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扎堆慕尼黑车展,德国主场压力大,市场格局悄然变化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车展成为新闻头条,而今年的2025年慕尼黑车展,却和往年有点不一样:中国车企排着队亮相,数量多到让德国人有点看懵了。116家中国展商进驻慕尼黑,直接把德国本地厂商之外的江山占据了大半。这是巧合吗?还是时代变了?

我们习惯了“德国制造”在汽车领域无可撼动,也曾无数次叹服奔驰宝马奥迪的技术积淀,但这几年形势变了吗?或者说,德国人的“主场优势”是不是快要守不住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大举进军欧洲市场,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咱们不妨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北京、上海、深圳的车展,一大半变成了德国车的T台秀,我们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心里一咯噔,想问一句“咱们自己的玩意儿还顶用吗”?妥妥的心理落差。这次德国人怕也是差不多的心态。德媒其实很坦诚,承认中国展商数量“创纪录”,也感叹中企来势汹汹,明显带着点复杂情绪。

其实车展只是一个窗口。德国汽车工业几十年来靠着内部创新和国际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中国始终是“大金主”。可惜好日子再长,也挡不住风水轮流转——现在市场份额逐步被蚕食,新车销量的增速、霸主地位也松动了。数据显示,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虽然只有4%左右,但增速实在扎眼:今年前八个月,中国电动车在德国的新注册量直接翻倍,比2024年同期还多五倍的品牌不在少数。

问题来了,中国车为啥能突然抢滩?难道就德国没人造电动车?显然不是。答案很简单,电动车时代风口已然转向,又赶上中国车企这两年拼命“卷”价格和技术,大批量把能开能用又实惠的好车远渡重洋推向市场。世界最大电池工厂造出来的东西不说别的,光是供应链和成本这一块就甩别人好几条街。比亚迪、MG、极氪、小鹏……一批批技术对标特斯拉甚至超越,却定价实在的国产车挤进了德国人的院子。

当然,好风景也不是没有荆棘。要把中国车大批量卖给德国乃至全欧洲,没那么容易。谁都知道,德国消费者保守,品牌忠诚度高,买车时一拍大腿“我爸开什么我就开什么”。82%的德国人还是只认自家牌子。即使中国车是真的好,售价低、科技高,德国人是不是愿意掏钱,还得打一大问号。很多人对中国车抱着怀疑甚至成见,感情上不买账。

再一个,卖车得有渠道。比亚迪现在德国只铺了30家经销商,MG多一些也不过150家,对上700家渠道的大众、400家的宝马,像蚂蚁碰大象。落地难、维修难、宣传弱、水土不服,这些都是真问题。而且,欧盟加了关税,进口环节每一道都卡脖子,最终都是成本堆高上去。说到底,德国人愿不愿意为中国品牌投票,还得看时间、营销和体验。

不过,光说难处,就觉得中国车进不去德国人生活了吗?还真不是。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品牌的欧洲市场份额已经逼近5%!可别小看好像还是个位数,这可是一点点“蚕食”的过程。要知道,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先拿下平价市场,再慢慢拓展高端,路子都是这样走的。先让你“见多不怪”,慢慢品尝“性价比真香”,再有一天,德国人也许会像中国曾经心心念念德国车一样,追着排队买中国车,这未必是梦话。

讲到这儿,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其实电动车竞争背后,真正的“杀手锏”是电池技术和供应链。你可能没注意,全球电池产能,欧洲只占13%,核心技术卡在了中国和韩国手里。中国电池企业牢牢占据70%的全球份额,这背后,是技术、规模、原材料早早布局。电池谁说了算,谁就掌握了电动汽车的“命门”:续航、成本性能,样样没法离开电池。德国如果追不上这个技术和产能,和中国车企的较量永远都是“事倍功半”。

你说德国人慌不慌?显然是有点慌的。主场作战,德国厂家明里暗里都在发力,想靠技术和品牌硬抗中国挑战。宝马、奔驰、奥迪把自己压箱底的黑科技都拿出来摆一遍。问题是,“老本”再厚,也经不起新玩家疯狂卷技术、卷价格、卷创新——卷到最后还不是看谁能把新技术玩得更接地气,服务更到家?

中国车企扎堆慕尼黑车展,德国主场压力大,市场格局悄然变化-有驾
中国车企扎堆慕尼黑车展,德国主场压力大,市场格局悄然变化-有驾

再有意思的一点是,这次特斯拉选择缺席车展,多少体现出“老外”也在观望。中德之间的对决逐渐加剧,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玩家,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在这一波大潮中也不占主场优势了?不是谁都可高枕无忧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好机会,也是新考验。眼下虽然“人多势众”,但如何真正打开德国乃至欧洲市场,还远远不够靠展台一亮、产品一上就能解决。得慢慢攻心、攻渠道,把用户体验、售后服务、口碑都扎牢了;再往后甚至包括怎么用本地化团队和经营思维服务德国人,甚至在当地设厂、拉合作。你得把自己变成“中欧混血”,才可能把市场做大做深。

中国车企扎堆慕尼黑车展,德国主场压力大,市场格局悄然变化-有驾
中国车企扎堆慕尼黑车展,德国主场压力大,市场格局悄然变化-有驾

中国车企有能力做大事,可急功近利不行。与其恨不得一口气吃成胖子,不如薄发慢打。把难题变成壁垒,把壁垒变成护城河。德国毕竟是全球汽车神坛,能在这儿站住脚,那就是世界顶级玩家。

回到车展本身,我倒是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秀场,更是一次态度与信心的展示,中德玩家各亮底牌,汽车产业的版图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你问我怎么看?我想说,这就像一场足球赛,比分还没出来,观众已经在倒吸凉气拉横幅。德国人紧张,欧洲市场各怀心思——而中国厂商不能自满,才刚刚进场,赛程很长,偶像要变成常青树,得一步一步熬。

最后留个问题:当潮水真正变向,当德国人排队买中国车成为日常习惯,谁才是这场变革里最大的获利者?谁又会成为时代的“被淘汰者”?在这个剧变的节点上,能跑多快、能扛多久,也许人的努力和眼光,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

说到底,技术有国界,实力无止境。这个时代什么都可能改变。就看谁能抓住机会,不迷失,不自满,也不自卑。真的车轮滚滚向前,谁都拦不住,但能把方向盘死死抓住的,才是接下来的赢家。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