓延,烧到了25万以上的豪华阵地。
在生存面前,所谓的品牌溢价、所谓的格调,都成了可以牺牲的筹码。
当捷豹和英菲尼迪这种小众豪华,都不得不靠着近十万的优惠来吸引眼球时,你就知道,地主家真的没有余粮了。
这波操作,看似是合资车企的集体“放水”,实则是新能源汽车釜底抽薪式的进攻下,燃油车阵营一次无奈的战略性撤退。
他们试图用巨大的价格优势,构建一道最后的防线,稳住那些对电动车仍有疑虑、注重品牌和保有量的基盘客户。
但问题是,这道防线能守多久?
当一个商品,需要靠不断地、没有底线地降价来维持生命时,它离被市场淘汰也就不远了。
今天你因为朗逸便宜了五万块而心动,明天可能就会因为它的保值率雪崩而心痛。
你以为你抄底了,殊不知,可能只是接住了下落的飞刀。
所以,朋友们,面对这波史诗级的燃油车大降价,我们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保持清醒,也保持敬畏。
如果你是刚需,且对燃油车有深厚感情,那么现在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入手好时机,用白菜价买一台技术成熟、口碑稳定的合资车,再开个七八年,绝对不亏。
但如果你对未来抱有更多期待,不妨再等等,再看看。
因为燃油车的黄昏,或许才刚刚开始。
这场由合资品牌主演的“悲情大戏”,注定会成为汽车工业百年变革史上,一个无比深刻的注脚。
而我们,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正在亲眼见证一个旧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所以,当你站在4S店里,面对那个曾经遥不可及、如今却唾手可得的梦想之车时,不妨多问自己一句:我买下的,究竟是一个伟大的工业结晶,还是一张正在贬值的旧船票?
我那哥们儿老张,就刚才,给我打了个电话,声音都带着哭腔:“兄弟,我三个月前刚提的雅阁……现在4S店的优惠,够再买一台国产电车了。”
隔着听筒,我仿佛都听到了他心碎成二维码的声音。
说真的,我一点都不同情他,甚至还有点想笑。
这年头,买燃油车,尤其是在“金九银十”这种销售旺季前夕买,简直就是一场豪赌,赌赢了,你比别人早享受几个月;赌输了,就像老张这样,一夜之间,开着新车就成了“老韭菜”。
这哪是降价啊,这简直就是汽车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只不过这次,合资品牌们连底裤都不要了,只求能把车卖出去,能活下来。
最离谱的还得是那些曾经让你觉得“这辈子能开上它就值了”的豪华品牌。
奥迪Q3,一个精致白领的身份象征,现在优惠能干到十一万多。
十一万!
这笔钱,你拿去付个小户型的首付都绰绰有余了,现在,它只是奥迪销售单上一个轻描淡写的数字。
这感觉就像你一直暗恋的女神,突然有一天告诉你,办张健身卡就能跟她约会,你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恐慌:她……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这帮昔日的“车圈贵族”,像极了那些过了巅峰期的体坛巨星。
想当年,大众的“VW”标,就跟乔丹身上的23号一样,代表着统治力、品质和一种不言而喻的牛X。
开一台德系车,你都不用说话,别人看你的眼神里都带着三分敬畏。
可现在呢?
这些巨星们好像一夜之间就不会打球了,只能在场边挥着毛巾,把自己签名的球衣打折处理,只为换回一点可怜的关注度。
真正的重灾区,还得是朗逸、轩逸这些曾经的“神”。
它们就像是车界的“标准答案”,你不知道买啥车的时候,买它俩准没错。
可现在,这标准答案被人用红笔画了个大叉。
优惠超40%,入门价探底到八万内。
这操作,让我想起了前几年超市里疯狂打折的诺基亚手机,售货员喊得声嘶力竭,但旁边苹果柜台的队,却排到了门外。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是不会跟你打招呼的。
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曾经躺着都能赚钱的“天之骄子”,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原因很简单,赛道变了,对手也变了。
当合资车企还在抱着他们那套“黄金动力总成”、“百年造车底蕴”的旧剧本反复念叨时,隔壁的国产新能源,已经把“冰箱彩电大沙发”搬进了车里,用智能座舱和低到离谱的用电成本,把用户的体验感直接拉满。
这就好比,你还在苦练“降龙十八掌”,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激光枪,一顿“biubiubiu”,你武功再高,也怕科技高。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代差,这是思维上的降维打击。
合资品牌们就像一群固执的老工匠,精心打磨着手里的机械表,而外面的人,早都戴上了能测心率、能回微信的智能手表。
你的表是精致,是情怀,但对不起,大多数人,只想要更方便、更好玩的东西。
所以,你看凯迪拉克,这位常年混迹于各大洗浴中心的“二线豪华之王”,更是把“以价换量”这四个字刻进了DNA里。
XT4优惠八万多,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在交朋友,含泪交。
这场价格战,表面上看,是我们消费者的狂欢盛宴。
以前要踮起脚才能够着的雅阁、君威,现在好像跳一跳就能够到了。
用买菜车的钱,买回一台B级轿车,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但你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今天你贪便宜买回来的车,明天在二手车市场,会不会让你哭都找不到调?
