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街头每三辆的士就有一辆是上汽大通"大家7",内地家庭却对这个品牌避之不及——2024年连续8个月销量同比下滑,9款MPV无一款月销破千的残酷现实,将这家商用车巨头在家用市场的尴尬暴露无遗。新任营销负责人王伟森的火线上任,能否破解"商用车思维"与"家庭需求"这道致命错配题?
销量连跌8个月的残酷现实
2024年上汽大通销量同比暴跌21.63%,从4月起连续8个月下滑,11月单月销量仅13460辆,同比缩水近四成。讽刺的是,同期的"大家9"在香港MPV市场力压埃尔法登顶销冠,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产品定位的严重偏差。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亲自挂帅董事长,五菱系干将王伟森空降营销一线,这场"商转乘"的生死突围已没有退路。
产品力三大硬伤:从配置到定价的全面溃败
智能化配置落后成为首要痛点。大家9超混顶配才配L2辅助驾驶,而竞品传祺E8全系标配L2+;车机系统甚至不支持OTA升级,与家庭用户期待的"智能座舱"形成代差。动力技术路线同样失误,领地SUV主打柴油发动机却定价26万,在插混主导的25万级市场毫无竞争力。更致命的是产品定位模糊——轻客底盘改装的MPV驾乘体验生硬,香港的士适用的商用属性与内地家庭追求的舒适性背道而驰。
商用车基因的反噬:品牌认知的"货车陷阱"
消费者调研显示,70%家庭用户将上汽大通MPV与"货运""低端"关联。经销商反馈的"客户看车先问载重"现象,暴露出品牌认知固化的深层危机。对比五菱宏光MiniEV成功打破"面包车"标签的案例,上汽大通亟需一场彻底的用户心智重构。去年成都车展精心布置的露营场景营销,最终沦为消费者追问"柴油油耗"的尴尬现场,证明商用车基因已成转型最大桎梏。
转型困局背后的战略失误
资源分散让上汽大通陷入多线作战困境。同时押注轻客/皮卡/MPV/SUV,导致混动技术比比亚迪晚4年推出;大家9混动27万起售的傲慢定价,比竞品高5万却无核心技术支撑;自建直营体系更被曝出投入产出比失衡,存在利益输送嫌疑。这种"既要又要"的战略摇摆,使得"商乘并举"最终沦为"两边不举"。
破局关键:从"拉货"到"顾家"的生死转型
王伟森带来的五菱系草根智慧或许能打开新局面:借力上汽集团星云纯电平台、零束智能驾驶技术快速补课;针对二孩家庭开发20万内高性价比插混MPV;通过亲子露营等体验式营销重塑品牌形象。正如香港市场证明的产品潜力,只要打破"货车"刻板印象,这场转型未必没有翻盘可能。当汽车行业进入"拼家底"的淘汰赛阶段,留给上汽大通试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