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

深夜的慕尼黑宝马设计中心依然亮着几盏灯,凯·兰格站在自己工作了二十年的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抚过墙上那张初代i3的设计草图。

就在几个小时前,他刚刚按下发送键,那条震动汽车圈的领英动态已经像野火般蔓延开来:"2025年8月1日起,我将加入小米汽车。"这条不足百字的声明,让整个行业都在猜测:这位宝马设计灵魂人物为何要投奔一家中国科技公司?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兰格在宝马的最后一晚,设计团队悄悄准备了一个告别派对。同事们举着啤酒,有人半开玩笑地问:"老兄,是不是小米给的薪水让你无法拒绝?"兰格笑着摇头,指了指桌上那台小米折叠屏手机:"看看这个铰链设计,他们连手机都能做得像变形金刚,你们不觉得这样的公司造车会很有趣吗?"这句话让在场的设计师们都陷入了思考。确实,当传统车企还在为要不要取消实体按键争论不休时,小米SU7已经实现了中控屏的磁吸快拆设计。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这位55岁的德国设计师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宝马电动化简史。2003年刚加入宝马时,电动车还被视为"高尔夫球车",没人想到这个留着络腮胡的年轻人会在六年后主导设计出颠覆性的i3和i8。那对标志性的"熊猫眼"大灯和碳纤维车身,至今仍是电动车设计教科书里的经典案例。2019年接手i系列设计总监后,他主导的iX因为前脸造型太过前卫,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吐槽像"巨型鼻孔",但兰格在内部会议上坚持己见:"如果十年后还有人记得这款车,那它就成功了。"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小米汽车团队挖角兰格的过程堪比谍战片。2024年底,小米SU7销量突破15万辆时,雷军就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兰格。第一次秘密会面选在了798艺术区的一家咖啡馆,雷军带着工程团队展示了正在研发的第三款车型设计图。据在场人士回忆,兰格当时指着图纸上的某个细节说:"这个线条处理太保守了,你们既然要颠覆,为什么不做得更彻底些?"随后他拿起餐巾纸,三笔画出了一个更激进的设计方案。这次会面后,双方又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拉锯战,最终打动兰格的,是小米承诺给他完全独立的设计决策权。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明指出:"这不仅是人才争夺战,更是两种造车理念的碰撞。传统车企像交响乐团,每个音符都要遵循乐谱;而新势力更像爵士乐,允许即兴发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宝马开发一款新车平均需要60个月,而小米SU7从立项到量产只用了36个月。兰格在宝马最后参与的项目i7,光是前脸设计就修改了11个版本,每次改动都需要经过五级审批。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社交媒体上,车迷们的反应两极分化。有宝马粉丝痛心疾首:"i系列要完蛋了,灵魂人物都跑了";也有小米支持者调侃:"以后是不是能在小米汽车上看到带呼吸灯的宝马双肾格栅?"更耐人寻味的是同行反应,某新势力设计总监在朋友圈写道:"终于有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了,传统车企的设计流程确实该革新了。"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兰格在离职面谈时对宝马CEO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二十年前我们设计i系列时,就像在无人区探险;现在电动车已经变成红海,但真正的创新反而变少了。"这句话或许解释了为什么他愿意冒险加入一家造车才几年的公司。小米给他的不仅是更高的薪酬,更是一个可以打破常规的舞台。就像他常对团队说的:"汽车不该只是四个轮子加个沙发,它应该是能让人心跳加速的移动艺术品。"

宝马设计负责人加盟小米科技,任职宝马超20年-有驾

眼下最让人期待的是,这位设计鬼才会给小米带来什么改变?业内流传,兰格正在主导一款代号"银河"的全新车型,可能会采用可变形的车身面板技术。而宝马那边,i系列新车的设计工作已经移交给兰格曾经的副手,一位以稳健著称的设计师。这种人事变动背后的隐喻相当明显:一边选择继续冒险,一边回归保守路线。

这场人才流动折射出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根本性变革。当电动化成为标配,智能化还在摸索时,设计反而成了最关键的差异化武器。兰格的跳槽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传统车企的转型困境和新势力的野心勃勃。或许再过几年回头看,2025年这个夏天,就是汽车设计史的一个分水岭时刻。就像当年乔布斯把百事可乐总裁挖到苹果一样,有时候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往往预示着一个行业的转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