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上午9点56分,速腾聚创(2498.HK)股价停在33.080港元。公司市值156.31亿港元。这数据很好看。但更让人激动的是,他们上半年营收7.83亿元,增长7.7%。第二季度营收4.55亿元,猛增24.4%。机器人业务卖得特别火,销量暴涨631.9%。这是公司新的增长力量。
她叫朱晓蕊,不在前面出风头,却是中国科技圈最厉害的“幕后玩家”。
这位哈工大女教授,帮大疆成功起飞。她搞了速腾聚创,让世界大公司害怕。她真牛,能提前十年看到未来,然后安静地把事情做完。她做了无人机,又做了激光雷达。从学校实验室走到香港交易所。她证明了:真创新,根本不用吵吵闹闹。我们应该学她。
朱晓蕊1977年7月生在一个普通人家。没人想过这个女孩会是中国科技的大人物。她1998年哈工大本科毕业,2000年拿到硕士。她学习刻苦,为后来的科技突破打好基础。2006年,她去美国犹他大学读博士,学机械工程和机器人。这段时间,她看到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2007年,她学完了回国,回到哈工大深圳任教。她是自动化专业少有的女教授。但她遇到一个很烂的局面: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这个自动化专业,真没用。她当时特别郁闷。她说,我们辛苦培养的人,最后去卖保险、做销售。这不是浪费人才吗?太气人了。
当时自动化就是冷门。企业不投钱搞研发,市场也不懂这个技术。她记得,她带学生去推销方案,对方直接说:“我们要这个做什么?多招几个工人就行了。”但朱晓蕊没放弃。她决定改变现状。她说:“外面没有合适的公司,那我们自己建一个!”
2007年底,事情变了。同事李泽湘带了一个年轻人来见她。这是汪滔,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他痴迷无人机。汪滔当时已经在深圳注册了大疆,靠自学搞出四旋翼原型。但他不会管理公司,钱也快没了。
汪滔在办公室演示了飞行器。设备很粗糙,但朱晓蕊看到他眼里有光。她说:“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拼劲。”汪滔说,他一定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无人机。朱晓蕊和李泽湘想了很久,决定投钱。他们每人拿出50万,一共100万给汪滔。这在当时是他们的全部积蓄。
很多人说我疯了,给一个毛头小子投钱。朱晓蕊笑着说。但我认为,有些机会必须赌一把。她就是有眼光,敢干!
除了钱,朱晓蕊还带了更重要的东西:她的学生。她鼓励感兴趣的研究生加入大疆,把大疆当成实践地。这群年轻人在简陋的实验室开始工作。
回想创业开始,真让人心酸。我们就是一个小作坊。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小房间里。电路板、零件到处都是。最难时,工资都发不出来。技术难关特别多。无人机要稳定飞,飞控系统和传感器都要做好。有次测试,无人机突然掉下来,碎了。我们都傻眼了。那是熬夜做出来的东西。但朱晓蕊不让人灰心。她说:“摔了,就重新做。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搞科技创业,就是要能经得起摔!”这话真对。
2009年,转机来了。他们决定做一件大胆的事:让无人机飞上珠穆朗玛峰。很多人觉得他们疯了。海拔7000米,零下30度,大风。无人机能不能飞起来都是问号。但团队还是去了珠峰北坡。在极端天气下,小型无人机成功起飞,拍了照片。第一张航拍图传回来时,我们都激动得不行。那一刻,她知道:他们成功了。
珠峰成功,大疆就好了。2010年左右,第一款四轴飞行器出来了。性能和国外一样,价格便宜一半。2013年真正大爆发。大疆的Phantom系列在北美火了。圣诞节时,订单多得像雪片。北美团队打电话回来,说没库存了。大疆真厉害,很快占了全球80%的市场。中国制造在无人机上做到了第一。
但大疆火得不行时,朱晓蕊却走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在最成功时离开。她解释说:大疆已经稳定了,团队也行了。是时候去搞新的东西了。
2014年,朱晓蕊有了新机会。她的博士生邱纯鑫想创业,做激光雷达。当时,这技术大家不看好。特斯拉CEO马斯克甚至公开骂它:“又贵又没用,只有傻子才用。”真可笑。但朱晓蕊想法不一样。她有自己的判断。
自动驾驶必须安全,就要多重保障。摄像头强光下会瞎,雷达雨雪天不行,但激光雷达能提供最稳定的感知。这东西太重要了。她看到新能源汽车会大火。未来每辆智能车都需要激光雷达。这个市场太大了。在她的支持下,邱纯鑫和刘乐天创办了速腾聚创。朱晓蕊再次当首席科学家,和以前一样。
