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

奔驰GLB停产燃油版,纯电版续航750公里成杀手锏

2026年开启全新纪元!奔驰GLB停产燃油版,纯电版续航750公里成杀手锏!

汽车圈最近有个大新闻!曾经"伪七座"却火遍全球的奔驰GLB,要迎来一次重大变身。

根据奔驰最新规划,现款燃油GLB将逐步停产,取而代之的是全新一代GLB,计划2026年中期亮相。

更重磅的是——新GLB将首次推出纯电版本,续航高达750公里,搭载全新MMA平台和800V高压快充系统,15分钟就能补充400公里续航。

这一步棋,到底是奔驰的"绝望之举",还是憋了个大招?

咱今天就来唠唠。

第一部分: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

先给不了解GLB的朋友补个课。

这款车2019年首次亮相,主打"紧凑级车身加上七座布局",凭借"2829毫米轴距却能塞下三排座椅"的卖点,迅速成为二胎家庭的"心头好"。

其实GLB的成功,本质上抓住了中国市场一个巨大的痛点——空间和价格的矛盾。

你想啊,想买七座车的家庭,要么选择高大笨重的SUV,要么得花大价钱买豪华品牌,GLB出现以前这个选择就特别难。

GLB用紧凑的车身,通过巧妙的座椅设计,硬生生挤出了第三排,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


有人觉得聪慧,有人觉得鸡肋,但不管怎么说,这款车确实火了起来。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从销售数据来看,GLB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当抢眼。

最近几年,GLB在华月销稳定在四千到五千台左右,这个成绩对于一款豪华品牌紧凑级SUV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国际市场上,GLB同样获得了认可,成为奔驰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但这几年形势陡然急转直下,到了2024年,GLB的销量已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这是为什么呢?

背后的真相其实就一个字——电。

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吧,简直就是电气化的天下。

按照乘联会最新统计的数据,2025年前十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五十多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市场卖出的汽车,已经有大约一半是电动或混动车型了。

全球范围内,这个数字在发达地区也都超过了四十,发展中国家可能低一些,但趋势是一样的——传统燃油车正在被快速蚕食。

消费者现在买车时的思维已经完全改变了。

你去4S店转一圈,开口闭口都是"有没有纯电版""续航多少""充电快不快"。

就算买燃油车的,也会考虑是否有混动版本。

而奔驰的GLB呢?

这款车从2019年上市到现在,一直还是靠1.3升和2.0升排量的汽油发动机硬撑。


虽然在2024年的时候推出了48伏轻混版本,但这个所谓的轻混,续航增程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才二十公里的纯电续航,这在消费者眼里基本等于没有。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竞争对手的动作就更快了。

宝马的iX1虽然还没有大幅降价,但续航能力已经达到了四百五十公里左右。

奥迪在电动领域的布局更早,Q4 e-tron续航已经突破了六百公里。

国产新势力更是杀疯了,理想L6作为增程式电动车,综合续航能达到一千三百多公里,纯电续航也有二百多公里。

问界M5、小鹏G9、蔚来ES6这些车型,不仅在续航上不输国外品牌,在智能化配置上甚至还要超越一些。

GLB除了那个"七座"的噱头,在其他方面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动力平庸,油耗也不够理想,这个1.3升三缸发动机说实话在消费者口碑里一直是有些微词的,容易发抖,声音也不够顺畅。

智能化配置方面也落后了,车机系统用的还是老旧的MBUX,连华为HiCar这样的生态支持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智能驾驶辅助了。

年轻消费者和有购买力的家庭用户,为什么还要为这些"过气"的东西买单呢?

更要命的是大环境的变化。

欧盟下了死命令,2035年必须停售燃油车,这不是建议,是强制。

中国市场虽然没有这么绝对的禁令,但政策导向很明确,新能源汽车占比要突破50以上,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奔驰作为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豪华品牌,如果还抱着燃油车不放,那就是在自己往死路上走。

所以在2025年的时候,奔驰CEO康林松就公开放了个狠话:"到2030年,奔驰全球销量的50以上,必须是纯电动汽车。"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实的战略宣言。

新一代GLB,就是奔驰在这个战略下的先锋队。


燃油版的GLB停产,不是因为这款车不赚钱,而是因为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它再继续存在了。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第二部分:纯电版续航750公里?奔驰这次押注的"黑科技"到底是啥

很多人看到"纯电GLB续航750公里"都懵了。

现在的电动车,主流续航就在五百到六百公里左右,奔驰咋突然"开挂"了?

这个续航到底是真实力,还是营销噱头?

