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成都西博城人声鼎沸,2025成都车展刚一拉开帷幕,别克就扔出了一枚“深水炸弹”——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首次公开亮相,三款先导概念车一字排开,气场全开。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逍遥智行”辅助驾驶系统正式命名发布,配上那句“有路就能开,无往不逍遥”的slogan,直接把合资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野心写在了脸上。我站在展台前,看着至境L7那流畅的车身线条和充满未来感的灯语设计,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别克这次,真的不打算再当“安静的美男子”了。
从“逍遥”架构到“至境”品牌:别克的智电野心藏不住了
“至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名字。今年4月,别克发布了“逍遥”超级融合整车架构,当时我就觉得这名字有点意思——不像是传统车企那种冷冰冰的技术代号,反倒透着一股东方哲学的松弛感。现在回头看,这其实是别克在新能源转型中的一次“反向定义”:别人拼参数、卷价格,别克想拼体验、卷境界。
这次亮相的三款先导概念车,分别对应轿车、SUV和MPV,说明“至境”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品类覆盖的战略级品牌。它们都基于“逍遥”架构打造,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这个架构就像一个“智能底盘大脑”,把三电系统、智能驾驶、座舱交互、车身控制全都打通了。不再是“拼装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整车一体化设计”。
我最关心的是它的实际表现。虽然目前还没试驾到量产车,但从官方透露的信息看,至境L7将率先搭载这套系统,而且是未来8个月要推出的5款新车中的头阵。这个节奏,说实话,比很多新势力还激进。别克这是要用“全球底蕴+本土创新”的组合拳,重新定义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打法。
“亏电无感知”的增程系统:别克的“真龙”底气在哪?
说到动力,别克这次也玩了个新词——“真龙”增程系统。8月初刚发布,月底就出现在成都车展上,动作快得让人有点恍惚。但“真龙”到底强在哪?官方说它实现了“满电亏电一条龙,亏电无感知”。
这话听着玄乎,我来拆解一下。很多增程车在电池电量低时,发动机会介入,但往往会有明显的顿挫、噪音增大,甚至动力衰减,这就是“亏电有感”。而别克宣称的“亏电无感知”,意味着即便电量见底,驾驶体验依然如初,动力输出平顺,车内静谧性不打折。
这背后,是深度优化的增程器控制逻辑+顶级NVH调校的结果。别克百年来在舒适性和静谧性上的积累,在这里派上了大用场。我敢打赌,这台增程器的运转品质,大概率会成为同级标杆。毕竟,安静,才是豪华的第一道门槛。
不过,具体油耗、续航、充电效率这些数据,目前展台资料上暂无详细标注,需要等官方后续公布。但我可以肯定一点:别克不会拿一台“糙活”来打高端牌。
“逍遥智行”辅助驾驶:不只是“能用”,更要“好用”
如果说动力是基础,那智能化就是“至境”的灵魂。这次最让我兴奋的,是“逍遥智行”系统的发布。别克没跟风叫什么“智驾MAX”“超感系统”,而是用“逍遥”这个词,把驾驶体验和哲学意境绑在了一起。
它到底有多“逍遥”?三个关键词:强化学习、无断点NOA、不停车一键泊入。
先说“强化学习”。很多人一听“AI”就懵,其实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不是死记硬背规则,而是像人一样“边开边学”。它基于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用了30亿公里实战数据训练出7000万条“黄金数据”。这意味着什么?它见过的复杂场景,可能比你十年驾龄遇到的还多。
比如“鬼探头”——行人突然从盲区冲出来,普通系统可能反应迟钝,而“逍遥智行”能提前预判,提前减速,甚至规划避让路径。这不是“碰运气”,而是基于海量数据的精准决策。
