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车企半年目标进度过半,销量榜背后的那些冷门事
6月一过,汽车圈的微信群就开始热闹起来。有人在群里晒自家新车钥匙,有人发工厂大门口排队提车的视频,还有维修师傅顺嘴一句“今年生意比去年还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难不成这波销量真有点猛?
今年上半年,各家车企的成绩单基本都摊开了。仔细扒拉下来,不少品牌确实比去年同期多卖了不少,尤其新能源那几位,小米、零跑、吉利这些名字在朋友圈频率直线上升。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乐呵着收工。有几个老牌劲旅,这回目标完成率居然连三成都没摸到边儿,比如长城,北京现代,还有鸿蒙智行。听说北京现代销售部的小李已经被老板叫去喝茶两次,说是要想办法把剩下八成指标补回来。
其实吧,每年定目标的时候大家都挺狠,可到了年中才发现,有些数字就是画饼。今年这波统计,如果按照“半年得干满四成”这个小算盘来算,只剩下11个品牌有望年底前达标,其余的,要么太激进,要么市场变数太大。
先说吉利,上半年卖出去140.9万辆,比去年多出将近一半。这成绩出来后,公司直接把全年目标往上调了一截,说是要冲300万台。我记得邻居老赵买的新银河L7,他吐槽那个HUD抬头显示夜间反光厉害,但转念又夸续航和动力。“你别看现在电混火,”他说,“我原来那辆燃油帝豪,到底还是费油。”不过吉利新能源现在占了一半以上,还真不是吹的,中国星系列也涨了七个点,燃油市场算是被自己带飞了。
长安这边,上半年刚刚突破135万台,自主品牌撑起大梁。新能源汽车增长快,据说阿维塔已经连续四个月破万台,我倒是在路口见过一次,一脚电门下去挺带劲,就是内饰屏幕偶尔卡顿。我朋友当时纠结买阿维塔还是UNI-K混动版,被售后劝住:“修起来成本差不多,但纯电配件等得久。”
奇瑞的话,今年出口继续领跑国产阵营。一线城市里星途和捷途慢慢多起来,不过iCAR那个造型还真挑人,看着像小号悍马。有个做汽修的小哥跟我讲,他们最近接手最多的是捷途X70换空调滤芯,说新款用的是异形接口,不通用,折腾死他了。而智界据说同比暴涨160%,但市面保有量还是低于预期,大概率跟渠道铺货有关。
一汽集团的数据让不少老司机感慨,这红旗啊,从公务用车到私人座驾,全靠新能源撑场子。据坊间传闻,新出的E-QM5出租专供版夏天开空调掉续航严重,不过奔腾燃油系列维修便宜,好养活。一汽丰田今年也算稳健,只是一汽大众掉队明显,经销商群里天天喊库存压力山大。
再看上汽集团,人称“大户”。自主品牌贡献最大,那天路遇荣威RX5 MAX停路边等拖车,据司机抱怨,是智能钥匙失灵导致锁死方向盘。他还补充一句:“合资大众倒没啥毛病,就是价钱不好谈。”至于出口名爵、别克什么的,在南美据说特别吃香,不过国内能见度一般般。
新势力里面,小鹏凭MONA M03爆发了一把,有同事试驾完回来直呼刹车脚感奇怪,“不像传统日系那么软”。而且听他讲,今年他们家的售后响应速度提升不少,以前约保养要排队,现在APP上一键预约还能选技师名字,很贴心。不过外观争议一直都有,一些老用户觉得越来越不像“小鹏”。
零跑则交付数据漂亮,但内部人士透露,高配车型NVH表现还有提升空间。有一次碰巧在服务站看到技师拆NVH隔音棉,用料厚实但安装缝隙略粗糙。据销售顺嘴提,新款主打性价比,所以部分配置缩水,比如副驾驶座椅没有通风功能,引起部分女司机吐槽夏天容易粘衣服。但整体交付节奏很快,让同行羡慕不已。
小米汽车这一轮风头正盛,一个小时28.9万订单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惜产能始终卡脖子,我一个亲戚订YU7三个月还没消息,都怀疑是不是黄牛搞鬼。据官方说明二期工厂已经投产,下半年应该会缓解一点。另外听维修圈的人私聊:首批车辆因为装配紧张,小问题偏多,比如中控屏偶尔黑屏,需要OTA升级解决,不影响驾驶但体验打折扣。
至于比亚迪嘛,总归是擅长后程加速。这几年习惯性地“前松后紧”,每逢下半年新品扎堆上市,再叠加海外订单,就像压哨绝杀一样给对手添堵。我隔壁楼的大姐刚换海鸥,说取消辅助驾驶功能省下一千块,加长续航更适合她上下班代步。但她吐槽一个冷知识:原厂轮胎胎噪偏大,她后来特意换了静音胎才舒服点。另外海外业务也越做越广,据说巴西那边对汉EV情有独钟,本地组装价格优势明显,只不过返修件运输周期漫长,让当地经销商很抓狂……
最后插句闲话,今年很多厂家年初立flag立得太高,下场拼命追赶结果累坏销售团队,还引发各种价格战。不知道年底这些未达标企业会不会再调整策略?反正身边老司机们最关心的问题永远都是——哪家的质保靠谱?哪里的小毛病少?毕竟花钱买安心,比啥数据都踏实,对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