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

从车圈这阵子的风向看,增程式新能源汽车的光环明显有点暗淡了。没错,年初的时候,各家车企几乎都把增程视作主攻方向,连我熟悉的几个研发同事都在忙着调校那套发电机+电机的复杂体系,一边憧憬着把纯电续航推到300公里甚至更长。可今年7、8、9这三个月,增程车在国内的销量数据却给了点泼冷水:10.69万辆、9.74万辆、10.5万辆,同比降幅大概在7%到13%之间,整体趋势很明显是在滑坡。

前些天和卖理想汽车的老张聊了会儿,他直言:你别看理想把纯电和增程结合得花里胡哨,实际上,纯电销量的上涨基本吃掉了增程的市场。这话没毛病。毕竟乘联会10月份的数据也反映出,新势力品牌里纯电和增程的比重由去年差不多五五开,直接拉开到75%对25%。这比率,摆明了消费者心里更倾向纯电。

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有驾

这背后,还是得绕不开纯电技术的进化。增程其实算个中间产物,对比燃油车来说,确实省心又经济,弥补了纯电初期续航焦虑,兼顾了燃油车的续航优势;但说白了,多了一套发动机,硬件非常复杂,不仅车辆结构庞杂,日后维护和可靠性方面的隐忧,也让不少用户蹙眉。打个比方,你买了一台增程车,就像平时用笔记本电脑,突然多了个外接的移动硬盘,不仅操作复杂,还得时不时担心两边接口会不会突然坏,维修起来有点折腾。

而且我们都知道,续航400公里左右,现在纯电车早已不是什么稀罕数字。不久前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朋友发的蔚来驾驶体验,他说:有了换电站,续航再也不是问题,下班路上直接换个电池包,清爽。这点让增程模式看起来更打折扣。700公里续航已经是当前中高端纯电的标配,甚至特斯拉Model Y和汉EV这些车,日常代步没啥心里负担了。这就催生了一个疑问:当你充电无忧,操作又简单,为什么还要接受一个多余的发动机陪跑呢?

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有驾

这里我得稍微打个圆场,前面说增程车复杂,其实没考虑到一些品牌在零部件供应链上的优势。理想汽车就是典型,从研发流程上讲,它内部的发动机和电池供给效率高,链条协调也好,导致它的维修成本和可靠性远优于传统增程车品牌。这点我之前有点讲太大,有些增程车并不是都那么麻烦(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总体上来说,用户真正关心的,就是用车时的稳定和省心程度,以及买车后续的花费是否合理。

再聊聊销量上的微妙变化。比较了一下同价位的纯电SUV和增程SUV,纯电的特斯拉Model Y和汉EV在实际落地成本上,包括电费与保养费,粗略心算下来,百公里能省出至少20%-30%的用车成本。增程车虽然燃油备用,但多了一台发动机的保养和油费,综合来看性价比反而不及纯电。这点朋友李工也有感触,他是修理厂的师傅:增程车发动机没那么常转,但关键一旦有问题,修起来比纯电贵快多了。我问他:那车没事不是挺省心?他说:这话没错啊,可是你谁知道哪天发动机不响应呢?

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有驾

还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未来固态电池等技术成熟后,续航破千公里显然不远了,这会不会让得增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目前车企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惊人,一旦量产,不管是续航还是充电效率都会有质的飞跃。就像之前笔记本电脑出了固态硬盘,旧式机械硬盘就慢慢消退了。同理,增程作为过渡,很可能也会被纯电带来的可靠性和便捷性彻底替代。

让我忍不住想问问:你日常用车,是更担心续航焦虑,还是怕多了点复杂机械故障?毕竟每个人的心理成本不一样。

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有驾

最近翻看一下相册,看到去年去上海车展拍的车辆展台,增程车还摆得蛮高调,标价也亮眼。但如今车展上,我发现纯电车的面积明显变大,氛围也轻快了不少。消费者眼球也集中到新技术革新上,倒是增程车更像一个过渡时期的角色,慢慢退下舞台中央。

最后说个让我挺纠结的点,有人推荐买纯电+换电的组合,怕麻烦但想体验换电换得快;也有人坚持喜欢增程的备用油箱安全感。你会怎么选?买纯电车的人,是不是都得提前规划充电,或者偶尔硬核换电,还是那些选择了增程的用户,其实默默在承担更多的未来维修风险呢?

增程模式逐渐被纯电取代,用户理性选择续航更长技术,销量持续下滑趋势明显,未来固态电池或彻底终结增程时代-有驾

这事儿,其实挺没谱。毕竟从燃油车到纯电,每一步都有用户的权衡和利益博弈。增程车销量确实在跌,技术层面它没法说不复杂,维修和保养多点坑,纯电车续航提升后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但说增程马上要消失,我觉得还得看固态电池、换电站等配套设施能走多远。你怎么看,接下来增程车还有机会逆袭吗?还是就让它安静地退场,留给纯电时代画个句点?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