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闹腾了好几年的事情总算是尘埃落定了,就是当年那个在上海车展上,站在特斯拉车顶上大喊“刹车失灵”的女车主维权事件。
这事儿最后法院判了,是女车主输了官司。
特斯拉的副总裁陶琳也发了条动态,感慨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剩下的交给时间”。
这句话听着挺简单的,但背后这四年多的风风雨雨,可一点都不简单。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好好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事儿得从2021年4月19号说起。
那一天,上海正在办国际车展,那场面叫一个人山人海,全世界的好车都聚到那儿了。
特斯拉的展台跟往常一样,围满了人,毕竟是当红的牌子。
可就在大家看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有个女的,穿着一件印着“刹车失灵”字样的白T恤,一下子就爬上了一台红色的特斯拉展车。
她站在车顶上,用尽力气大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这一下,整个展馆都炸了锅。
所有的手机、相机全都对准了她,闪光灯闪个不停。
很快,这段视频和照片就在网上传疯了。
大家一看这画面,第一反应都是同情这位女车主。
你想想,一个普普通通的消费者,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谁会愿意用这种豁出去的方式,在这么大的一个国际场合去维权呢?
这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一时间,网上对特斯拉的批评声铺天盖地,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肯定是特斯拉的车有问题,而且店大欺客,不给人家解决,才把人逼到这份上的。
事情闹大以后,特斯拉这边的反应,尤其是他们公司副总裁陶琳当时接受采访说的话,更是给这把火浇上了一勺油。
她说的话大概意思是,最近这些负面新闻都是这位女车主搞出来的,她又不肯让第三方机构检测车辆,就一口咬定要一大笔赔偿金,特斯拉没理由满足她。
这番话一出来,网友们更生气了,觉得特斯拉这态度也太傲慢了,出了事不想着怎么安抚消费者,解决问题,反倒是指责起消费者来了。
这下子,特斯拉的形象可以说是跌到了谷底。
就在大家以为这件事会以特斯拉妥协道歉告终的时候,事情的发展开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那位车顶维权的女车主,也就是张女士,在2021年5月先把特斯拉和陶琳给告了,说他们说的话损害了她的名誉。
可没过多久,特斯拉也出手了,反过来把张女士也告上了法庭,告的也是名誉侵权,还向她索赔500万。
这一下就把很多人给看蒙了,怎么受害者还成被告了?
特斯拉这么硬气,难道事情还有别的内情?
这场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从一审到二审,终于在前些日子出了最终结果。
法院的判决跟很多人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
法院最后认定,张女士的行为确实侵犯了特斯拉的名公司的名誉权,判她要向特斯拉公开赔礼道歉,并且赔偿特斯拉各项损失加起来17万多块钱。
更让人吃惊的是,法院还查出来,这起车顶维权事件背后,并不只是张女士一个人,还有一个姓封的媒体人参与了组织和策划。
所以,这位封某也要向特斯拉道歉,并且赔偿25万元。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问,法院凭什么这么判?
最关键的问题,那辆车刹车到底失灵了没有?
法院判决书里把这个原因说得清清楚楚。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张女士从头到尾,都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证明她那辆车真的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
她一直拒绝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
在法庭上,她自己也承认,说“刹车失灵”只是她自己的主观感觉和判断,并没有客观依据。
在法律上,有一个基本原则叫“谁主张,谁举证”。
也就是说,你说对方有问题,你得拿出证据来证明。
不能光凭自己感觉。
张女士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选择了在上海车展那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地方,用一种非常激烈的方式来表达她的诉求,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维权的范围,对特斯拉这个品牌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法院认定她的行为构成了诽谤。
这个判决结果出来,意味着这件持续了四年多的维权案总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虽然特斯拉在法律上赢了,但它付出的代价也是实实在在的。
根据后来一些评估机构的报告,就因为上海车展这件事,特斯拉当时损失的订单金额超过了1.7个亿,品牌形象受损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而且从那以后,只要一有关于特斯拉的交通事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刹车又失灵了?”,尽管后来很多起事故经过专业鉴定,都证明跟车辆本身没关系,但那个“刹车失灵”的标签,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了不少人的心里。
回过头来看整件事,确实让人感慨。
作为消费者,当我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当然有权利去维护。
但是,维权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
靠闹、靠制造轰动效应,也许能获得一时的关注和同情,但最终到了法庭上,还是要靠证据说话。
同时,这件事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看到一些极具冲击力的信息时,先别急着下结论、站队伍,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
一个理性的社会,需要的是依法维权的消费者,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以及一个不被舆论轻易左右的公正的司法环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