咱得先搞清楚它的"技术底牌"。

根据奔驰官方透露的信息,全新纯电GLB将基于全新MMA平台打造,这是和2025年上市的纯电CLA同平台的产品。

MMA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梅赛德斯模块化架构的缩写,简单来说就是专门为电动车而生的全新平台。

与现在那些油改电的设计思路完全不同,MMA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为了电动化而设计的,这在本质上就避免了很多鸡肋的地方。

续航能力方面,新GLB会提供58千瓦时和85千瓦时两种电池容量配置。

这个配置组合虽然听起来平淡无奇,但结合800伏高压快充平台,威力就大了。

充电15分钟能跑四百公里,这个充电速度在豪华品牌中已经是顶级水准了。

满电续航能达到750公里,工况是CLTC,这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标准工况。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拿现在市面上的同级产品来对比一下,数字会说话。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版的续航,最新款也就是750公里左右。

蔚来ES6配上最新的150千瓦时电池,续航能达到九百三十到九百六十五公里,不过那是蔚来自己的测试数据,实际落地可能会有差异。

理想L6虽然综合续航一千三百多公里听起来吓人,但那是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还是靠汽油发动机在提供续航。

从纯电续航这个角度讲,理想L6也才二百多公里。

所以从技术硬实力来看,纯电GLB的750公里续航,在豪华品牌的纯电SUV中完全是一流水准。

这个数据不是虚假宣传,背后有真实的技术支撑。

但奔驰给纯电GLB准备的好东西可远不止这个。

车机系统方面,虽然具体还没有完全公开,但业内普遍预期会有更强的智能互联能力。

智能驾驶功能也会有明显升级,但到底是什么水准目前还不好说。

座椅的舒适性和人体工程学会有明显优化,这点奔驰一向做得不错。

最关键的是,奔驰承诺纯电GLB会保留GLB最大的优势——那个"灵活的空间"。

轴距依然维持在2829毫米,这意味着乘坐空间和现款保持一致。

第三排座椅虽然空间还是有限,但奔驰说会优化座椅设计,让成年人能更舒服地短途乘坐。

还会增加儿童安全座椅的接口,这对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很实用。

所以从包容性来讲,纯电GLB算是在继承了燃油版的优势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电动时代要素。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第三部分:停产燃油版,力推纯电版,奔驰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新GLB采用纯电加轻混的双版本路线,彻底放弃了单纯依赖燃油发动机的旧模式。

这个决策看起来很激进,但背后有深层的战略考量。

从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趋势来看,禁燃令越来越成为现实而不是纸面文章。

欧盟定了死期,2035年停售燃油车,欧洲市场必须全面电动化。

中国市场虽然没有绝对的禁令,但政策导向明确,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占比突破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几乎就等于说,传统燃油车的时代已经开始倒计时。

其他主要市场也都在推行类似的政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奔驰这个百年豪华品牌如果还在燃油车的死胡同里纠缠,那就真的是自我终结了。

所以新GLB的纯电加轻混策略,根本上就是对这个大时代的一个响应。

从奔驰自己的产品布局来看,这个决策也是被逼出来的。

现款的EQB,作为GLB的纯电前身,表现其实相当糟糕。

续航偏短,最高才六百公里,这在现在的消费者眼里已经不够看了。

定价太高,起步价格四十万起,这限制了销量的上升空间。

设计太保守,完全就是燃油GLB改电的做法,没有任何创新感,消费者也不太买账。


最终的结果就是,EQB销量一直扑街,全球年销不到五万台,这个成绩对于奔驰这样的品牌来说简直是丢人。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新款纯电GLB的思路就不一样了。

它保留了GLB的那个金字招牌——"空间灵活,适合家庭",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做了彻底升级。

750公里的续航不仅能吸引原来的GLB燃油车消费者进行"油转电"的转换,还能从特斯拉Model Y、理想L6这些纯电和增程车型手里抢用户。

毕竟,一个豪华品牌的电动车,从品牌溢价和工艺水准来讲,还是有吸引力的。

更核心的是,奔驰这一步棋押注的是"技术差异化"。

新GLB采用的MMA平台和800伏快充系统,技术水准足够先进,不像有些品牌那样靠堆配置和打价格战。

这个平台和技术,足以在短期内领先国内新势力一代,特别是在电池管理、散热和快充等方面。

相比国产新势力那种"堆配置"的玩法,奔驰还保留了豪华品牌该有的品质感——用料考究,做工精细,NVH隔音水准也高。

从市场现状来看,奔驰在电动车这个领域是有机会的。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正在逐步失利,十月份销量大幅下滑四十多个百分点,排名也跌了不少。

理想虽然销量还不错,但定位更多是新势力品牌,在传统豪华品牌心中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

宝马和奥迪虽然也在推电动车,但产品更新周期相对较长,技术储备可能不如奔驰。

这给了奔驰一个窗口期去重新建立自己在电动车市场的地位。

所以新纯电GLB就成了奔驰"收复失地"的关键一招。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第四部分:网友吐槽四问四答!

