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豪爵350大踏板,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挺好奇的。198公斤自重,755毫米的座高,再加上330毫升的水冷发动机,说实话,这几个参数摆在那儿,明显是瞄准了本田NSS350和雅马哈XMAX这两个对手。别看它定位不是特别高端,但这身板和动力配置,的确有点诚意。
我跟一个卖摩托的老朋友聊起这车,他说:这车啊,设计上看着还行,但价格摆这儿有点硬。我心想,36800卖这个配置,跟市场上成熟了的车型比,真没啥优势。比如本田NSS350经过几代迭代,技术更成熟,信赖度高,这豪爵还是个新面孔,买家心里难免会打个问号。老哥还插话:一万块左右的差距,谁愿意随便买个新品牌?
说实在,我之前想当然以为豪爵靠着水冷发动机和偏低座高就能抢占一片市场,毕竟对很多城市通勤来说,坐高755mm绝对算友好,不像某些踏板,坐上去膝盖都顶着仪表盘了。但后来我翻了翻笔记,想想车重198kg,倒也不算轻。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市区老司机来说,这种重量不算灵活。况且,售价一旦到3万多,用户选择就多了,人家雅马哈和本田还带点品牌背书,这价钱一比,豪爵就显得没那么香。
我还想到了供应链这个事,豪爵这车用的是330cc单缸水冷发动机,估摸着是从小排量发动机那边抠出来的升级款。说白了,就是把发动机水冷设计加入。像这样的一体化设计,就像做菜时先把底料准备好,后来分成不同小碟子装盘,过程花时间,成本也上去了。相比之下,本田雅马哈这些品牌直接在发动机研发上投入多年,技术更成熟、品质也更稳定,豪爵这种快刀切法,估计在耐久和口碑上还得打个问号。
我听一线销售说,明年升仕也会有双缸踏板出来,价格据说也在这个层级,甚至有点冲击豪爵的势头。销售半开玩笑地说:本来豪爵350的黄花菜都凉了,明年双缸一出来,这价格还得降。否则这车卖不动。说得现实些,豪爵现在这种三万多价格,如果不能把前后避震升级成气瓶,或者在配置上有明显差异,怎么可能撬动那些买了就赖着不放的忠实客户?
我在想,如果豪爵定价能压到34980甚至更低,市场表现是不是会好一点?毕竟价格从这个截面降个一两千,消费者就能多考虑几秒。一位刚买雅马哈XMAX的朋友说:价格一块钱都敏感,牌子靠不住,优惠给力点,啥都好说。说实话,豪爵这定价,反而成了最大坑。容易让人觉得品牌不自信,或者研发支出不足。至于研发投资,我心里还有个疑问,豪爵这几年这么赚钱,怎么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小排量又好卖,一挣钱就啥钱都往外刷了,研发投入没见着有多少,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和核心技术上。
回想起来,我之前并没考虑豪爵的那个供货链管理问题。其实这车的供应链博弈很复杂,零部件供应商普遍吃重活的,成本和性能的平衡很难。豪爵某种程度上是靠供应链甩锅来控制成本。就像做饭时硬要便宜食材,味道很难有保证。试想一套车架和发动机如果只求便宜,用户体验肯定大打折扣。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一下本田NSS350和雅马哈XMAX,这两台车都经过几代产品迭代,供应链本身就更加稳定,零件匹配和质量控制都在行业内处于高水平。你买豪爵,最大的风险其实是品质和售后,如果只能看到参数和价格,那肯定不够。
更实际点,听人在骑行论坛上吵得热乎,有人说29999我订一台,立贴为证,但真买的人其实少。换句话说,价格门槛还是大了点。即使豪爵前后避震能升级到气瓶级别,估计也难换来销量逆转,消费者现在买车越来越挑。老司机们心里都得算这一笔:车子13年才报废,4万块多块买车,合不合算?有钱还不如买个小车当家用呢。
我偶尔偷听维修工的抱怨:这车发动机结构简单是好事,但配件供应不稳定,坏了修起来比国产小车还麻烦。这让我对豪爵的售后支持心生疑虑,毕竟不是谁都有闲心和时间天天盯着车。
说下我心里偶尔浮现的猜测(不确定),豪爵怕是下了赌注,想靠350cc大踏板杀入中端市场,打破日本大牌垄断地位,但现在看来可能太乐观了。市场惯性没那么容易被撬动,尤其是对价格敏感且惯品牌稳定性的消费群体。
你说这货如果真想活,我倒觉得还是得从三个方面入手:价格再降点,配置上突出性价比,售后体系跟上。哪怕聊聊前后避震换成气瓶、座椅加点舒适材料,别光靠发动机数据堆人设。毕竟一个能天天骑,不卡壳、不卡顿的车,才值钱。
说到这,我想问问你们,在这么多国产新玩家加入踏板市场的背景下,你们觉得豪爵这种精准补位的打法,能不能让他们翻身?还是说终归得靠老品牌的资金和技术沉淀?而你心里的价格区间到底在哪里?我觉得三万块左右,差不多是国产踏板用户的心理底线。超过了,这车就得用实力说话,不然只能等着被别人按在地上摩擦。
最后给大家留个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之前的笔记,里面豪爵350的座高数据旁边还写了个刚好够低,适合亚洲平均身高,但198公斤的体感重,还是挺明显的。其实吧,单凭参数说明不了什么,体验最关键。到底买回来,骑几天感受,就知道值不值了。这点,大家怎么看?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