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汽车又摊上大事了!数百名SU7 Ultra车主联合要求退车,这场风波的导火索,竟是一个标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根据车主实测,这个号称“赛车级散热”的部件,拆开后里面只有两块塑料支架,风道连张纸巾都吹不动。更讽刺的是,红外热成像显示轮毂温度和普通版几乎没差别,花高价买到的竟是“智商税”。
这已经不是小米SU7 Ultra第一次翻车了。此前,福建车主温先生的新车刚开39公里就因驱动系统故障抛锚,苏州“首提车主”周艾伦的车隔天就出现电机异响,拆开发现轴承竟有裂痕。而5月1日的OTA更新更是火上浇油:原本1548匹的满血马力被锁至900匹,解锁条件竟是去指定赛道刷出官方圈速,购车合同里却只字未提这一“隐藏条款”。
小米官方倒是很快道歉了,不过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公关灾难”。针对碳纤维机盖争议,小米提出补偿2万积分(约2000元)或改配铝制机盖,但改配要重新排队30周,积分连选装费的5%都不到。车主们晒出积分兑换截图,2000元只能换个小米手环和保温杯,这哪是补偿,分明是“打发叫花子”。更气人的是,官方声明把问题轻描淡写成“表达不清晰”,避谈虚假宣传的核心责任。
雷军曾在发布会上拍着胸脯说:“我们不能只做个外观,所以内部的东西也都要改。”可如今,车主们拆开前舱盖,只看到被拿掉的前备厢框和空荡荡的风道。这种“文字游戏”彻底激怒了消费者,维权群里有人怒吼:“雷军不是说要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吗?现在感动的只有你们的法务部吧!”
这场风波撕开了新势力造车的遮羞布。当“性价比”变成“坑用户”,当“厚道”沦为营销话术,小米正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更讽刺的是,小米SU7 Ultra上市时雷军一条微博能收获百万转发,如今二手车市场上准新车折价超3万元,车主自嘲“开的不是车,是贬值计算器”。
雷军,是时候放下“风口上的猪”的傲慢了。车主们要的不是积分,不是改配,而是一个真诚的道歉和彻底的解决方案。如果连“米粉”的信任都守不住,再漂亮的营销数据都是空中楼阁。毕竟,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没有人愿意为“皇帝的新衣”买单。这场退车潮,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就看小米是选择继续“割韭菜”,还是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
你觉得小米该如何平息这场风波?是全额退车还是拿出更有诚意的补偿?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