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号,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宣布升级合作,华为智驾准备推到宝骏全新的大六座SUV,叫华境S。一听这个消息,整个行业都炸开锅了:华为智驾,这次真是进军10万元这个价格段了。
为什么华为智驾会“放低姿态”选择宝骏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首先,宝骏作为上汽集团的子品牌,性价比一直挺高,市场认知也在逐步提升。再加上,宝骏的车型定位偏向大众消费者,市场基础稳固,合作起来更方便。而且,华为也希望借助宝骏的平台,将智能驾驶技术更快地普及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其实,华为智驾选宝骏,除了看中这个品牌的潜力,更是为了实现技术快速落地和广泛推广。
之前,华为智驾系统基本都搭载在豪车上,无论是问界、智界、享界、尊界,还是阿维塔、岚图、奥迪,合作的对象要么是新兴品牌,要么走的是高端路线。这些车的价格普遍在20万、30万元左右,最厉害的甚至超百万元。
宝骏到底算啥?按定位来说,虽然自称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中高端”品牌,可实际价格一直挺接地气。华境S的预估价格可能会比尚界还要低(尚界H5还没上市,起售价是16.98万元),有可能会跌到10万元左右那档。
本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的华为智驾,终于要放下身段,直接冲入家用车领域,把智能驾驶的门槛拉到10万级别,真是让我觉得挺意外的。
其实,这正是华为的“隐藏的策略”啦。
手机行业的套路早就被验证过了:华为这个牌子偏向高端走路线,而荣耀偏向大众路线。现在,汽车市场也是差不多的,先在高端市场大喊一声,然后再往中低端挪一挪,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增加搭载量和数据积累。
2024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的装车数量达到了25.5万辆,在豪华智能车市场中占据了53.2%的份额。不过,要想搞得更大,单靠高端市场可不行。
宝骏背后的上汽通用五菱,2024年的总销量高达154万辆,新能源车型占了80万辆,比例超过了一半。这样庞大的用户群,简直就是华为的天然数据宝藏。
积累了海量真实的道路状况和各种驾驶习惯的数据,华为的算法才能更迅速地持续优化,而技术的护城河也会越筑越坚实。
在智能驾驶方面争取平等,华为志在打造“汽车界的Intel Inside”,成为行业的核心力量。
业内专家直言不讳:华为打算打造智能汽车的“Intel Inside”。就像英特尔的处理器覆盖从几千块的电脑到上万元的工作站一样,华为智驾也希望成为各种车型的标准配置。
就像你不会因为入门级电脑用赛扬处理器就觉得酷睿i9不顶尖一样,未来买车的时候,“HUAWEI INSIDE”也会成为智能配置的象征,保证品质。
要想突破神坛,产品策略就得变变。各个价格档次的车型,搭载的智能驾驶配置会不一样,形成一个“产品金字塔”。高端车型再拼技术,入门款就比拼性价比。
以后,华为可能会像手机业务那样,开发一个专门针对10万元左右这个价位的“智驾子品牌”。
到了2010年,宝骏突然冒出来,凭借510、560、730这些爆款车型,年度销量一度冲破100万辆,变成了大家心中的“国民神车”。
不过从2017年达到顶峰以后,宝骏的销量一路走低:到2020年仅售出42万辆,到了2024年更是跌到4.3万辆,简直可以说是“直线跌断”。
碰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潮流,宝骏也没闲着,近年来推出了RS、RC等新系列,还带来了上云朵、悦也Plus等车型,搭载自主研发和和大疆合作的智能驾驶系统,价格都压到十万元左右。不过,成效有限,销量还是没什么起色。
这次宝骏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华为智驾上,华境S搭载的是华为的高端智驾技术,产品水平直追主要的合资品牌和新势力的SUV。业内人士觉得,这一波操作很可能会成为宝骏品牌的转折关键。
华为的加入,真是给品牌“价值锚点”添了一把火,能大大增强。消费者一想,十几万的车都能用上和三四十万豪车一样的顶级智能技术,这种“科技平权”概念一出来,品牌形象就能瞬间焕新。
要是宝骏能借助华为补齐品控、售后、三电底盘这类短板,再加上对咱们普通消费者用车需求的深度理解,打造出那辆真正“好开、好用、极度智能”的新国民“神车”,逆袭的可能性还真挺大。
面对品牌、产品和成本这三大难关,挑战与悬念犹在眼前。
业内专家提醒:要是宝骏仅仅把华为当作“高端供应商”,自己在制造、品质控制和售后服务方面跟不上节奏,最终只会让市场的期待被透支。
在10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对华为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必须为宝骏打造专属的、低成本又高度适配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把高端的技术经验“下放”出去,还得确保产品的用户体验没得打折。
从成本角度考虑,去年华为曾经表示,只有售价在30万以上的车型才能承担得起智驾系统的花费。而现在成本大幅度降低,10万元左右的智能驾驶车已经渐渐变得可能了,不过主要的市场还是集中在15万档次的车子上。
华为和宝骏合作,能不能再次打造出像问界那样的火爆局面呢?这事儿还得看未来的具体表现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