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

说起来,这座工厂的命运还挺曲折,它最早是神龙汽车的二厂,闲置几年后被东风本田接手改造,2022 年变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本以为能开启新征程,结果 2024 年 11 月就正式停产,如今又要转型为住宅、商业、学校配套的从片区。这过山车变化,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中国汽车市场最真实的迭代逻辑。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啊君特意去查了下,东风本田二厂当年投产时,正是燃油车的黄金时代,思域、XR-V 这些车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甚至出现过加价提车的盛况。那时候的本田,靠着扎实的发动机技术和省油耐用的口碑,在华年销量一度冲到 162.7 万台的峰值,二厂作为核心生产基地,承载的是品牌扩张的野心。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新能源浪潮就彻底改写了市场格局。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说实话,本田不是没有机会,它布局新能源的时间比丰田、日产都早,2018 年就推出过 VE-1 车型,2022 年又密集推出 “e:N 系列”,还单独打造了 “灵悉” 新能源品牌,甚至投重金改造工厂。但结果呢?灵悉 L 上市 12 个月累计销量不到 1800 台,整个本田在华新能源车型近一年累计销量不足 2.4 万台,平均每月还不到 2000 台。这样的成绩,别说跟比亚迪、特斯拉比,就连奔腾小马这样的小众车型都比不上 ... 要知道,奔腾小马靠着国家补贴、厂家优惠再加废旧电动车置换,最低 2000 块就能入手,13900 块就能买到 222 公里续航的版本,上市没多久就爆火,这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啊君觉得,本田的问题核心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出了偏差。它总想着靠燃油车时代的品牌口碑,把热门车型简单改改就变成 PHEV 或 EV 版本,以为能留住忠实用户。可现在的消费者早就不是以前了,比亚迪的 DM-i 混动技术、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国产车的高配置,已经把市场的标准拉到了新高度。就像星途星纪元 ES 增程版,15 万级的价格就能给到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纯铝底盘、255 公里纯电续航,还有高速 NOA、零重力座椅这些配置,而同级别的本田新能源车型,不仅配置缩水,价格还没优势,消费者凭什么买单?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话说回来,二厂卖地也不能全怪本田,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速度确实超出了很多合资品牌的预期。这几年,华为、小米等新势力跨界入局,带来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全新的竞争维度;比亚迪、奇瑞、长城这些自主品牌,在电池、底盘、智能化上持续发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再加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市场渗透率从几年前的个位数冲到 2024 年的 47.6%,这样的速度放在全球都罕见。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对比之下,合资品牌普遍存在转型滞后的问题,不仅是本田,日产、丰田的新能源销量也不尽如人意。而国产车企却抓住了机会,比如坦克 300,25 款车型 19.98 万起售,新增 2.4T 柴油动力、Hi4 插混版本,还升级了 14.6 英寸中控屏和 8155 芯片,靠 “高价值反内卷” 的策略在硬派越野市场站稳脚跟;还有风云 T11,20 万级大六座 SUV,全系标配 11 个安全气囊,88% 高强度钢占比,30 英寸 6K 带鱼屏,虽然有加速偏慢的短板,但凭借精准的定位还是获得了不少关注。这些案例都说明,现在的中国消费者买车,不再只看品牌,看重产品力、性价比和用户体验。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这片地块北邻三环高架,南接太子湖,旁边还有永旺梦乐城和在建的奥特莱斯,地理位置优越,改成居住用地后,搭配中小学、邻里中心、绿地等配套,既能盘活闲置资产,又能完善区域的居住功能,对城市发展来说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好事。

东风本田二厂要卖地了!-有驾

而对东风本田来说,卖地也算是一种 “及时止损”。关停低效产能,变现非核心资产,能让企业腾出资金和精力聚焦新能源转型。据悉,东风本田已经有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还能借助东风汽车的 “1+n” 研发体系,比如东风日产和东风研发总院合作开发的 N7,上市后月销能达到 6000 多辆,这样的模式值得借鉴。如果东风本田能放下身段,深度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利用本田的技术积累和东风的研发资源,或许能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

啊君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合资品牌靠技术壁垒和品牌溢价就能占据市场,现在这个逻辑已经不成立了。就像有网友说的,15 万预算在 BBA 那里只能买个入门版,连全速自适应巡航、360 影像这些基础配置都要选配,而在国产品牌里,就能买到底盘、续航、智能化都顶尖的车型。这种产品力的反转,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国产车,这不是盲目跟风,而是理性对比后的结果。

当然,本田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它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发动机技术、制造工艺和品控体系,依然有其价值。如果能把这些优势转化到新能源领域,再结合中国市场的智能化需求,比如加强与本土科技公司的合作,提升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水平,优化产品定价和配置策略,或许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毕竟,中国市场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只要产品到位,就有机会站稳脚跟。

话说回来,东风本田二厂卖地这件事,像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没有永远的行业巨头,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国产新能源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制造业长期积累、持续创新的结果;而合资品牌的暂时困境,也反映出传统制造企业在面对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时的挑战。

啊君觉得,未来的汽车市场,不会是国产和合资的对立,而是所有企业在同一个赛道上比拼产品力、技术力和服务力。本田的经历会给其他合资品牌敲响警钟,也会让国产品牌加清醒 ... 市场竞争永远不会停止,只有持续倾听用户需求,不断迭代产品,才能在变革中立足。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