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价格实惠的摩托车,脑海里可能还会浮现出那种功能简单、除了能跑之外没什么亮点的老旧印象。
但时代真的变了,如今的摩托车市场,尤其是入门和中端市场,正在发生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新。
过去,便宜的车子目标很单纯,就是让普通人能买得起、能轻松驾驭。
可现在,消费者的眼光越来越挑剔,特别是伴随社交媒体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不仅要实用,更要酷炫、要有科技感,要能成为自己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
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正促使各大摩托车制造商,把以往只有在昂贵的旗舰车型上才能见到的高端配置,逐步下放到价格更亲民的车型上。
这就像是过去只有高档轿车才有的触摸大屏、自动空调,现在几万块的家用车也成了标配一样。
从能够连接手机的智能仪表,到解放左手的自动变速箱,再到那些性能卓越的世界级悬挂和刹车系统,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黑科技”,如今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摩托车上。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十款这样的车型,它们涵盖了旅行车、街车和运动跑车等不同类型,每一款都有着在同价位中堪称惊艳的独特功能,彻底刷新了我们对“平价摩托”的认知。
首先登场的是来自中国品牌春风的450SS,这台车的售价大约在5700美元左右,但它所呈现出的质感和丰富的配置,完全超越了人们对这个价位入门级跑车的期待。
从外观上看,它就充满了设计感,比如那对造型犀利、如同猛兽眉眼的日间行车灯,启动时还有流畅的动态效果,显得科技感十足。
金色的倒置前叉和世界知名的Brembo刹车卡钳,这些通常在中高级别车型上才常见的配置,它也毫不吝啬地给到了。
车尾部分,那个模仿顶级跑车杜卡迪Panigale的镂空式尾灯设计,更是点睛之笔。
然而,这些都还只是它吸引眼球的“表面功夫”,真正让它在同级别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是那块5英寸的曲面TFT全彩液晶仪表。
请注意,是“曲面”的。
这个细节非常关键,因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摩托车,即便是价格贵上好几倍的高端车型,为了控制成本,使用的也都是平面仪表。
曲面屏幕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减少反光,在户外强光照射下,屏幕上的信息依然清晰可见,这对于骑行安全和体验来说是个巨大的提升。
春风在这样一台入门级车型上如此用心,足以看出中国制造在产品细节和用户体验上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接下来是另一款来自中国的创新之作,奔达拿破仑鲍勃500。
奔达这个品牌在国内摩托车圈以大胆和不走寻常路而闻名,他们敢于尝试各种新奇的设计和技术。
这款拿破仑鲍勃500最核心的亮点,在于它搭载了一颗现代化的V型双缸发动机。
可能有人会觉得V缸发动机在巡航车上很常见,但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却大不相同。
很多老款的入门巡航车,比如雅马哈的V-Star 250,使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风冷、化油器技术,结构简单但性能和效率都比较落后。
而奔达拿破仑鲍勃500则完全不同,它采用的是水冷散热、双顶置凸轮轴和每缸四气门这样一套完全现代化的发动机技术。
要知道,即便是被誉为巡航车专家的哈雷戴维森,也是在近些年才将高性能水冷V缸发动机技术运用成熟。
奔达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能够拿出技术如此先进的动力平台,并且匹配了六速变速箱和能让换挡更平顺的滑动离合器,最终定价却不到6500美元,这在同级别的中量级巡航车市场中,无疑是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展现了中国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上的自信与实力。
如果说前两款车代表了科技与性价比,那么Janus Halcyon 250则代表了一种极致的复古情怀。
这个美国小众品牌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那就是打造外观看起来像一个世纪前、但内部拥有一套可靠现代动力系统的摩托车。
这款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底盘结构。
车身后部是硬尾设计,也就是说它没有后减震,骑行的颠簸完全依靠座位下方的弹簧来缓解,这是最原始的摩托车形态之一。
而车头部分的前悬挂,更是采用了极其复古的前连杆式结构。
按照现代摩托车的标准来看,这种悬挂的性能非常有限,操控感受也远不如主流的套筒式前叉。
但是,对于Halcyon 250这样的产品来说,性能并不是最重要的,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机械美学和独特的骑行体验。
这种复杂的连杆结构在车辆行驶时,会呈现出一种迷人的动态美感,它本身就是一件可以活动的艺术品。
骑上它,更像是在品味一段历史,感受那个机械至上的黄金年代。
