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公司三周年活动上的一段发言视频引爆网络。他提出,购买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车型(官方指导价18.59万-22.99万元)的员工,可申请离职两个月,期间自由旅行或陪伴家人,结束后公司承诺召回返岗,且“职位不变”。这一政策被网友戏称为“买车送假期”,迅速引发热议。
邓承浩后续解释,政策初衷源于研发团队对G318车型的热爱与年假不足的矛盾。许多参与设计的员工渴望驾驶自己打造的车长途穿越G318国道,但常规年假难以满足需求。他称这是“突发奇想”,但强调并非营销噱头或裁员手段,而是“解除员工后顾之忧”。
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旗下新能源品牌,2024年交付量24.3万辆,虽接近翻倍增长,但仍未达28万辆的年度目标,全年亏损15.72亿元。G318作为品牌首款硬派越野SUV,自2024年6月上市后表现疲软,今年1-4月累计销量仅4,568辆,月均千辆左右,远低于初期预期。品牌销量仍依赖老款车型S07和SL03,占比近八成,而新车型G318仅贡献5%的销量。这一背景下,政策被视为提振销量与品牌声量的双重尝试。
创新福利还是变相裁员?
争议核心在于“买车-离职-返岗”链条的模糊性。法律专家指出,离职意味着劳动关系中断,返岗需重新签订合同,工龄清零、社保断缴、年假重置等问题可能影响员工权益。即便返岗,若岗位调整,企业能否重设试用期亦存法律灰色地带。网友调侃:“卖一辆车、省一笔工资、避一笔赔偿,一举三得”。
部分声音认为,深蓝试图打破传统福利框架,这是车企对年轻员工“追求自由”需求的回应。
销量压力与品牌突围
深蓝汽车的“冒险”背后是销量与品牌的双重焦虑,G318的市场表现堪称“高开低走”。上市初期收获1.4万订单,但后续因定位模糊(介于城市SUV与专业越野车之间)、价格区间遭哈弗猛龙与方程豹豹5夹击,销量迅速遇冷。邓承浩坦言“产品配置预判偏差”,两驱版与四驱舒享版产能过剩,而用户更青睐四驱空悬版,导致库存积压。此次政策被指借员工购车消化滞销车型,同时为冲刺销量目标铺路。
深蓝显然深谙“黑红也是红”的流量逻辑。邓承浩曾公开表示“我们上一次热搜就像过年,真羡慕雷军天天上热搜,有时候还能一天上几次热搜”,此次争议无疑为G318赚足眼球。通过绑定“离职旅行”与硬派越野场景,品牌试图强化“年轻化”“自由”标签,吸引户外爱好者和职场新人。但风险在于,若政策落地不力,可能反噬品牌形象,尤其在新能源车市加速洗牌的当下。
员工内购本是行业常态,但将购车与离职绑定实属首创。若企业仅将员工视为“内部客户”,忽视权益保障,创新终将沦为算计。
根据《劳动合同法》,离职后重新入职需重新计算工龄,影响年终奖、带薪年假等福利。若企业未签订书面返岗协议,员工可能面临“车财两空”——既失去工作,又背上车贷。即便返岗,若企业以“架构调整”为由调岗降薪,员工维权难度陡增。法律专家建议,政策落地需明确工龄延续、社保衔接、岗位保障等条款,并通过书面协议固化。
深蓝汽车的“离职旅行”政策,本质上是一场游走于员工关怀与商业策略之间的冒险实验。在销量压力与创新冲动下,或许,真正的突破不在于制造话题,而在于构建员工与用户共同信赖的价值体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