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这阵子再次变得热闹非凡,又有一家国产车企被华为收入囊中。这次或许意味着国产最顶级的豪车诞生了。到目前为止,八大国有车企里,全部都和华为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朋友圈”。
这次被华为收购的车企到底是哪一家呢?未来会带来哪些令人期待的变化和惊喜?
这个车企可不普通,被称为“共和国长”。自从成立的67年里,它已经成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象征性品牌。
它见证了中国车企从零起步,逐渐崛起,直到成为世界领先者的整个过程,在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
相信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是哪个品牌了?没错,就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旗下的红旗。
红旗和许多传统车企一样,也在面对新能源和智能驾驶转型的挑战。就在8月22日,有消息说一汽红旗正式和华为达成了合作。
这次合作涉及“红旗9系”车型,消息一出,车坛都开始热议起来。国内老牌车企和科技巨头的合作,真的让人充满了期待。
根据报道,“红旗9系”预计明年就会推出,这款车会融入许多华为的技术,甚至包括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
消息一传开,许多车迷都在猜红旗是不是会和华为合作推出第6“界”,不过余承东之前说过不会再出了,现在不清楚他是不是会改口。
这次华为牵手红旗的合作中,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红旗继续保持原有的品牌主体,不过此次合作主要引入的是华为的智驾等相关服务。
这次合作并不是华为把红旗“纳入麾下”,而是双方开展的深入合作,像汽车的性能和发动机,很可能由红旗自己研发出来。
很多人对这次合作都挺有信心的,毕竟问界和尊界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国产豪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这些老牌车企也开始明白了,仅靠品牌的声誉在现在这个时代不再占优势,大家现在更看重的是驾驶体验和舒适感。
华为正好能和红旗在技术上形成互补,实际上,红旗已经推出了“金葵花”系列,这个车型就是专门针对那些豪华车,价值百万的高端车型。
不过,和尊界这类车型比起来,销量确实显得有些惨淡。“金葵花”系列去年仅售出了1100辆,而尊界在67天内就接到了超过1万台的订单。
这也反映出红旗这步布局相当巧妙,再加上华为的助力,红旗高端品牌的销量很快就会迎来突破。
华为对红旗的支持不仅体现在科技方面,还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在很多人心中,红旗给人的印象是庄重严肃,而华为则展现出充满活力和智能的一面。
这次合作让豪车既体现出双方的品牌特色,又达到了互补的效果。红旗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华为则提升了整体的影响力,这真是一次双方都赢的合作。
8月25日下午,华为鸿蒙智行新产品发布会顺利举行,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介绍了问界、享界、尚界和智界这四个系列的六款新车,现场还邀请了刘亦菲助阵。
本次车迷们主要关注的是智界和问界的发布会,特别是智界R7和S7这两款车型。这次最大的新变化,莫过于车标的变化非常明显。
这次智界的车标设计与问界、尊界的款式保持一致,能明显看出华为的品牌布局正在逐步走向统一规范。
智界由奇瑞和华为合作开发,但近期奇瑞与华为之间出现了不少矛盾,另外,智界在交付方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人说奇瑞的生产线速度太慢,也有人认为华为的芯片性能跟不上,大家各种讨论不断。为了让车主们觉得划得来,智界官方每天还会给车主发200元的补偿款。
智界的销量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不管是交付困难还是内部矛盾,从上市一个月的11000多台,到了7月仅售出3950台。
奇瑞发现情况不妙,立刻和华为达成了品牌战略合作,目的就是让智界成为独立品牌,而且奇瑞不会插手它的日常运营。
这样一来,华为就可以自由发挥,全力推进了,结果也没有让人失望。发布会结束后一个小时内,智界的订单就超过了5000台。
紧接着智界,轮到了问界,这也是鸿蒙智行的“代表车型”。发布后不到两小时,就已经预订突破了7000台,数据可以说非常惊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在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之后,开始大胆地将自己交给华为,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一点都没错。
到目前为止,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车辆已经突破了100万辆,他们敢把车辆的“核心”交给华为研发,主要是因为之前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作支撑。
赛力斯曾经只是个专注生产A级车的小企业,一度陷入亏损,算得上是个“车圈小白”。如今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车圈新星”,原因很简单,就是和华为合作出了问界这个产品。
在这时候,华为把问界品牌卖给赛力斯,反映出他们遵循任正非的“不造车”方针,主要还是和车企保持战略合作关系,而不亲自生产汽车。
虽然华为在赛力斯的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赛力斯接手问界后会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毕竟他们与华为的合作关系还在不断深化中。
华为这次与红旗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一场“新旧结合”的碰撞,两家企业合作推出的车型很可能会彻底改变大家对豪华车的固有印象。
目前不少人猜测可能叫“界”,毕竟华为之前的几次合作都是用这个名字命名的,虽然余承东之前说不会再推出这个名字的产品,但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不管用了哪个名字,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营销做得怎么样,性能是否出众,使用体验是否顺畅。我相信这两个企业的合作一定能激发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火花。
从赛力斯到红旗,汽车厂商与华为的合作越来越像是一股潮流,而实际上,这也算是传统车企突破困境的一种方式。
随着汽车变得越发智能化,传统车企一般采用两种策略:自主研发或者合作。而和合作相比,自主研发所需的资金投入要高出不少。
虽然自主研发让车辆的稳定性更有保障,但也遇到两个难题:第一,投入成本很高,带来的好处未必十分明显。
第二个问题是,自己研发的影响力不如和华为合作时那么大,不能像华为那样共享它的名气和红利。
以后,汽车行业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和激烈,不过这种竞争是健康的,它会推动中国汽车在性能和智能化体验方面不断提升,远远超越全球其他国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