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买台271匹的水平对置旅行车,在秦岭山路连跑200公里后,我把家里那台零百3秒的电车钥匙扔进了抽屉
方向盘回正的那一刻,我松开了攥紧的右手。连续十几个发卡弯下来,手心有点汗,但车身姿态始终稳得像钉在地上。副驾的朋友说了句:你这车重心是不是特别低?我笑了笑没接话,因为刚才那个上坡急弯,他手机从裤兜里滑到了座椅侧面,人却纹丝不动。这就是WRX Wagon给我的第一印象——不张扬,但有点东西。
开了十几年车,电动车这两年试了不少。零百三秒多的推背感确实过瘾,但说实话,踩下去就有,松开就没,开久了反而觉得乏味。这次试驾斯巴鲁这台车,才想起来以前为什么喜欢开车。
FA24这台2.4T发动机,271匹350牛米的账面数据算不上凶狠。真正有意思的是它的布局方式。水平对置,四个气缸平躺着,活塞对着干。整个发动机比常规直列四缸低了快10厘米,装在车里,重心自然就下来了。这个物理优势带来的效果,在山路上特别明显。
连续S弯那段路我来回跑了三趟。第一趟试探,第二趟放开些,第三趟基本是正常山路速度在走。车身侧倾很小,方向盘传回来的信息很直接,能感觉到四个轮子在干什么。这种感觉挺难形容,就像你穿了双合脚的鞋,走路的时候能清楚地知道脚下踩的是什么。
四驱系统这块,斯巴鲁做了几十年。中央差速器配电控离合器,前后轴默认五五开,但系统会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有个细节印象挺深,山里刚下过雨,路面湿滑,有个上坡急弯我油门给重了点。能感觉到后轮在找抓地力,但车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很平稳地就过去了。动力怎么分配的,我不知道,反正车自己处理得妥妥当当。
底盘调校是另一个惊喜。出发前我还担心性能车的悬架会不会太硬,开起来颠得难受。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过减速带的时候,初段还是有些吸收的,不会硬邦邦地把你弹起来。但是弯道里侧向支撑又很足,车身不会晃来晃去。200多公里山路跑下来,腰没觉得累,这点挺意外的。
内饰没什么可说的。该有的功能都有,不该有的也不会往上堆。中控屏尺寸中规中矩,CarPlay连上就能用。物理按键保留得多,这点好评,开车调空调不用盯着屏幕戳。方向盘握感结实,3点9点位置有凹槽设计,手放上去很自然。座椅包裹性不错,长时间坐着也舒服。就这样,没什么科技感,但顺手。
聊点实际的。这车后备厢能装四个28寸行李箱,后排座椅放倒之后空间更大。车长接近4米8,停车不算特别费劲。油耗我这次开得比较激进,山路为主,综合下来9个出头。考虑到全时四驱和271匹的动力,这个数字能接受。正常通勤的话,7-8升应该没问题。
声浪有阀门控制,日常模式不吵,切到运动模式会亮一些,但不至于扰民。高速巡航的时候车内安静,正常说话没压力。见过不少性能车开起来像拖拉机,这台不会。
有人会问,30万这个价位为什么不考虑电车或者BBA?
电车加速快是快,但那种推背感太线性了,踩多少给多少,反而没什么层次。WRX Wagon的涡轮1900转左右开始发力,动力输出有个过程,能感受到发动机在工作。至于BBA,奥迪RS4 Avant确实好,但70多万,不是一个段位的东西。
这台车的定位挺尴尬的。手动挡在消失,燃油性能车在让位,旅行车在国内本来就小众。水平对置、机械四驱、旅行车身,这三样东西凑一起,市场上真找不出第二台。在电动化这么猛的当下,它显得有点不合群。
不过或许正因为不合群,才有点意思。它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贵的,更算不上最智能的。但是一个人开着它走山路,左脚踩离合,右手推挡杆,方向盘能感知路面每个起伏,那种和机器对话的感觉,会让你想起来——原来开车可以是这样的。
30万出头,能买到一台全时四驱的性能旅行车,能装、能跑、还能撒欢。这样的选择不多了。值不值,懂的人自然懂。
回程的时候经过服务区,看到停车场里一排排的电动SUV。想起来家里那台零百3秒多的电车,钥匙已经在抽屉里躺了快一周。不是说电车不好,只是有些东西,可能真的回不去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