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我上下班的时候,总会被堵在路上。看着那排得老长的车队,心里别提多烦躁了。就拿北京来说,中关村到国贸没多远,可要是开车,经常得花1、2个小时。广州也一样,早晚高峰的时候,路上全是车,城市交通都快“瘫痪”了。交通拥堵这个大难题,不仅让我们的出行变得麻烦,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不过,现在有个新东西,说不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它就是低空经济。
消博会上的“未来座驾”
我第一次对低空经济有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在消博会上。当时,亿航智能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特别亮眼。它看起来就像科幻电影里的未来交通工具,飞到几十米高的时候,地面上几乎听不到什么噪音。座舱还做了降噪处理,坐在里面的人聊天都不受影响。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王钊说,这款“四证齐全”的飞行器,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会飞的出租车”呢。
展馆外面,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2吨级eVTOL航空器也很吸引人。它是纯电驱动的,最大航程能达到250公里左右,巡航速度每小时200公里,还完成过深圳到珠海的跨城跨海飞行、跨长江飞行,甚至还跑到日本、中东等地去试飞了。
啥是低空经济?
那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主要就是用民用的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通过载人、载货还有其他作业等低空飞行活动,带动相关领域一起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从2010年“低空经济”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到后来被写进规划纲要,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它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越来越清晰,也慢慢从一个概念变成了现实。
低空交通优势多
这里面,低空交通算是低空经济的一个核心应用,它可比传统交通有不少优势呢。就拿深圳坪山到宝安国际机场来说,坐地面交通工具常常得花1个半小时甚至更久,但要是选择低空飞行,只要18分钟就能到,能节省好多时间。峰飞航空的那个2吨级eVTOL航空器,在执行跨城任务的时候,能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快速飞行,比地面交通快多了。
而且,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方,低空交通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像山区,修地面交通的难度特别大,成本也高,但低空交通可以轻松跨过山川、河流这些障碍,直接从这一点到那一点。还有一些偏远的海岛,以前物资运输主要靠海运,速度特别慢,要是用低空物流配送,就能很快把急需的物资送过去。
从长远来看,低空交通对城市立体化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很重要。各种低空交通工具,像载人eVTOL、货运无人机这些,和地面交通、轨道交通一起,构成了城市立体交通装备体系。以后大家在城市里出行,说不定就能很方便地从地面切换到空中,快速到达目的地,城市交通也会变得更高效。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那现在低空经济发展得怎么样了呢?在低空飞行器研发制造这块,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有超过250家无人机和eVTOL制造企业。好多企业都在努力搞研发、创新产品,推动这个产业不断发展。
海南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前面。今年1月,海南飞行汽车示范应用岛启动了,还和小鹏汇天合作,推进飞行汽车落地。小鹏汇天已经在海南开展了飞行测试、陆行体城市路测,还签了40多个飞行营地,加快全岛飞行营地的建设。以后,海南说不定能成为飞行汽车应用的“试验田”,给全国提供经验。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有不少成果,这里有51家低空产业链企业,已经开通了10条高效物流低空航线,还在筹备大湾区到澳门的跨境低空物流航线。广州公共数据运营平台上线了一个数据产品,能精准地预测低空运力需求,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让低空物流的运营更智能。
在物流领域,顺丰的FH-98大型无人机表现也不错。它最大载重1.5吨,航程能达到1200公里,已经在山区农产品配送这些场景投入使用了。在四川彭州山区,顺丰用它来配送农产品,解决了山区交通不便、配送时间长的问题,让农产品能更快地到消费者手里。
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不过,低空经济虽然前景很好,但发展的时候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就是个大难题。到2023年底,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也就449个,和美国大概4000个公共通航机场比起来,差距太大了。通用机场数量不够,飞行器起降就受到限制,没办法形成完善的低空交通网络。很多城市还缺乏配套的低空飞行服务设施,飞行器的维护、加油或者充电都不太方便。
从技术方面来看,2022年我国通航飞行器数和通航飞机利用小时量分别只有美国的1.5%和4.5%左右。一些关键的核心技术还得依赖进口,像部分高端航空发动机、先进航电设备,这就影响了产业的自主发展。在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安全性这些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也有差距,还得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市场体系发展也比较滞后,应用场景的普及率不高。虽然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但除了少数物流、观光等领域,很多潜在的应用场景还没开发出来,消费潜力也没释放出来。不少消费者对低空交通的安全性、舒适性还有疑虑,所以市场接受度不高。
管理体系也需要完善。全国还没建立起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存在“多头管理”和“管理空白”的情况,政策执行起来效率不高,阻碍了产业发展。不同部门在空域管理、行业监管这些方面,职责也不太清楚,影响了低空经济的整体推进。
这些办法来“破局”
那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面对基础设施的短板,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规划建设更多通用机场。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像通过PPP模式,一起推进通用机场建设。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先试点,建一批功能完善的通用机场,为低空经济发展打基础。在建设的时候,要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合理布局通用机场,提高使用效率。
在技术突破方面,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起来,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国家也可以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航空发动机、航电设备这些领域的技术攻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飞行器的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这样才能给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的市场规模有希望突破6万亿元。低空经济能带动相关的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创造很多就业机会。低空交通要是普及了,还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地面交通的碳排放,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让城市朝着绿色、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说不定以后,低空经济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让城市交通来一场大变革呢。
参考资料:
【1】《【专家观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2】《从消博会低空经济展区看未来出行新图景》;
【3】《广州开发区:公共数据赋能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
【4】《清华同衡规划播报发布的《低空经济来了,未来城市交通会是个啥样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