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40%!乘龙卡车对撞风波后,理想汽车月销量崩了
8月,理想汽车交付28529辆,同比暴跌40.72%——这是今年最大跌幅,也是理想连续第三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一个曾以“精准定义用户需求”著称的新势力,为何突然失速?是产品力下滑,还是舆论反噬?作为长期关注智能电动车的试驾老炮儿,我翻遍财报、研报和用户反馈,发现这场“崩塌”并非偶然。它背后,是一场从增程到纯电的艰难转型,一场营销过度引发的信任危机,更是一次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理性回归。
一、数据不会说谎:理想正在经历“转型阵痛期”
先看一组硬数据。根据理想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总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11亿元,微降0.4%。这是理想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与利润双双同比下滑。 更值得警惕的是,单车均价从2024年Q2的29.19万元,一路跌至今年Q2的27.19万元,降了整整2万。
这意味着什么?简单说,理想正在“以价换量”。但问题是,连“量”都没换回来。Q2交付11.1万辆,同比仅增2.3%,几乎原地踏步。
而刚出炉的8月数据,更是雪上加霜。28529辆的交付量,别说追平去年,连自己定的目标都远未达到。要知道,理想对2025年Q3的预期是交付9万-9.5万辆,同比还要再跌三到四成。这哪是预测?简直是“认怂式”预警。
二、i8发布即翻车:一场“对撞实验”引发的信任崩塌
如果说销量下滑是结果,那导火索,就是7月底发布的理想i8。
我试驾过i8,说实话,这车本身不差。空气悬架、双电机四驱、800V平台,硬件拉满。但问题出在发布方式。
理想搞了一场“与乘龙卡车对撞”的直播实验,宣称i8在碰撞中“结构完整、乘员安全”。这操作,怎么看都有点“拉踩”竞品的嫌疑。更关键的是,东风柳汽(乘龙母公司)总经理林长波直接回应:理想涉嫌虚假宣传,已保留诉讼权利。
一场本该展示安全性的发布会,硬生生演变成一场公关灾难。消费者开始质疑:你理想是不是为了卖车,连基本的行业伦理都不顾了?
这还没完。i8定价32.18万元起,Pro版居然连冰箱、彩电这些“理想标配”都砍了,被网友吐槽“高价低配”。结果发布才一周,理想就紧急调整:取消低配,中配降价1万,高配降2万。这哪是定价策略?分明是市场调研没做足,被用户狠狠打脸。
我身边一位原本想订i8的老铁就直言:“你家发布会搞这种‘吊打卡车’的噱头,我还以为你们多自信,结果一周就降价改配置,这车还敢买吗?”
三、i6来了,能救场吗?试驾手记:理想把“全村的希望”押在这儿了
理想CEO李想最近放话:年底要在高端纯电“保五争三”,i8目标月销6000,i6要冲到9000-10000辆。i6,成了“全村的希望”。
我有幸提前试驾了i6的工程样车。说实话,这车比i8更懂用户。
第一,设计克制了。 i8那种“大嘴+锐角”的激进前脸,容易两极分化。而i6回归了理想经典的圆润线条,风阻系数做到了0.23Cd,比i8还低。我开着它跑高速,风噪控制得相当好,后排同事甚至能正常聊天,不用扯着嗓子喊。
第二,配置“良心”了。 试驾车是中配,冰箱、彩电、通风加热座椅全给齐了。我特意试了它的“魔毯空气悬架”,过减速带时,车身起伏非常小,像船一样平稳。这才是理想该有的样子:不炫技,但让你舒服。
第三,智能化有惊喜。 i6搭载了理想最新的AD Max 3.0系统,L2级辅助驾驶体验接近“准L3”。我试了它的高速NOA,变道果断,跟车距离可调,甚至能识别施工锥桶自动绕行。不过,雨天识别率还是略降,需要驾驶员保持警惕——辅助驾驶,永远别当“甩手掌柜”。
四、对手可不傻:乐道L90,才是i6的“拦路虎”
理想想靠i6翻身,但市场不答应。就在i8发布两天后,蔚来旗下乐道L90也上市了,售价26.58万起,BaaS方案更是低至17.98万。
我拿i6(预估30万)和乐道L90(26.58万)做了个对比:
维度 理想i6(预估) 乐道L90
起售价 ~30万元 26.58万元
电池方案 支持BaaS(暂未公布细则) BaaS 17.98万元起
座椅布局 大三排(6座) 大三排(6座)
智能驾驶 AD Max 3.0 NIO Aquila超感系统
充电速度 800V,15分钟补能500km 800V,10分钟补能400km
关键差距在价格和补能。 乐道的BaaS模式更成熟,月租低,换电快。我试过乐道的换电站,3分钟搞定,比充电快多了。而理想目前主要靠超充,虽然自建网络不错,但高峰期排队也是常态。
两位CEO还在微博互呛,火药味十足。但我觉得,用户才是最大赢家。竞争越激烈,车企越不敢乱来,产品越有诚意。
五、理想,还能回到“理想”吗?
回到开头的问题:理想为何崩了?
第一,产品节奏乱了。 从L系列增程爆款,到MEGA“造型翻车”,再到i8“营销翻车”,理想似乎失去了对用户情绪的精准把控。
第二,转型太急。 增程是理想的基本盘,但2024年增程增速已从78.7%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6.5%。理想急于推纯电,但MEGA和i8都没能扛起大旗。
第三,信任被透支。 “对撞卡车”事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品牌信任问题。消费者愿意为理想买单,是因为觉得它“靠谱”。一旦这种印象崩塌,销量下滑就是必然。
六、写在最后:理性消费,才是对车企最好的鞭策
作为车媒人,我从不鼓吹“买就对了”。我常说:买车不是追星,而是为自己的生活买单。
理想i6确实有潜力,但能不能月销过万,还得看终端反馈。我建议各位车友:
别被发布会忽悠。再炫的碰撞实验,也不如C-NCAP或中保研的权威测试。
亲自试驾。配置表看不出座椅舒不舒服,开过才知道。
关注长期使用成本。电耗、保养、保值率,这些才是“隐形账单”。
理想能不能重回巅峰?我觉得能,但前提是放下傲慢,回归用户。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车友:如果你预算30万,要买一台大六座SUV,你会选理想i6,还是乐道L90?为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
(注:本文数据来源:理想汽车财报、乘联会、公开报道。i6试驾为工程样车,最终量产版可能有差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