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反内卷工作持续推进,对改善行业利润的促进效果也已经有所体现的。”乘联会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表面上的情况似乎也是这样,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高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净利增长超过30%。
例如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上半年利润暴涨了4.3倍,“亏损王”蔚来则明确提出四季度要盈利,而最大的出口集团奇瑞汽车也即将迎来IPO的高光时刻。
上汽集团:止跌回升,利润大涨432.2%
8月28日,上汽集团(600104.sh)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合并营业总收入2995.9亿元,同比增长5.2%;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432.2%。
这表明,曾年销700万台的国内销量最大的汽车巨头经过多年的调整后,已经止住颓势,重拾上升势头。
首先是销量上来了。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实现总销量 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单月销量同比“六连涨”,终端零售交付量220.7万辆,高于批发销量,显示渠道库存状况健康,零售位列行业第一。
这主要得益于其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的强劲表现。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63.5%,意味着对传统合资业务的依赖度下降,自主板块已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也为后续增长打下了基础。毕竟,华为加持的尚界H5正快马加鞭赶来。
7月上汽销售整车33.8万辆,同比增长34.2%,单月销量实现同比“七连涨”;今年前7个月,累计实现整车批售239万辆,同比增长15%,终端零售交付达到256.7万辆。
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利润增长速度远快于销量。实现归母净利润60.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432.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4亿元,同比增长85.9%。
蔚来:四季度必须盈利,不能靠用户情怀
如果说上汽集团是传统汽车的领头羊,那么蔚来则是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它最大的标签除了“高端纯电”,就是亏损——10年来累计亏损超1000亿元。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亏损67.5亿元(同比扩大30.2%), “蔚来还能撑多久”的质疑更加汹涌。
这一点,连蔚来CEO李斌在内部讲话也承认:“现在有30%-40%的潜在用户不买蔚来的车,是因为担心公司会不会倒。”
自乐道L90七月发布以来,整个蔚来公司似乎焕然一新,L90掀起了一股大六座纯电SUV旋风, 8月份交付超过1万辆。在它的帮助下,蔚来8月交付新车31305台,同比增长55.2%,创历史新高。
股价也水涨船高,9月1日蔚来股价大涨4.64%,重返千亿市值。自7月7日至今,蔚来港股累计上涨近90%。
李斌曾在多个场合表态,蔚来要在今年四季度盈利,现在信心更足了:“有机会做到,也必须做到。”
“这次不能再靠用户情怀,而是要靠组织能力与产品兑现力赢一场阶段性战役。”他说:“如果我们盈利了,这个谣言就会不攻自破,用户信心会增强,很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奇瑞IPO,一场迟来的资本盛宴
中国车市“内卷”最大的特征就是增产不增收,也就是没什么利润。
获得资金的途径不外乎几点:一是卖车,尤其是在海外销售;二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论在海外卖车的能力,奇瑞说第二、没人敢说是第一,而它又将迎来IPO盛宴——可以融到一大笔钱。
8月29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连续22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的车企(累计出口超500万辆),终于在IPO征程上迎来曙光,预计在9月份正式挂牌上市。
最新招股书显示,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车实现收入682.2亿元,同比增幅约24.25%;期内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87%。
2022年至2024年,奇瑞汽车的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 。
其利润率也不高,面对庞大的研发、海外拓展等费用,确实需要多渠道筹资。
根据奇瑞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汽车5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近36万辆。
在刚过去的8月份,奇瑞的出口再次创出12.95万辆的新高,遥遥领先。
轻舟已过万重山?7月利润率跌至3.5%
上汽、奇瑞、蔚来汽车最近表现亮眼,是否意味着市场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情况不是这样的,三者只是代表部分头部车企的经营状况,并不能代表全貌。
比如说,在蔚来经营状况好转的同时,造车新势力领头羊的理想汽车状况却在恶化,销量持续下降,8月销量不足3万辆。
官方在6月呼吁避免“恶性竞争”,但数据显示,面对产能过剩和消费者信心低迷,七家汽车品牌仍加大了折扣力度。其余品牌则略微缩减或维持了原有折扣。7月份整体促销仍高于去年同期。
乘联会也表示,近期随着车市生产规模扩大,PPI下行,上游碳酸锂成本下降,车企不造电池的问题严重,车企利润可能持续下滑。
今年7月份,整个汽车行业实现利润293亿元,同比降17%;汽车行业利润率3.5%,环比6月下降明显,相较去年7月的4.4%也是下降。
结合前几年的利润率下行趋势,近期汽车行业利润下滑幅度仍较大,由于政策加持下的新能源价格优势明显,主流车企盈利压力仍将急剧增大。
比亚迪是龙头车企,其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跌30%,降至64亿元,这与第一季度利润实现翻番形成鲜明对比。
业内普遍认为,在产能过剩的当下,不经过3—5年时间优胜劣汰,价格战很难停下来,大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文|DA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