创业开始,团队必须选路。是买技术方案,快速出产品赚钱?还是从芯片开始,自己研发底层技术?很多人都说,选第一条路,快点赚钱。但我坚持要自己做芯片。朱晓蕊说。她的理由很简单: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不会被别人卡脖子。核心技术必须自己掌握。她说的太对了。
自己研发芯片,就要投更多钱和时间。最初一年多,我们几乎没收入。团队每天在实验室调芯片,一直失败。最难时,连投资人也动摇了。有人建议我们先做别的项目,赚点钱养活团队。但朱晓蕊顶住了。她说:“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走到底。芯片研发就是这样,失败一百次,成功一次就够了。”这种坚持,真让人佩服。
2016年,转机来了。团队花了半年,成功做出16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RS-LiDAR。性能接近国际水平,价格只有国外一半。当时业内都很吃惊。他们说,我们打破了国外垄断。但朱晓蕊知道,这只是开始。
2017年,真正的突破来了。团队研发出固态激光雷达M1。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研发的M-Core芯片,把成本降了60%,性能却高了3倍。那一刻,所有人都激动跳了起来。这意味着,我们真正有了核心技术。
2022年,小米说要造车,雷军找人合作。速腾聚创很快被他看中。雷总来公司参观,问得非常细。技术、生产、团队,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他听说朱晓蕊帮过大疆,更感兴趣了。雷总问了很多大疆早期的问题。参观结束后不久,雷军就决定投钱。小米产投领投了24亿元融资。雷军说了句大实话:“我愿意等十年。”这句话让我很感动。它说明雷总懂硬科技投资,这不是赚快钱的生意。这是需要耐心和远见的长期事业。
有钱支持,速腾聚创发展很快。2024年1月,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成了全球市值第一的激光雷达公司。上市那天,很多人祝贺。但我心里清楚,这只是新的开始。
现在,速腾聚创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已经是第一名。他们的产品不只用在车上,还用在机器人、智能交通等地方。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的激光雷达装在了比亚迪、小鹏、极氪等国产车上。这意味着中国公司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上,有了发言权。速腾聚创现在拿了28家车厂、95款车型的订单。他们跟全球310多家车企合作。
创业圈都在追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朱晓蕊相信“慢工出细活”。她带学生有个死规定:不轻易鼓励创业。她说:“每次有学生说要创业,我都要泼三盆冷水。”我告诉他们创业有多苦,失败率多高,要付出什么。她很实在:搞硬科技很辛苦,必须坐得住冷板凳。没有足够的热爱,根本走不下去。只有那些挨了“打击”还坚持的人,她才支持。这样的人,才可能成功。这是真理。
这种严谨态度,让她孵化的公司都走得很稳。除了大疆和速腾聚创,她还支持了大道智创、一清创新等公司。我们不做追风口的事,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她就是这样的人。
现在,朱晓蕊的眼光不只是激光雷达了。速腾聚创最近发布了新产品AC2,业内说这是“机器人的眼睛”。这个产品能让机器人更准地感知世界。比如在仓库里分拣,或者在商场里服务。她早年支持的大道智创也在转型,专做服务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主动找顾客,提供导购。技术最终要为人类服务。我们不是要炫耀技术,而是要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她做得太好了。她实验室里的女博士生比例高达38%,比一般工科高很多。她还设立了“科技玫瑰”奖学金,帮女生学科技。她说:不同视角能带来创新。科技行业需要更多女性。
从无人机到激光雷达,朱晓蕊给我们上了一课:搞硬科技,慢就是最快的路。她不像别人追风口,她只深耕技术。她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等待时机。很多人问我她成功的秘诀。她说,其实很简单:选方向时,不要看它现在热不热,要看它十年后重不重要。真牛。她带领的速腾聚创现在让全球巨头感到压力。大家这才明白:真正的创新者,根本不关心一时的热闹。他们只关心怎么把事情做对、做好。朱晓蕊的故事告诉我们: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中国硬科技创新,需要她这种“长期主义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