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爆料,车圈近期风起云涌,老牌劲旅通用汽车,这次可算是遇上了麻烦。
怎么回事?
它家决定暂停向中国市场出口雪佛兰太浩这款魁梧的SUV,并且,连带其他高端车型,也暂时无意进军中国市场了。
听闻此消息,心中不禁泛起涟漪,这事儿,可不简单。
通用汽车,这家企业,堪称汽车行业的“老前辈”,底蕴深厚,无人敢小觑。
旗下别克、凯迪拉克,哪个不是声名远扬的品牌?
昔日,在中国市场,通用也曾风光无限,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与大众汽车争夺市场头把交椅。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境况,怎能不令人唏嘘?
让我们细细道来。
太浩,是通用汽车“杜兰特协会”计划的一部分, 杜兰特,这个名字,仿佛历史的低语,指向着通用汽车的创始人。
以他的名字命名,足见通用对该计划的重视。
可结果呢?
用“惨淡”二字形容,都显得不够精准。
销量占比,连通用中国总销量的0.1%都未达到!
这样的成绩,如同杯水车薪,难以掀起波澜。
今年第一季度,通用在国内售出44万余辆汽车,数量可观,但几乎都是合资企业在国内生产的车型。
进口车呢?
早就没了昔日的辉煌。
这就像什么?
犹如怀揣着传世珍宝,却发现它与当下的潮流格格不入。
通用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决定重组杜兰特协会,并相应优化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运营。” 听起来冠冕堂皇,说白了,就是“不行了,撤吧”。
过去几年,通用在华的日子确实不好过。
销量下滑,利润缩水,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
回溯过往,通用汽车曾是中国的先锋。
商务车、皮卡,紧随时代潮流,满足了国人的多样化需求。
别克,在那时,在中国市场可谓炙手可热,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尤其是别克GL8,豪华商务车,专为企业打造,至今仍是商务人士的首选。
遥想当年,通用汽车何等辉煌?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困境? 让我们拨开迷雾,探寻真相。
首先,不得不提“税”的问题。
为了扶持本土汽车产业,国家对进口车,尤其是大排量SUV,征收的税率极高!
简直是“劝退式”的税收政策!
100%的税率,足以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凯迪拉克凯雷德,这款车型,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要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呢?
仅需缴纳13%的税!
两者之间的差距,明眼人都能看明白。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了通用汽车的预估。
在这一点上,通用似乎略显迟钝。
早在2009年,通用内部就有高管预见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但最终却未能把握住机会。
这就好比,你明明知道金矿在哪里,却错失了挖矿的机会。
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公司病”确实存在。
决策流程冗长,反应速度迟缓,转型升级缓慢。
等到通用汽车幡然醒悟时,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早已是百花齐放。
比亚迪、蔚来、理想……这些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将通用远远甩在身后。
当然,这其中也有历史的因素。
当年,通用与上汽合资之时,一位名叫墨菲的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虽然不懂中文,却在谈判团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留在中国,负责管理新业务,见证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但后来,通用似乎未能抓住机遇,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2020年,疫情爆发,通用汽车撤回了外籍员工。
与此同时,国内汽车厂商抓住了机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总而言之,通用汽车今日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决策的失误、对中国市场的理解不足…… 犹如西晋末年的王谢家族,曾盛极一时,但最终也难逃衰败的命运。
有意思的是,一位新能源汽车咨询公司的顾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所有的外国汽车制造商,都对中国企业拥抱创新的能力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这话听起来刺耳,但细细品味,却也颇有道理。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局面。
国产品牌,无论在技术、设计还是营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它们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了解市场趋势,也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通用汽车的“退败”,不仅是其自身的悲剧,也为其他外国汽车品牌敲响了警钟。
在中国市场,想要立足,就必须放下身段,拥抱变化,积极创新。
否则,等待它们的,也只有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作为用车社,我们还是要客观地说一句。
通用汽车,曾经为汽车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的技术、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对于通用汽车的未来,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一同见证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