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

巨亏数千亿日元后,日产汽车终于官宣,将让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乘用车工厂——追滨工厂,在2028年3月彻底停产,将制造转移到九州。

一代工厂的落幕,背后是日产拼命求生的挣扎,也是汽车巨头们无法回避的时代危机。

如果你是在横须贺长大的,一定不会对追滨工厂感到陌生。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它不仅是这座城市气味的一部分,更见证了日产从无到有、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

64年前,这里一片荒芜,而日产下定决心斥资建厂——那一年,日本经济还酝酿在战后复苏的热潮中,工厂里传出的是蓝鸟轿车下线的轰鸣声,每一个在流水线忙碌的工人都小心翼翼,仿佛能听见金属工件与未来世界交叠的脉搏。

追滨工厂成为日本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乘用车工厂,后来的电动车Leaf、紧凑型Note、Cube,几乎每一代经典日产家用车都从这里诞生。

谁能想到,一路高歌猛进的日产会在2024年交出“惨不忍睹”的财报。

全球销量334.6万辆,同比再跌2.8%,其中中国市场零售销量暴跌12.2%。

净营收12.6万亿日元勉强持平,但净利润已成往事,如今亏掉6709亿日元!

只剩0.6%的微薄利润率,债台高筑,产品线却逐渐老去,销量增长无望——这不是正常的市场波动,而像是被时代遗弃的瓢泼大雨,把日产的防线一夜间冲垮。

日产不是现在才焦虑。

2024年刚一开年,日产CEO伊万・埃斯皮诺萨就甩出“Re:Nissan复兴计划”——里面有一份触目惊心的裁员大单:计划三年内全球裁掉2万人,占了日产总员工的15%,也就是说每7个人里要走一个。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日产现有的17家工厂将缩减到10家,既有工厂或整合或卖断,甚至连动力总成的工厂也被清理。

就在5月13日财报发布那天,日产刚喊完要按下人员精简和工厂关停的“加速键”,随后东京股市早盘日产股价就遭暴击。

有媒体立刻传闻追滨工厂要关停,工会代表当天就穿着制服在厂门口抗议。

日产当时还斩钉截铁地说:谣言!

但到了7月15日,这个决定终于还是落地变成现实。

追滨工厂关停的背后,实则就是日产对“冗余资产”和“过剩产能”的无情割舍。

曾经的主角,如今的传奇工程师、老车间领班,正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事实:再熟悉不过的产线要搬家、要关掉,常年奋斗的日产蓝鸟、Note Aura,都会和这里说再见。

现在工厂本来就只剩不到一半的生产线在运转,约2400名员工只能在岗干到2027财年底,之后的去留还要靠和工会“慢慢掰扯”。

那些不属于“生产”的岗位,比如试验场、研究室据说暂时会留下。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像追滨工厂这样的老厂“谢幕”,比销量暴跌还让人五味杂陈。

当地政府和很多日本人其实都很难想象,没有了日产,神奈川县的制造业会损失多少齿轮和陪伴。

这不像简单的企业搬迁或整合,更像是“最后的守夜人”逐渐离场,带走了横须贺一个时代的声音。

对于老人和老职工来说,关厂不只是一份饭碗的逝去,而是半辈子荣誉和回忆的碎裂。

但现实并没给日产留太多体面。

眼下,全球的传统车企谁不是咬牙自救?

电动车风口来袭,传统畅销车型销量见顶,成本节节高涨,欧美和中国的冲击接连不断。

日产也跟着强行洗牌,而且步子必须比以往更大更快。

车企其实比我们所谓的“互联网卷王”还狠得多——不砍掉沉重的负担,就只有凄惨出局。

其实,日产的选择并不是孤例。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当年通用汽车的“北美关厂风暴”还历历在目,2018年,通用在美国俄亥俄和密歇根、加拿大接连关停工厂,同样为的就是给电动车和未来转型“腾地儿”,代价也是数千人失业。

后来的事实证明,通用调整过渡痛苦,但稳住阵脚后反而加速了电动化进度,一举投入了“Ultium”电驱平台,还带火了Bolt等新车型。

通用并没有在失业与变动的汪洋中沉没。

福特也逃不过。

欧洲市场变数太多,销量撤退、电动车受追捧,2019年毅然关闭了英国布里真德工厂,也和一茬又一茬员工挥手作别,换来的却是重新在欧洲推出多款电动车,销量不但没垮,还逆势反弹。

归根结底,企业都是现实的,更别说日产这种国际级巨头。

工厂、工人都是“小棋子”,底线只剩下活下去——无论要吞下多少苦果。

最新数据、最新财报,所有指标都在明面上:日产2024财年营收下滑,净亏巨大,未来还要继续全球大裁员。

在这个变革年代,没有一家岁月静好的全球化制造业巨头。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但事情或许也没有全然黑暗。

就在7月初,日产和“台湾富士康”——鸿海集团,被曝正在协商利用追滨工厂未来的出路。

鸿海有意拿下这座工厂用来生产自有品牌的电动车,让日产终于不用彻底拆掉老厂,还能靠合作保留部分供应链。

有人乐观地预测,也许追滨会以全新方式续命,但日方官方至今口风紧,不松口,只说“正在评估全球生产基地的整合关闭”。

对比之下,中国市场上的“日产版剧情”同样极具参照价值。

去年日产在常州的工厂已经被关停,今年还要把武汉工厂腾给东风造电动车……你会发现,这股汽车业去冗员、砍产能的浪潮其实早就不是日本独有,国内也已不再例外。

做汽车的,终归得认清残酷现实。

对日产来说,追滨工厂的关停既有伤感、丧失和无奈,也是一种自我革新的必经之路。

高筑的债台和不振的销售,决定了这只“老猫”必须学会新本事——不然就是随风老去,被新一代智能电动车浪潮彻底拍在沙滩上。

老牌车厂巨变:日产斥巨亏关停追滨工厂,6万人砍2万裁员计划出炉-有驾

其实不仅日产,行业里各色巨头,哪怕是特斯拉的对手,也一样在自我进化中“丢卒保车”。

64年,一间工厂养活了几代工人,见证了一个品牌的荣光与反转。

追滨的结束不是故事的句点,而是下一轮全球汽车格局重排的序章。

谁能稳住阵脚,谁真正抓住电动化的风口和新能源的浪潮,谁才有资格带着工厂、工人和时代一起往前走。

当年日出东瀛,工厂烟囱高耸、汽笛长鸣,现在则是低沉却坚韧的调整期——日产能不能像当年那样,在潮水退去时再造一个高峰?

没人敢打包票。

但每一位被挤下牌桌的“巨头”,都在提醒后来者:时代之变,就像疾风暴雨,没有人会得到永恒的庇护。

追滨工厂的灯就要熄了。

在这个聚光灯下的落幕现场,我们不只是围观一家企业的败退,更是在目睹整个汽车工业,怎样在冲击与疼痛中转型。

每一次震动,也许都在孕育新生。

一切尚未有定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