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利好!广汽收购东本发动机,东风系迎关键变局

9 月 30 日,广汽集团一则公告搅动汽车行业 —— 广汽本田将以公开受让方式拿下东风汽车集团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下称 “东本发动机”)50% 股权,交易完成后东本发动机将成为广汽本田全资子公司。这场看似是广汽与东风的资产腾挪,实则牵动着东风系核心上市公司的命运,尤其是东风汽车(0489.HK,即东风集团股份)与东风科技(600081),正面临短期调整与长期战略的双重考验。

突发利好!广汽收购东本发动机,东风系迎关键变局-有驾

东风汽车:剥离资产 “减负”,押注新能源未来

对于东风汽车而言,此次转让东本发动机 50% 股权,绝非简单的资产处置,而是其战略收缩与资源聚焦的关键一步,短期缓解经营压力,长期为新能源转型铺路。

从短期财务层面看,这笔交易堪称 “及时雨”。根据公告,东风汽车转让股权的对价为 11.72 亿元,而东本发动机 2025 年上半年净资产达 25.12 亿元,以此测算,此次转让预计能为东风汽车带来约 5.86 亿元的投资收益。这一数字背后,是东风汽车近年来的业绩困境:2024 年其净利润仅 0.58 亿元,近乎 “盈亏边缘”,5.86 亿元的投资收益相当于其去年净利润的 10 倍有余,将直接大幅增厚 2025 年业绩,缓解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担忧。

更重要的是现金流改善。2024 年东风汽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 25.55 亿元,资金链本就紧张,而旗下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正处于扩张关键期 ——2025 年上半年岚图销量同比增长 85%,门店扩张、研发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11.72 亿元的现金对价,能有效补充岚图的发展资金,为其冲击 “年销 10 万辆” 目标提供支撑。

从长期战略看,剥离东本发动机是东风汽车 “断舍离” 的明确信号。东本发动机虽在 2025 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 3.71 亿元),但 2024 年仍亏损 2.28 亿元,且其核心业务聚焦燃油车发动机,与东风汽车 “押注新能源” 的方向相悖。目前东风汽车已明确 2025 年新能源销量目标 100 万辆、海外出口 50 万辆,此次剥离燃油车相关资产,正是为了将资源集中到岚图、东风纳米等新能源品牌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操作还与东风汽车的私有化进程深度绑定。此前东风汽车已启动港股私有化,计划分拆岚图单独上市,而剥离东本发动机这类非核心资产,能简化业务结构,让岚图的 “新能源科技公司” 属性更纯粹 —— 毕竟资本市场对传统燃油车资产兴趣低迷,剔除后岚图上市时的估值逻辑会更清晰,更易吸引科技板块投资者。

不过风险也不容忽视。东风汽车旗下另一核心合资公司东风本田,其发动机供应长期依赖东本发动机。尽管广汽本田承诺 “收购后保障东风本田的发动机供应”,但未来合作条款、价格是否会调整仍是未知数。若供应成本上升或稳定性下降,东风本田的盈利能力将受影响,进而拖累东风汽车的业绩。

东风科技:供应链 “牵一发而动全身”,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较于东风汽车的 “主动出击”,东风科技作为东风系核心零部件企业,更多是 “被动承压”—— 其业务与东本发动机、东风本田深度绑定,此次股权变动将直接影响其订单与合作模式。

先看业务关联度:东风科技的核心产品包括汽车底盘系统、电子电器件、内饰件等,其中东风本田是其第一大客户。2024 年财报显示,东风科技对东风本田的营收占比约 28%,而东风本田的发动机供应依赖东本发动机,三者形成 “东风科技 - 东风本田 - 东本发动机” 的产业链闭环。如今东本发动机易主,这条闭环的稳定性将面临考验。

短期来看,东风科技可能面临订单不确定性。东本发动机被广汽本田全资控股后,其生产计划、采购体系大概率会向广汽本田倾斜 —— 毕竟广汽本田是其唯一股东,优先保障广汽本田旗下车型(如雅阁、皓影)的发动机供应是必然选择。这意味着东风本田的发动机供应可能会出现 “优先级下降”,若东风本田因发动机供应延迟调整生产计划,东风科技的底盘、电子件订单也会随之减少。

更直接的影响在于合作议价权。此前东本发动机与东风本田同属东风系,采购、合作更多是 “内部协同”,价格与账期相对灵活;而广汽本田接管后,东本发动机将成为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与东风本田的合作会更偏向 “市场化谈判”。若东风本田为保障发动机供应让步,可能会压缩自身利润空间,进而要求上游的东风科技降低零部件价格,挤压东风科技的盈利空间。

但长期来看,东风科技也并非没有机遇。一方面,东风汽车聚焦新能源转型,岚图汽车销量增长迅猛,而东风科技已在新能源零部件领域布局 —— 其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已配套岚图 FREE、追光等车型。随着岚图产能扩张,东风科技的新能源零部件订单有望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传统燃油车业务的波动。

另一方面,东本发动机的整合可能带来技术协同机会。广汽本田在混动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收购东本发动机后,大概率会推动其混动发动机的研发与量产。东风科技若能抓住机遇,切入东本发动机的混动零部件供应链(如混动车型的底盘适配件、电子控制模块),就能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毕竟 2024 年国内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45%,这一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从市场表现来看,东风科技的股价已出现微妙反应。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东风科技能否快速与新东家广汽本田建立合作,以及在东风汽车新能源业务中的配套比例能否提升。

东风系的 “阵痛与新生”:行业变革中的缩影

广汽收购东本发动机引发的东风系变动,本质上是汽车行业 “燃油退潮、新能源崛起” 的缩影。对于东风汽车而言,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新能源是 “断臂求生”,也是顺应行业趋势的必然选择 —— 在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巨头的冲击下,传统车企若不及时转型,只会被市场淘汰。而 5.86 亿元的投资收益与 11.72 亿元的现金流,只是转型路上的 “缓冲垫”,真正的考验还在岚图等品牌能否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

对于东风科技这类零部件企业,行业变革既是挑战也是升级契机。过去依赖单一客户、单一业务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只有主动拥抱新能源、拓展多元化客户,才能抵御风险。若东风科技能借助东风汽车的新能源转型,同时切入广汽本田的供应链,就能实现 “双轮驱动”,摆脱对单一客户的依赖。

未来,市场将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是东风汽车私有化后岚图的上市进程与估值表现,这直接决定东风系的长期价值;二是东风科技与广汽本田、东本发动机的合作进展,以及其新能源零部件业务的增长速度。毕竟在汽车行业的变革中,只有那些能快速调整、主动求变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存活下来。

这场围绕东本发动机的股权交易,看似是一笔简单的资产转让,实则改写了东风系两家核心上市公司的命运轨迹。而东风汽车与东风科技的后续表现,也将成为观察传统车企与零部件企业转型成效的重要样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