再比如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很多车一到窄路、施工区就“趴窝”。但别克说它的系统能做到“无断点”,什么意思?就是从主路到小巷,从高架到地库,全程不退出。最狠的是ETC收费站——无车道线也能“盲开”通过,这对路径规划和感知能力要求极高,目前能做到的车型凤毛麟角。
但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个“不停车一键泊入”。传统自动泊车,你得先停稳,再选车位,再按按钮。而至境L7可以在行驶中实时识别车位,直接一把泊入,就像老司机看到空位,方向盘一打就进去了。这不仅省时间,更关键的是——它把驾驶的“流畅感”做到了极致。
我试过不少品牌的自动泊车,要么识别不准,要么动作僵硬,像在“挪”,不像在“停”。而别克这个功能,如果真能实现宣传中的平滑体验,那绝对是泊车辅助的“降维打击”。
内饰与设计:豪华不止于皮质,更在于“可进化”
坐进至境L7的展车,第一感觉是“静”。不是死寂,而是一种高级的静谧感,像图书馆,但又不失温度。内饰用料扎实,但最吸引我的是那块可进化的智能座舱。
它搭载了高通最新SA8775P芯片,性能比上一代提升显著。但别克没只堆算力,而是强调“可个性化、可沉浸式、可进化”。什么意思?就是系统能记住你的习惯,比如你常走的路线、喜欢的空调温度、偏好的音乐风格,甚至能根据你的心情推荐内容。
更重要的是“可进化”——软件可以像手机一样持续OTA升级,功能越用越新,体验越用越好。这不像某些品牌,新车一出厂就“定型”,几年后就落伍。
设计上,至境L7用了全新的豪华语言,线条简洁但富有张力,灯组设计像“羽翼”展开,夜间辨识度极高。风阻系数虽然暂无公布,但从车身比例看,大概率会控制在0.23Cd以下,这对续航和静音都有帮助。
和谁比?合资反攻,对手是谁?
说到竞品,大家肯定会想到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小鹏P7+这些热门车型。我们简单对比一下:
特斯拉Model 3:智能化强,但内饰简陋,舒适性一般。别克的优势在于豪华感+舒适性+本土化智能体验。
比亚迪汉:性价比高,三电技术成熟,但在高阶智驾上,尤其是城市NOA的流畅度,可能还差一口气。别克这次联手Momenta,显然是冲着“最聪明的合资车”去的。
小鹏P7+:智驾是强项,但品牌溢价和豪华质感,相比别克还有差距。别克有百年品牌背书,用户信任度更高。
所以,别克至境L7的定位很清晰:不做 cheapest,也不做 most expensive,而是要做 most balanced 的豪华智电轿车——智能不输新势力,豪华不输BBA,可靠不输丰田。
合资反攻号角已吹响,但用户会买账吗?
从4月发布“逍遥”架构,到8月推出“至境”品牌,再到9月首款车型亮相,别克这一套组合拳打得又快又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沉默期”可能真的要结束了。
但问题来了:消费者会买账吗?毕竟,过去几年,合资品牌在电动化上确实慢了半拍。现在突然发力,会不会被看作“追赶者”而非“引领者”?
我的看法是:只要产品力够硬,用户永远欢迎好车。别克这次没有盲目堆料,而是从“用户体验”出发,把安全、舒适、智能、豪华全盘打通。这种“稳扎稳打+局部突破”的策略,反而可能更打动理性消费者。
而且,别克强调“有路就能开”,不是追求“完全无人驾驶”,而是让驾驶更轻松、更安全。这种务实的态度,恰恰是当前阶段最需要的。
写在最后:9月见真章
别克至境L7将在9月正式亮相,到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实车、试驾体验、价格配置全貌。目前所有信息都来自车展资料,真实表现如何,还得等实测说话。
但不可否认,别克这次的布局,已经亮出了底牌:不是简单地“油改电”,而是从架构、品牌、智能、设计全方位重构。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合资品牌靠“品牌+技术+本土合作”这条路,能在新能源市场杀出重围吗?如果至境L7定价在25-30万区间,你会考虑它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老铁们,我是懂车的XXX我,咱们9月发布会后,接着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