当新车的价格体系都已崩塌,保值率这东西,就成了一个笑话。
你以为你抄到了底,结果发现,底下还有十八层地狱。
所以,这波燃油车的“末日狂欢”,我们到底该不该上车?
讲真,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你就是喜欢发动机的轰鸣,就是对燃油车有戒不掉的情怀,而且三五年内不打算换车,那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毕竟,用一个更低的价格,买到一个技术成熟、经过市场长期检验的产品,风险相对较低。
可如果你对未来还有那么点好奇心,还想体验一下智能驾驶的乐趣,还想享受一下一个月电费比一箱油钱还便宜的快感,那我的建议是,再等等,再看看。
因为眼前的这点优惠,可能只是开胃小菜。
当一个时代要落幕的时候,所有的规则都会被重新改写。
今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折扣,可能就是明天的市场标价。
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得做出自己的选择。
是抓住旧时代的尾巴,享受最后一次内燃机的余温;还是拥抱新时代的浪潮,去体验一个充满未知和惊喜的未来。
这道题,比当年高考的最后一道大题,可难多了。
哥们儿老张的电话打来时,那声音里一半是火,一半是拔凉拔凉的绝望:“我那台雅阁!刚开三个月!4S店现在给的优惠,都能让我再提一台顶配的海豹了!”
我没憋住,笑了。
真不是我没人性,实在是这魔幻的车市,每天都在上演这种“年度最佳背刺”大戏。
现在这节骨眼上买燃油车,不亚于44年入国军,突出一个“忠烈”。
讲真,这已经不能叫什么燃油车降价了,这词太温柔。
这叫“自残式求生”,是壮士断腕,不,是壮士把两条腿都砍了,只求能往前挪一挪。
你看看那张合资车优惠榜单,什么本田雅阁、别克君威,动不动就给你抹掉个六七万,跟闹着玩似的。
最逗的还得是豪华品牌。
奥迪Q3,曾经多少都市丽人的梦中情车,现在优惠能干到十一万。
你没听错,是十一万!
这钱你拿去鹤岗能买两套房了。
现在,它只是奥迪销售用来诱惑你进店的一个数字。
这感觉特拧巴,就像你心心念念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突然在菜市场支个摊卖起了鸡蛋灌饼,你只会觉得:这哥们儿……是不是破产了?
这帮昔日高高在上的“车圈贵族”,活脱脱就是一支过了巅峰期的冠军球队。
我总想起90年代的芝加哥公牛,所向披靡。
当年的大众标,就跟乔丹的23号一样,是信仰,是图腾。
车头挂个“VW”,你都不用开口,气场就先赢一半。
可现在呢?
这帮老球星们,一个个跟腱撕裂、半月板磨损,打法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而对手,是一帮不讲武德的“电小子”,他们不跟你玩中投,不跟你搞战术,上来就是一通三分雨,直接把你打懵。
你还在讲究什么“人车合一”的操控,人家车里都能K歌、看电影、甚至拿无人机航拍了。
你武功再高,也怕对面开高达。
所以,你看那些曾经的王者,大众朗逸、日产轩逸,常年霸占销量榜的神,现在也扛不住了。
优惠40%起步,朗逸的入门价直接给你干到八万块以内。
这已经不是把皇冠摘下来卖了,这是把祖坟都刨了,只为换点过冬的粮食。
说白了,这不是一次正常的市场调整,这是一场恐慌。
是一场面对新能源汽车的铁蹄,旧时代燃油霸主们的集体溃败。
这不是有序撤退,这是泰坦尼克号上毫无秩序的抢救生艇,而乐队还在甲板上倔强地演奏着品牌精神。
当然,对我们这些等等党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以前想都不敢想的B级车,现在踮踮脚就能够着了。
用买菜的钱,办了顿海鲜的席,爽。
可这“馅饼”,真就那么香吗?
你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体系彻底崩盘,它的价值还剩下多少?
今天你为省下的五万块沾沾自喜,明天去二手车市场一问价,可能心脏病都得犯。
你以为自己是抄底,殊不知,底下还有十八层地道。
所以,这波史诗级的燃油车大甩卖,到底该怎么看?
如果你就是个铁杆的内燃机粉丝,就爱听那发动机的轰鸣,而且你买这车就打算开到报废,不考虑什么保值率,那你现在冲进去,绝对是捡大漏。
可如果你对未来还有那么点儿念想,还想体验一下被智能驾驶“伺候”的感觉,那不妨再稳一手。
因为这场戏,高潮还没到呢。
燃油车的黄昏,才刚刚拉开序幕。
现在这点折扣,可能只是前菜。
等库存压力再大一点,等新能源的渗透率再高一点,那时候的价格,才叫真正的“惊喜”。
最终,这道选择题还是得我们自己做。
是趁着打折,买一张通往过去的旧船票;还是咬咬牙,换一张开往未来的新车票?
这事儿,比选车本身,可刺激多了,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