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买辆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对动力、空间、配置这些方面研究得特别透彻,可一旦车开回了家,时间一长,对车的关心程度就好像没那么高了,常常是除了加油和洗车,别的事情就想不起来。
结果就出现了这么个情况:同样是十几万的车,有的人开了七八年,车况还跟新的一样,开起来顺手顺心;而有的人呢,车才开了三四年,就成了修理厂的常客,不是这儿响就是那儿漏,小毛病不断,大问题也吓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真是买车的时候运气不好吗?
其实根本不是,这里面没有什么玄学,关键就在于一些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零件,您是不是按时给它做了保养和更换。
今天,咱们就用最实在的大白话,聊聊汽车上五个必须定期更换的东西,这些钱要是省了,将来可能就要花大钱去修车,甚至还会影响到咱们的行车安全。
首先要说的,就是发动机里头一个叫“正时系统”的东西。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您把它理解成发动机的“节奏控制器”就行了。
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活塞要上下运动,气门要开开关关,吸油、点火、排气,这一套动作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不能有丝毫差错。
谁来指挥这个节奏呢?
就是正时系统。
它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橡胶做的正时皮带,一种是金属做的正时链条。
咱们先说皮带的,它就是一根强化过的橡胶带,但再怎么强化,它本质上还是橡胶。
您想,它天天在发动机舱那个上百度的“桑拿房”里,被绷得紧紧的,跟着发动机高速转动,时间长了,风吹日晒加热的,它能不老化变脆吗?
很多汽车的说明书上都明确写着,建议在跑了六到八万公里左右更换正时皮带。
可总有些朋友觉得,这车开着好好的,没啥问题,能省点就省点,想再多撑个一两万公里。
这个想法非常危险。
橡胶皮带的老化断裂,往往是没有任何预兆的,“啪”的一声就断了。
它一旦断了,发动机的节奏就全乱了,正在往上冲的活塞就会和没来得及关闭的气门撞在一起,结果就是气门被顶弯,活塞受损,发动机直接报废。
换一根皮带,根据车型不同,可能就是几百到一千多块钱的事,可要是真等到它断了再去修发动机,那维修费至少都是上万块打底。
用几百块的保养,去预防上万块的维修,这笔账其实谁都会算。
然后是正时链条,很多人觉得金属的总比橡胶的结实,号称“终身免维护”,就高枕无忧了。
实际上,这个“终身免维护”是有条件的。
链条是不会像皮带那样突然断掉,但它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被拉长,就像咱们骑的自行车链条,骑久了会松弛一样。
链条被拉长之后,发动机的“节奏”也就不准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车子没劲儿、油耗变高、发动机噪音变大、怠速抖动。
如果一直置之不理,链条拉长到一定程度,有可能会“跳齿”,那后果就和皮带断裂一样严重,同样需要大修发动机。
所以,就算是正时链条的车,跑到十几万公里以后,也应该在保养时让师傅重点检查一下。
再来说说变速箱油。
很多朋友觉得车子开久了,换挡的时候有点卡顿,或者自动挡的车升降挡的时候有冲击感,觉得这是车老了的正常现象。
其实,十有八九是您该换变速箱油了。
变速箱,特别是自动变速箱,是个非常精密的部件,里面有无数的齿轮、阀体和离合器片,它们全靠变速箱油来润滑、降温和传递动力。
您可以把变速箱油想象成变速箱的“血液”。
新油是清澈透亮的,而旧油呢,因为长时间在高温高压下工作,会氧化变质,里面还会混入很多变速箱内部磨损下来的金属碎屑,变得又黑又稠。
这些脏东西会堵塞变速箱里那些比头发丝还细的油道和阀体,导致油压不稳,换挡指令无法顺畅执行,您感觉到的就是顿挫和打滑。
见过有车主开自动挡车,五六年、七八万公里都没换过变速箱油,最后变速箱严重打滑,车子给油不走路,一问维修价格,换个变速箱要两三万,这钱都够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了。
根据行业内的数据统计,自动变速箱的故障里,有超过一半以上都和没有及时更换变速箱油有直接关系。
手动挡的车也一样,虽然结构简单些,但齿轮同样需要润滑,不换油会导致齿轮和轴承磨损加剧,换挡手感会变得非常生涩,跟搅一根插在沙子里的棍子似的,最后把轴承烧坏了,维修起来也得花不少钱和工夫。
接下来要说的是火花塞。
这个小东西是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关键,发动机能不能有力气,全靠它来点燃气缸里的油气混合物。
您每次踩下油门,火花塞都要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放电工作。
用久了以后,火花塞的电极会逐渐被烧蚀消耗掉,点火的能量就会变弱。
同时,燃烧产生的积碳也会附着在上面,把它包裹得像个小煤球。
这时候,点火就变得不可靠了,直接的后果就是您的车会变得启动困难、怠速时车身抖动、加速感觉软绵绵的,踩下油门车子反应很慢,而且油耗会明显增加。
这不仅仅是驾驶体验变差的问题,一个工作不良的火花塞,还会加重点火线圈的负担,因为点火系统需要用更大的能量才能勉强点燃混合气,时间一长,点火线圈就容易被烧坏。
本来花两三百块钱换一套火花塞就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可能要花上千块去换点火线圈,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四个,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轮胎。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心特别大的驾驶员,车上的轮胎花纹都快磨平了,变成了“光头胎”,还在高速上飞驰。
他们可能觉得,只要轮胎不漏气、不爆胎,就能一直用。
这是个极其错误且危险的想法。
轮胎上的那些花纹,它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在下雨天把路面的积水快速排出去,保证胎面能和地面紧密接触,产生足够的抓地力。
一旦花纹磨平了,这个排水功能就基本等于零了。
在雨天行驶时,车轮很容易就会被一层水膜托起来,完全失去抓地力,这种情况叫“水滑效应”。
车子会瞬间失控,方向盘和刹车都会失灵,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交通部门的统计,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轮胎故障引起的。
花一两千块钱换一套新轮胎,可能比您一次事故的保险免赔额和修车费都要便宜得多,更何况,人的安全是无价的。
除了看磨损,还要注意轮胎的老化,就算车不怎么开,轮胎橡胶放个五六年也会老化开裂,性能会严重下降,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说一个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防冻液。
很多人看名字,以为这东西就是冬天防止水箱结冰的。
其实它的全名是“防冻冷却液”,它的主要作用是给发动机降温,防止发动机在夏天“开锅”,同时在冬天防止冷却系统结冰胀裂。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防锈防腐蚀。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里有各种金属部件,如果您图省事只加自来水,水里的矿物质会在高温下形成水垢,堵塞散热管路,就像家里的烧水壶用久了会有一层厚厚的水垢一样。
同时,水还会腐蚀金属,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水箱漏水、水泵损坏。
正常的防冻液应该是颜色鲜亮、清澈的,如果您的车防冻液已经变得浑浊、发黑,那就说明它已经失效了,必须马上更换。
花一两百块钱换一次防冻液,就能保护好您车上最贵重的部件——发动机,避免它因为高温而造成拉缸、抱瓦等严重损伤,那维修费可又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
所以说,养车就像养身体,不能等到病倒了才想起来去医院。
定期检查和更换这些关键部件,花的都是小钱,省下的却是大钱和安全保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