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
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以前买车,尤其是想买一辆省心耐用的家用车,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丰田。
这个牌子给人的印象就是稳重、可靠,像个不怎么说话但干活踏实的老师傅。
可谁能想到,这位“老师傅”最近突然不淡定了,搞出了一个大新闻,说是要一口气在中国市场推出六款新车,打头阵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第六代RAV4。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就开始议论纷纷了,丰田这是怎么了?
是被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特别是像比亚迪这样的品牌给逼急了吗?
还是说它真的准备好了什么“秘密武器”,要来一场绝地反击?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我们想买车的人又意味着什么,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地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看看丰田为什么会这么着急。
这几年,国内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
以前我们买车,看的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东西,讲究一个皮实耐用、省油保值。
丰田、本田这些日系车,就是靠着这些优点,在国内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新能源车异军突起,特别是插电混动车型,既能用电,短途通勤不花油钱,又能加油,跑长途没有里程焦虑,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家庭用户的需求。
您看比亚迪的宋PLUS,一个月卖掉几万辆,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反观日系车这边,就显得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就拿和RAV4同级别的本田CR-V来说,上个月的销量甚至被自家兄弟皓影给超过了,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更别提日产逍客,曾经也是SUV市场的热门选择,现在甚至都跌出了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十名。
这种市场压力,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水温越来越高,丰田再也坐不住了。
所以,这次推出全新的RAV4,已经不是那种市场领先者乘胜追击的感觉,更像是一个被逼到墙角后的背水一战,带着一股“豁出去了”的劲头。
为了打好这场仗,丰田是下了血本的。
有消息说,一汽丰田直接投资了42亿元去升级改造长春的工厂,就是为了给新一代RAV4的生产铺路。
而且他们定下的生产目标也相当惊人,光是RAV4这一款车,一年的计划产能就达到了16.5万辆。
这个数字可能听起来有点抽象,我们来做个对比就明白了。
去年一整年,广汽丰田旗下三个工厂生产的所有新能源汽车加在一起,总数都还没有16.5万辆这么多。
这就意味着,丰田现在是把巨大的希望和资源,都压在了RAV4这一款车上,希望能靠它来稳住阵脚,甚至扳回一局。
这种孤注一掷的做法,恰恰说明了它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紧迫感。
当然,光有决心和产能还不够,怎么把车卖出去,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才是最关键的。
这次丰田在定价和产品策略上,可以说是动足了脑筋,每一步都算得很精明。
比如新RAV4的中配车型,落地价定在了18.98万元。
这个价格非常有讲究,它正好卡在了比亚迪宋PLUS DM-i冠军版几个主要配置的价格区间中间。
这样一来,那些手里拿着二十万左右预算,正在犹豫到底是买一辆传统的合资品牌油车,还是尝试一下国产插电混动的消费者,就会被精准地吸引过来。
丰田仿佛在对他们说:“别纠结了,我这里有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既有丰田的品牌和品质,又有最新的混动技术,价格还很合适。”
再来看它的插电混动版本,官方宣称的95公里纯电续航,这个数字也很有意思。
为什么不是100公里或者更长的150公里呢?
这里面就有学问了。
首先,95公里的纯电续航,对于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上下班通勤是完全足够了,而且这个续航里程刚好能够拿到很多大城市的新能源绿牌,光是这一点就能省下好几万元的牌照费用和漫长的摇号等待。
其次,续航里程短一些,意味着电池包就可以做得小一点,电池的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据说,通过这种方式,电池部分的成本降低了超过两成。
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就可以直接反映在车价上,让整车的价格更有竞争力。
最后,电池小,对于传统的4S店来说,维修保养的难度和成本也不会增加太多,能保证售后服务的利润。
你看,这个95公里的续航,既满足了政策要求,又降低了制造成本,还稳住了经销商的利益,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算盘打得非常精。
不过,一辆车好不好,不能只看价格和续航。
车内的体验和开起来的感觉同样重要。
在这方面,丰田这次的表现就有点让人觉得矛盾和纠结了。
先说车机系统,以前日系车的车机一直被大家开玩笑说反应慢、功能少,还不如老年人用的功能机。
这次丰田总算是想通了,找了小米来合作,把“小爱同学”语音助手装进了车里。
据说语音反应速度还挺快,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是,很多懂车的人也指出了一个问题,这种合作更像是“外援”,软件系统最核心的升级权限,还是掌握在丰田自己手里。
现在咱们的国产新势力品牌,车机系统可以像手机一样,隔三差五就通过网络更新,增加新功能,优化体验。
丰田这种合作模式,以后能不能跟上这种更新速度,还需要打个问号。
再说说开起来的感觉,也就是底盘调校。
这本来是日系车的强项,讲究一个舒适平稳。
新款RAV4为了追求舒适性,据说前悬架用回了类似老款凯美瑞上那种偏软的结构。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开车经过一些减速带或者路面不平的地方时,车里感觉会很舒服,颠簸感不强,就像坐在家里的沙发上一样。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过于追求舒适,操控性就可能会打折扣。
比如在高速上需要快速变道或者转弯时,车身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晃动感,让人感觉信心不足。
要知道,现在花二十万买SUV的消费者,很多都希望车子开起来能有那种扎实、有韧性的感觉,就像吉利星越L那样。
丰田坚持这种“沙发感”的调校,可以说是在坚守自己的传统,也是在赌那些更看重舒适性的中年用户会继续买单。
除了产品本身的这些特点,从长远来看,丰田的反攻计划还面临着两个不小的隐患。
第一个就是充电设施的布局。
既然要大力发展插电混动车,就必须得让车主有方便的地方充电才行。
但根据一些统计,目前广汽丰田的4S店里,配备了快充桩的还不到三成。
这意味着,大部分买了RAV4插混版的车主,如果家里没法装充电桩,就只能去外面找公共充电桩,高峰期排队、充电桩故障等问题,都会影响用车体验。
第二个隐患在于智能驾驶技术。
如今,智能驾驶辅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车的标配,也是大家非常看重的一个功能。
但丰田的T-Pilot这套系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大的功能升级了,目前主要还是应用于高速公路等比较简单的场景。
相比之下,一些国产车,比如长安深蓝,甚至已经开始普及更高级的智能驾驶功能。
而像华为赋能的问界M7,更是实现了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进行领航辅助驾驶。
如果丰田在智能驾驶这条路上继续这么保守,未来很可能会被对手远远甩在身后。
总而言之,丰田这次带着新款RAV4来势汹汹,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它用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比亚迪等国产品牌,也让韩系、法系等其他合资品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
巨头下场打价格战,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
这意味着混动汽车的价格会越来越实在,我们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技术更先进、更省油的车。
所以,如果您最近正好有购车计划,并且在关注这个价位的SUV,不妨可以稍微等一等。
按照以往的经验,到了年底各个厂家为了冲销量,往往还会有更多的优惠活动,到时候再出手,或许能省下更多真金白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