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补完胎,维修师傅问:要做动平衡吗?我心里一阵琢磨。哎,这问题真不能一刀切,但又不能全靠经验随便糊弄。先说点小细节:刚刚我扶着车身,听到轮胎还在轻微震动。那天我在店里等着,旁边一个大叔跟人聊,嘴里唠叨高速跑快点,轮胎不平衡就会抖。其实这话没错,但他只讲了一面。
我一边记笔记,一边观察那台动平衡机,心想:这个平衡调整,差不多20到50元,区别大不大?可能不说多了,但我能感觉到——花点这个钱,能省不少麻烦。
你知道吗?补胎后做不做动平衡,主要看几个点。轮胎有没有全脱离轮圈?我估算,约10-20%的补胎者干了这个,样本少但感觉 accurated(体感)比较明显。有些人说:我只是在上面补个小洞,没拆轮子,就不用搞这个。但实际情况是,哪怕只是补个蜗牛钉,拆装时也可能影响轮胎平衡。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照片:轮胎被拆开时,那一块黏贴在轮毂上的补片,显得有点飘忽不定。那瞬间我意识到,轮胎自己再平衡,也不可能吃了补片,仍然完美无瑕。而且——
有个问题突然冒出来:是不是只有大补时,才需要特别在意?我觉得也不全对,因为小补也会把原本的平衡打破,尤其是补的面积大或偏心,花了点心思修正也值得。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没细想过为什么某些车跑高速不抖,好像是因为轮胎几何偏差小,或者胎壁弹性好,反正也可能跟轮毂材质有关。有些车轮用的是铝合金,容易碰掉配重块,那就得重整,不能只靠原样装回去。
(这段先按下不表)实际上,很多车主都错误理解按原位置装回,就不用做动平衡。他们以为拆装完只要归位就好。配重块是非常脆弱的工具,一点点偏移就会导致整体平衡破坏,特别是在高速长途行驶时,这个差别可真大。
你是不是也觉得,平衡听起来像个小事?但我……
另外一个点:修补材料,比如那块补片、蘑菇钉,总会略微多出一些重量,尤其是大面积修补后,偏心问题就更明显。有人说:不做会不会影响车?我开了两年没事啊。但你想想,轮胎的偏心会导致轮胎持续偏磨,严重就会提前换胎。而且,长时间振动会损伤悬挂或者轴承,这确实是个隐患。
我刚才跟一修理工聊天,他说,平衡不平,振动差距可能有5到15克(不确定,估算比较笼统),但只要不明显,车主都还没察觉。说到这里,反倒让我怀疑,究竟是平衡差别在容忍范围?还是我们对抖动的感知能力有差异?呵呵,也许我心里偏激,但动平衡没必要做到完美无误,除非你真是飙高速,或者轮胎出了大问题。
做个临场估算——一台车在高速200公里,油耗约7L/百公里(体感),每升1.2元,成本大致84元。而那个平衡的调节成本不到一半。是不是叫人觉得值?我觉得,总不要为了节省几块钱,把未来被振动折磨得焦头烂额。
这个东西有个自我更正的点:其实我知道,平衡不能一劳永逸。轮胎磨损、撞击,都会让之前的平衡变差。所以我觉得,定期检查还是必要的。如果你每天都在城里开,偶尔补个胎,可能没那么在意,但如果要开得快点,或者路况复杂,就得重视。
而我个人的经验是:出一次差,路过一家正规的修理店,顺便让他们调调平衡。因为,平衡差不多就像穿错鞋,远一点感受就不一样了。而且,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平衡这个东西,好像一辈子不用调?我猜测,似乎不是,因为我身边的司机朋友都说,至少每年轮胎换季时要检查一下。
总结一句,——哎,又扯远了。你说,轮胎补完后,非得大费周章做平衡不可吗?大概率是要的,尤其是高速行驶时。不然,人生就像是在不断猜测轮胎的平衡度,这就是生活,小细节决定车的状态,甚至影响安全。
(这段先休息一下)我还在想,或许,像我这种爱琢磨的小众用户,平衡的问题都考验耐心。或者,有些车真的没有太大差别?总觉得,那些平常走高速人走多了的老司机,都知道,别掉以轻心。
就这样,下一次修车,我可能会坚持让师傅用动态平衡机士气一下。你会不会也有这种偏执心理——就是怕高速抖得让自己心惊肉跳?反正,要不要花这个钱,我估算一下——平衡调一次差不多20块左右(不含人工费,估算),如果能避免震动带来的轮胎偏磨,节省轮胎至少还能用一年半以上。这样算来,这钱其实花得挺值。
你觉得,花个二十块,是不是该尽量做?还是说,平衡这些琐事,本来就没绝对说法?很奇怪,我也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底线,就觉得,这个细节可以用心点。
那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要不要我把那次实际调平衡的办法写详细点?还是,直接走回头路,用按原位置装回就算?平衡是不是,早已变成一场心里的较量呢?
在这个细碎的小事情里,似乎藏着对驾驶安全的一点执着吧。你说,这个抖动和偏心,会不会只是一小块心理阴影?还是,真有那么大的差异?我其实挺想知道——你会怎么处理你的轮胎平衡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