再来看看来自奥地利的性能专家KTM推出的390 Adventure R。
KTM向来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操控闻名,但在这台小排量的探险摩托车上,他们还为其装上了一套非常强大的电子辅助系统。
在同级别的经济型探险车中,很多车型还停留在只配备基础ABS的水平,而KTM 390 Adventure R则直接将电控配置拉到了旗舰级别。
它配备了通常只有在高端车型上才有的六轴惯性测量单元(IMU),这个小小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俯仰、倾斜等各种动态,就像是给摩托车装上了一个“小脑”。
有了这个“小脑”的帮助,车辆得以实现弯道牵引力控制和弯道ABS等高级安全功能。
这意味着,即使骑手在转弯时不小心大力刹车或者油门给得太大,系统也会智能地介入,防止车轮锁死或打滑,极大地提升了在复杂路况下的安全性。
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标配了双向快速换挡功能,升档和降档都无需操作离合器,这在同级别车型中是绝无仅有的配置,让驾驶变得更加流畅和富有乐趣。
本田作为摩托车界的巨头,总能带来一些充满巧思的设计,NC750X DCT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台车看起来像一辆探险旅行车,但它的设计理念却非常独特和实用。
本田的工程师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他们将传统的油箱位置后移到了座位下方。
这样一来,原来油箱所在的位置就被腾空,变成了一个容量高达23升的储物空间,大到可以轻松放下一顶全尺寸的头盔。
这个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摩托车储物能力不足的普遍痛点,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短途旅行,都变得异常方便。
此外,它还提供了本田引以为傲的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选项,让骑行像开自动挡汽车一样简单,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段,可以彻底解放骑手的左手和左脚。
同样来自本田的CBR650R,则在运动摩托车领域带来了新的便捷性。
作为一款四缸跑车,它本身就以平顺的动力和相对舒适的骑行姿态而受到好评。
而在最新的型号中,本田为其引入了一项名为“电子离合器”(E-Clutch)的新技术。
这个系统可以看作是快速换挡的升级版,它不仅能在行驶中实现无离合换挡,更厉害的是,在车辆起步和停车时,骑手也完全不需要操作离合器拉杆,车辆会自动控制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有效防止了新手容易出现的熄火问题。
这套系统让CBR650R变成了一款半自动变速的跑车,既保留了脚动换挡的乐趣,又大大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在同级别中独树一帜。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价格稍高一些的春风Ibex 800 E时,会发现更多越级的配置。
这台探险旅行车几乎把能给的配置都给全了,包括全彩触摸大屏、多种驾驶模式、完全可调的悬挂系统以及高端的六轴IMU。
但最令人震惊的,是它竟然配备了盲点监测系统。
这个功能通过车尾的雷达传感器来探测后方盲区的车辆,并通过后视镜上的警示灯提醒骑手,这在摩托车上是非常罕见的高级安全配置。
通常来说,想要在摩托车上拥有这个功能,你至少需要花费两倍于Ibex 800 E的价格,春风再次用超高的性价比证明了其强大的产品力。
本田CB1000 Hornet SP则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平价”的顶级操控。
作为本田的公升级街车,它本身就拥有强悍的动力。
而型号后缀的“SP”则代表了它在悬挂和刹车系统上的全面升级。
它使用了摩托车界最顶级的品牌配件,包括瑞典Öhlins的顶级全可调后减震,以及意大利Brembo的顶级刹车系统。
这些品牌在摩托车爱好者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手表界的劳力士、箱包界的爱马仕。
通常,一套这样的改装件就价格不菲,而本田将它们作为原厂配置,整合在一台售价不到11000美元的车上,其性价比之高令人惊叹。
本田的另一款力作Rebel 1100T DCT,则将自动挡的便利性带到了巡航旅行车的领域。
这款车同样可选配本田成熟的DCT双离合自动变速箱,让你在享受长途巡航的惬意时,无需再为频繁换挡而烦恼。
在同价位的巡航车中,别说自动变速箱了,就连配备快速换挡的车型都凤毛麟角。
Rebel 1100T凭借这套稳定可靠、历经市场十多年考验的自动变速系统,成为了该领域中一个非常独特且舒适的选择。
最后,本田NT1100 DCT将便利性科技推向了新的高度。
作为一款运动旅行车,它不仅拥有舒适的骑行姿态和DCT自动变速箱,还借鉴了旗舰探险车“非洲双缸”的仪表盘设计。
这块6.5英寸的全彩TFT触摸屏,最强大的功能是支持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手机互联。
这意味着你可以将手机上的导航、音乐和通话等功能直接投射到摩托车的仪表上进行操作,就像在驾驶一辆现代化的汽车一样。
对于需要长时间骑行的摩旅爱好者来说,这个功能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娱乐性,让你在旅途中也能时刻与世界保持连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