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

朋友们,咱今天聊个有意思的豪华车故事——有个品牌,在美国本土从"成功人士标配"跌到市场份额只剩7%,却在咱们中国市场卖到断货,甚至成了它全球最大的"金主"。 它就是凯迪拉克,最近还搞了个大动作:砸20亿美金加入F1,想重新定义豪华车的玩法。 这波操作到底是"孤注一掷"还是"胸有成竹"? 咱慢慢唠。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先说说凯迪拉克当年在美国的风光,那可不是一般的火。 上世纪80年代,**每100台豪华车里就有31台是它**,比老对手林肯的销量多了快一倍。 那会儿的凯迪拉克,车身长超5.7米,镀铬保险杠亮得能当镜子,尾翼翘得特有气势,开在路上就像一艘"公路游艇"——我听一位美国老车迷说,那时候40岁前没开过凯迪拉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混得好;要是能开着它去参加派对,门口的保安都得主动开门。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可谁能想到,好光景没持续多久,它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首先是石油危机来了,油价一涨,那些油耗超高的美式大车没人爱了;接着宝马、奔驰带着"终极驾驶机器""精工品质"的理念杀进来,年轻人觉得开德系车更有品味;后来雷克萨斯更狠,一半的价格,静音和内饰工艺却不输德系车,还送免费代步车、免费按摩,把"豪华服务"玩出了新花样。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最可惜的是凯迪拉克当时的应对,简直是"一步错步步错"。 为了跟风做小车,推出的Cimarron其实就是雪佛兰换了个标,价格却贵一倍——消费者又不傻,买回去一对比,发现跟普通雪佛兰没区别,谁还信它的"豪华"? 后来通用又搞"徽章工程",凯迪拉克、别克、奥兹莫比尔长得越来越像,大家就琢磨:凭啥多花几万就买个不一样的标? 慢慢的,买凯迪拉克的人越来越老,车主平均年龄超60岁,年轻人根本不感冒。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就在凯迪拉克在美国快"混不下去"的时候,咱们中国市场给了它一口"救命气"。 2010年前后,中国不少做房地产、互联网的新富起来了,这些朋友选车不喜欢德系车的低调,也不执着日系车的精细,就想要个"一眼就能看出有实力"的车——凯迪拉克那股美式豪华的大气劲儿,刚好踩中了这个需求。 而且在咱们这儿,它没有"老年人专属"的包袱,新鲜得很。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我身边就有个做建材生意的大哥,2017年提了辆XT5,他跟我说:"开这车谈生意,客户不用问就知道‘这人实力不差’,后排坐三个人都不挤,有时候拉点样品,后备箱塞得下还不显乱,比那些看着精致却装不下东西的车实用多了。 "那几年凯迪拉克在中国卖得是真火爆,2017年销量直接冲到25万辆,**中国市场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了它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后来我试驾过CT6,坐进车里第一感觉就是"宽敞",前排调好座椅,后排腿能伸直了放,内饰软质包裹摸着手感好,开高速跑120,车身稳得很,一点不飘,比我之前开的某些德系车还舒服。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不过好景不长,2019年后中国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德系三强开始降价抢市场,特斯拉、蔚来这些新能源品牌又带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新玩法杀进来,凯迪拉克的销量慢慢降了,2023年跌到18.3万辆,回到了6年前的水平。 但它没闲着,反而开始"憋大招"——往电动化转型,2025款ESCALADE IQ就是它的"新王牌"。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前阵子我在车展上体验了这款车,那55英寸的超大曲面屏一打开,瞬间觉得"科技感拉满",导航的时候连路边的便利店招牌都看得清清楚楚,比手机屏幕还方便。 450英里的续航也很实在,从北京开到上海中途只需要充一次电,对经常长途的人太友好了。 而且别看车身大,操控起来一点不笨重,市区转弯、停车,只要熟悉了尺寸,比很多家用车还好开。 我跟旁边的销售聊,他说不少老车主来看这款车,就是觉得"凯迪拉克没守旧,还能跟上新能源的潮流"。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美国豪华车在本土"过气"却在中国称王-有驾

更让人意外的是,去年凯迪拉克宣布要加入F1,还计划砸**超过20亿美金**——这可不是简单的"打广告",而是真刀真枪的技术投入。 我跟几个玩赛车的朋友聊起这事儿,他们说F1是汽车技术的"天花板",能在这儿立足,说明品牌在发动机、底盘这些核心技术上有底气。 凯迪拉克打算2026年先用法拉利引擎过渡,2028年自己研发动力单元,2030年实现完全独立,这野心看得出来:不只是"玩赛车",更是想靠F1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让大家觉得"凯迪拉克还是那个有技术的豪华品牌"。

现在看凯迪拉克的转变,其实挺让人佩服的:它没抱着"百年品牌"的老招牌吃老本,在美国遇冷就转头抓中国市场,新能源来了就赶紧转型,甚至敢砸重金闯F1。 而且从数据看,它的努力也有了效果——2024年美国销量涨了8.8%,是2016年以来最好的成绩;中国市场下半年连续6个月增长,增幅达56%。

朋友们,其实选豪华车不只是选"面子",更是选"品牌的态度"——是守着过去不放,还是跟着消费者需求变? 凯迪拉克这几年的操作,确实让人看到了它的"敢变"。 要是你现在选豪华车,会考虑这样一个"从低谷爬起来,还敢闯新领域"的凯迪拉克吗? 你觉得它这波电动化+F1的组合,能让它重新站回豪华车的顶端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