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

“瑕不掩瑜”,大概是对症下药的箴言。

话说我那厮,前些日子撺掇我入坑,说什么新威骑探路者RX2000是男人的终极浪漫,钢铁雄心的具象化。我差点就信了他的邪。结果呢?没过两天,这货就丢给我一篇“新威骑的六大龃龉!八个月栉风沐雨报告”,瞬间熄火。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洋洋洒洒的文章,细数了新威骑的种种掣肘:后摇臂异响,线束蹭磨,油箱共振,整流器螺栓滑牙,车头杂音,烫腿酷刑……听着就让人脑仁疼。他也说了,有些瑕疵能勉力自理,厂方也在殚精竭虑地升级ECU。但问题在于,掷果盈车地购入这“大玩具”,难道还要兼职当个“御用机修”?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这让我想起当年甚嚣尘上的“匠人精神”。彼时,大家竞相吹捧东瀛、德意志的制造工艺,说什么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现如今呢?“聊胜于无”似乎成了圭臬。看看那些动辄数十万的豪车,小毛病层出不穷,4S店都快成第二个家了。这到底是科技跬步千里,还是斫轮老手般的偷工减料?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再说这新威骑,一辆身价不菲的“美式巡航”,竟会冒出这么多“硬伤”,实在令人费解。后摇臂异响,那是装配的疏忽;线束蹭磨,那是设计的短板;油箱共振,那是细节的缺失;整流器螺栓滑牙,那是品控的懈怠……这些本不该在如此段位的座驾上粉墨登场。

有人辩解,这是“小众化产品”的阿喀琉斯之踵。小众意味着薄利多销,成本居高不下,品控捉襟见肘。此话乍听之下似乎有几分道理,但细究起来,不然。小众并非敷衍塞责的挡箭牌。反之,小众产品更应力臻完美,方能赢得用户的口碑载道。好比那些手工定制的西装,价值连城,但一针一线都浸润着匠人的呕心沥血。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实则,新威骑的窘境,也是我们整个制造业的缩影。我们骛于速度,迷恋规模,却往往忽略了锱铢必较的质量,忽略了润物无声的细节。我们只盘算着如何把产品倾销出去,却忘了如何让用户真正称心如意。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看到的一则轶事。一位华夏游客在日本购入了一台电饭煲,价格不菲,但煮出来的米饭就是比国内的更胜一筹。何故?因为人家在细节上精雕细琢。锅胆的材质,加热的模式,温度的把控……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那么,我们该何去何从?窃以为,首先要拨乱反正。不要再把“聊胜于无”奉为金科玉律,而是要追求“精益求精”。要像那些匠人一样,把每一件产品都当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来雕琢。

再者,要厉行监管。对那些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企业,要绳之以法。要构筑完备的质量追溯体系,让消费者买得踏实,用得安心。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嘉奖创新。不要只想着邯郸学步,而是要自主攻关,掌握核心命脉。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摆脱“世界工厂”的标签,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

新威骑的六大缺陷!八个月使用体验-有驾

回到新威骑,希望厂家能够正视车友们的诤言,尽快补阙挂漏。毕竟,能够一掷千金购入此车的人,都是真心挚爱摩托车的。莫要让他们的赤诚,变成喟叹。

恰如文中的那位京城车主所言,“这车就跟自家孩子一样,关起门来说一堆嫌弃,敞开对外了,咱骑的车就是牛掰……” 这句话,既是对新威骑的钟爱,也是对中国制造的殷望。我们憧憬着,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掷地有声地说:“咱造的车,就是牛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