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得倒是挺直的,充电方式不正确,确实有可能让电瓶提前报销掉。但也不是百分百,得看具体情况,比如电瓶的质量、使用环境等等。简单一句话总结呢,就是“充电不对,电瓶报废”也算有一定道理,但未必绝对。
现如今,电动车已经变成了家家户户的 “出行利器”,有些家庭甚至是一人一辆,挺普遍的。
电瓶就像电动车的“心脏”,要是保养不行,不仅得频繁花钱换电瓶,出门在外突然没电,也会让人焦头烂额。
至于充电这事儿,大家的招数可是五花八门,各有不同!
充电习惯
其实,电瓶就像个“能量转化器”,充电的时候把电能变成化学能储存着,骑车的时候再把这些化学能变回电能,让车子跑起来。
也就是说,充电的方式是不是正确,真的会直接影响到电瓶能储存的电量,也关系到能坚持多久用。
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车充电器,基本上都是采用“三段式充电”,分为恒压、恒流和涓流这三个阶段。
插上电源后,红灯亮着,意味着电动车正处于前两个阶段,也就是快充阶段,此时电池像是在“猛补电”,速度可快啦。
等到绿灯一亮,有不少人会觉得电已经充满了,实际上只是完成了前面那两步,还没到真正的涓流阶段呢。
你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刚一看到绿灯就骑上去,没跑多远第一个电就没了?那就是没经过涓流充电的“虚电”在捣蛋。
其实啊,也有不少网友在抱怨,为什么不设个三色显示灯,比如红灯亮着表示正在充电,绿灯代表充满了,再加个黄灯显示涓流充能已足够,到时会自动断电,那多方便。
这样一来就不会伤害到电池咯,那“充满不拔”到底行不行呢?
到底怎样拔充电器
有不少人觉得,绿灯一亮再多充一会儿,电才会充得更足,于是就让充电器一直插着,直到下一次骑车才拔掉。
其实,这样做可是暗藏风险的,绿灯一亮后,充电器可没停下来,反而还用小电流继续给电池充电,偷偷伤害着电瓶。
要是电池长时间用小电流冲着,温度难免会起来,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缺水、鼓包的毛病,续航也就越高越差,要是严重点,还可能直接报废了。
既然“充满不拔”不太妥,那“没充满就拔”难道就没有问题了吗?
答案也是不可能的。电瓶的耐用年限和“充电循环次数”关系挺大,就像手机电池,用得久了,蓄电能力会减弱,电动车的电瓶也是一样。
假设某块电瓶的额定充放循环有350次,每天充一次,那大概能用上一年;要是两天充一次,那差不多能坚持两年。
要是平时充电没充满就拔,比如只充了50%就停,然后在下一次充电,依然会被算作一次完整的循环次数。
就等于白白耗掉了一次循环,电池的寿命自然会减少。原本可以用上三年的电池,可能因为经常“没充满就拔”,不到一年多就变得不太行了。
正确的充电方式
就是说等充电器的绿灯亮后,再再等等,差不多一到两小时,让电瓶完成涓流充电,这个时候电才算是真正满了,然后赶紧拔掉充电器。
或许有人会担心,这1到2个小时怎么能掌握得那么准?其实不用太拘泥,只要记住“绿灯亮了别立马拔,也别一直插着就行了”。
除了“充满拔不拔”的问题,还有一些充电的小细节,其实对电池寿命会有直接的影响,很多人都没太注意到。比如说充电的时机,很多人要么天天充,要么等到电完全没了才去充。
其实当电瓶剩大约30%的电量时充电挺合适的,这个点既不会因为电量太低而伤害电瓶,也不会白白浪费充电的循环,还能促进电瓶内部的还原,从而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充电器的选择
是不是曾经也陷进过“每天充”或者“用到快没电再充”的误区啊?
关于充电器的挑选,可不能掉以轻心。有些人为了省钱,用坏了的充电器随便买个杂牌的,觉得只要能充电就行,实际上可是大大不靠谱。
这些杂牌充电器用的材料可不怎么样,不仅充电速度慢,还藏着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反过来搞坏本来没啥事的电瓶。
要是长时间不骑电动车,比如出差啊、回老家的假期,可得记得别把车扔那儿不管,不然麻烦就来了。
如果放着不充电,电池里的电瓶时间长了容易出现“硫化”现象,也就是电极上会形成一些白色的硫化物,结果就是充不上电,最后只好报废。
其实,电动车的电瓶的细心呵护。有些人可能觉得,啊不就是个代步工具,没必要搞得那么讲究。
要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充电要对。把电瓶充得舒服,能多用上一两年,那换电瓶的钱,反而能用来加好几次油,或者交几次物业费,划算得很。
再者,电瓶状态一旦调好,出门就不用担心半途没电,既省心,又方便。
功率如果太低,充电速度就慢,还可能因为长时间充电让电瓶发热;反过来,要是功率太高,可能会冲击到电瓶,缩短它的使用寿命。
买充电器的时候,得擦亮眼睛,认真看看产品说明书,或者直接问问店家,确保挑到功率恰到好处的那款。
像有一些充电器能自己检测电瓶的电量,一充满就自动切断电源;还有一些可以根据电瓶的状况调整充电电流,以这样更科学、更合理地给电瓶充电。
这些智能的功能虽然价格会高点,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电瓶的保养帮助挺大的,能节省不少更换电瓶的开销。
总而言之,挑充电器的时候千万别为了省钱买那些低劣的货。多花点心思,选择个质量不错、功能合适的充电器,这样不仅能最妥善地保护电动车的电瓶,还能为你的出行安全和使用方便提供保障。
有网友觉得:这些话在实际生活中挺难做到的,比如在家充电基本能符合专家的充电标准,但安全问题又该咋办呢?
为了搞定安全充电的问题,现在都说在专门的充电室集中供电,想确保充满两小时就能拔掉充电器,这就得看技术人员怎么琢磨了。
对于这个事儿,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