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最近做了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他们宣布ID.Polo这款在欧洲很受欢迎的电动小车暂时不会进入中国市场。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说得挺直白:"中国市场和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 "
看到这个消息,我马上想起了路上越来越少见的大众Polo燃油车。
查了下数据,今年前三季度这款车在全国只卖出了1000多辆,连曾经的同级别热门车型本田飞度都比它多卖了一倍还多。 这种情况在五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小型燃油车在中国确实越来越难卖了。
小型电动车市场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五菱缤果、比亚迪海鸥这些国产电动小车每个月都能卖出上万台。 这说明不是中国人不喜欢小车,而是消费偏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大众的高层 注意到了这个变化。
施文韬提到,中国消费者特别偏爱"前卫且富有张力的风格产品"。 这个描述很准确,看看现在国产电动车的外观设计,确实比欧洲车型更大胆、更夸张。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展示了一款叫ID.AURA的概念车。
这款车定位是轿跑风格的纯电轿车,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 从外观上看,它和大众在欧洲卖的车型完全不同,线条更加张扬,前脸设计也更具攻击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路线的转变。 ID.AURA基于一个全新的CMP平台打造,这个平台是大众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纯电动平台。 与此同时,大众还在和小鹏汽车合作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
大众安徽研发中心正在加速推进CMP平台的开发。 这个平台的目标很明确:比现有的MEB平台成本降低40%。 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将大幅提升大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根据大众公布的计划,从2026年开始,他们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20款新能源车型。 这个产品攻势覆盖了纯电、插混和增程式等多种技术路线。
ID.ERA概念车展示了大众在增程式技术上的布局。 这是一款全尺寸SUV概念车,宣称综合续航能超过1000公里,量产车型计划在2026年由上汽大众投产。
另一款ID.EVO概念车是纯电SUV,续航里程标称700公里,支持800伏超充技术。 这两款概念车都计划在2026年面世,显示出大众正在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布局。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贝瑞德强调,他们要打造的是"中国专属、量身定制的平台"。 这个表述背后反映的是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策略的根本转变。 过去那种把全球车型简单引入中国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
在研发效率上,中国团队展示了惊人的速度。 由中方主导开发的CSP平台开发周期只需要30个月,这比德国同类项目的开发时间缩短了40%。 这种"中国速度"正在改变跨国车企的传统研发模式。
大众在安徽的研发中心目前有800多名工程师,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本土人才。 这个团队全面负责CMP平台的开发工作,从设计到测试都在中国完成。
在核心技术领域,大众也在加快本土化布局。 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企业酷睿程,正在中国自主设计与研发系统级芯片。 按照规划,2026年起首批搭载相关功能的车型将交付中国消费者。
大众中国CEO孟侠表示,他们正在通过三家合资企业带来"更广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选择"。 这个表态显示大众正在调整其在华合资企业的战略分工。
到2030年,大众计划在中国市场提供至少30款纯电动车型。 这个产品规划覆盖了从小型车到全尺寸SUV的各个细分市场。
在营销策略上,大众也开始更注重本土化传播。 最近的产品发布会开始使用"情感满载"这样的中文表达,试图更好地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目前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国产车型占比已经超过八成。 这个数字在五年前还不到三成,显示出大众在华本土化程度的快速提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