纯电GLB的消息一出,网上的讨论就没断过,咱挑几个典型问题来好好聊聊。

问题第一个:"750公里续航听着不错,但价格预计多少?普通家庭买得起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续航厉害但价格死贵的电动车,说穿了还是自我消费。

根据奔驰的一贯定价策略,加上他们最近几年"亲民化"的趋势,纯电GLB的定价应该会保持在现款燃油GLB的价格区间,也就是三十万到四十万这个范围。

要知道,燃油GLB现在就是这个价格,新款纯电版本虽然技术含量更高,但奔驰不太可能大幅涨价。

参考一下2025年发布的纯电CLA,这款车的定价和燃油CLA基本持平,甚至还有所下降,这说明奔驰确实在推行"性能升级但价格稳定"的策略。

所以对于手头有三十到四十万预算的消费者,纯电GLB应该是买得起的。

问题第二个:"2026年中发布纯电,轻混版什么时候来?"

这个问题涉及奔驰的完整产品规划。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新GLB计划在2026年中期同时推出纯电和48伏轻混两个版本。

注意这个细节,是轻混而不是插混,也不是增程式。

轻混的技术路线相对成熟,成本更低,技术也不复杂,用来作为过渡方案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插混或增程,那可能是更后期才会考虑的事情,因为那需要更复杂的电控和整车集成。


奔驰现在的优先级显然是先把纯电做好,轻混作为保险方案。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如果纯电销量好,那后续考虑的就是继续优化纯电产品。

如果纯电卖得不如预期,才会加大轻混和其他动力形式的投入。

问题第三个:"纯电GLB的第三排还是鸡肋吗?有两个娃能买吗?"

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因为第三排对很多家庭来说是刚需。

新款纯电GLB虽然保留了2829毫米的轴距,依然还是三排座椅布局。

但奔驰官方承诺,第三排的乘坐体验会有优化——通过调整座椅倾斜角度、增加腿部空间、优化头部空间这样的细节做法。

还会增加儿童安全座椅的ISOFIX接口,这对有小孩的家庭很友好。

不过要实事求是地说,第三排的舒适度还是有限的,更多是为了应急或短途乘坐。

如果你家里有两个小孩,经常需要全家出游,那第三排用着还可以。

但如果孩子已经长成一米六以上的少年,或者你经常需要第三排来承载成年乘客,那GLB的第三排就显得有些勉强了。

这种情况下,可能MPV或者更大尺寸的SUV会更合适。

问题第四个:"你们说奥迪Q3 e-tron续航600公里,这靠谱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之前信息的一个纠正。

得老实说,奥迪现在根本没有Q3纯电版。

Q3 e-tron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纯电车,实际上是插电混动版本。


Q3 e-tron的纯电续航只有一百二十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六百公里的级别。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要说奥迪的纯电SUV,应该是Q4 e-tron,这款车的续航才能达到六百公里左右。

所以如果你要对标纯电车型的话,应该对标Q4 e-tron而不是Q3 e-tron。

这个区别很重要,因为一个是插混,一个是纯电,两者的使用逻辑和消费体验完全不一样。

纯电车的魅力在于没有续航焦虑,一次充满电能跑好几百公里。

插混车虽然也能电动行驶,但续航短,还是需要经常加油。

结语:新能源浪潮下,GLB的重生之路

从2026年中发布纯电GLB,到保留轻混版本的双轨策略,再到未来可能的进一步产品丰富,奔驰这个系列的变化看似"推翻重来",实则是在新能源时代的"战略重组"。

曾经的GLB靠着"伪七座"这个噱头火遍全球,如今的纯电版本要用"真续航加MMA平台加800伏快充"这样的真材实料来打翻身仗。

从这个案例来看,对国产汽车品牌也有不少启示。

光靠堆配置和打价格战还不够,因为这样的竞争最后拼的就是成本,比的就是谁的毛利更低。

这条路走到底,就是卖一台赔一台的局面。

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平台技术的升级、产品技术的迭代,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洞察。

奔驰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清楚——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在理解市场的基础上,推出有差异化的产品。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买七座SUV选啥",你可以这样回答:

2026年中期换代?曾经卖爆的GLB,为什么要走向电气化-有驾

想尝鲜电动化的,2026年中的纯电GLB值得期待,豪华品牌的底蕴加上电动时代的技术,这个组合在竞品中还是有吸引力的。

想要稳妥的混动方案,理想L6的增程式还是个不错的选择,续航能力强,技术成熟,品质也可靠。

要是特别讲究续航里程和智能驾驶配置,新款蔚来ES6的九百多公里续航和自研芯片方案,也值得考虑。

最后来个灵魂拷问:如果预算就是三十到四十万之间,你会等2026年中的纯电GLB上市,还是现在就入手理想L6或者特斯拉Model Y呢?

这道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用车需求都不一样。

有人看重品牌和做工,有人看重续航和科技,有人看重性价比。

但不管怎么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未来的汽车市场,还是要看谁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新时代的需求,谁就能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