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警示

“哪吒汽车被断网”:管理人和服务商互撕,车主成买单人

9月11日的早晨,广西一位车主发来截图,短信冷冰冰写着,车联网服务已因合作方问题中断,若想继续远程空调和导航,得自费买流量,默认断网;这顿时像一盆凉水,浇在车主群里,大家炸开了锅。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警示-有驾

现场有人吵,有人骂,也有人理性算账,谁也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像是短信通知的小事,会一下子把品牌的脆弱暴露在阳光下。

同一天,合众新能源的管理人先发声,表示自6月法院指定管理人接手后,仍在按合同执行分期付款和车联网服务协议,声称联想懂的通信未经预告单方面断服,违反约定,管理人要追责,并建议车主随身带智能钥匙,这话听着像是临时方案——救急不救根。

紧接着,联想懂的通信反击,9月11日下午他们出来说话了,口径截然不同,称哪吒长期拖欠服务费,协商数月无果,已从9月起按合同停机处理,同时推出自助流量包,让车主自费续网,这段声明有商业逻辑,也有讨生活的无奈——服务商要活下去也得收钱。

于是问题很清楚了,两个成年人在法庭外的博弈,下面的客户成了被甩锅的群体,远远超过个别用户:从2021年到2024年哪吒累计卖车超过40万辆,按常理推算,受影响人数可能超过40万——这不是个小数字,它意味着城市、夜班、上班族、家庭出行都可能被牵连。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警示-有驾

我在和一位哪吒前员工小刘对话时,他说,“厂里不大,但有能打的设备,机器还在跑,只是钱不到位,大家都忐忑”,他说完又补一句,他担心的是:重整成功只是账面事儿,老客户和用户体验是不能用账本买回来的。

换个角度看,服务中断的直接受害者是车主,短信提醒之余,官方和服务商给出的自救办法很现实——购买流量包,基础远程车控5.9元/月,基础+娱乐29.9元/月,这价格在消费场景里不算贵,但问题的症结并非单月费用,而是之后的信任裂缝:当厂方出现经营问题,谁来保障车主权益?买一时流量能解决系统断裂还是只是临时黏贴?

我问车主A:“你会续费吗?”他沉默了一会儿回答,“续费就像打补丁,但如果系统将来彻底停摆,钱就是白花了”,这句话暴露了一个现实心理:短期付费换取便利,长期而言却可能是无底洞。

在法务视角上,双方的合同是关键,管理人说有分期支付协议和车联网服务协议,服务商说有欠费合同条款并据此实施停机处理,合约条文和法律程序会决定本案的走向,但对于普通车主而言,双方的法律博弈只是背景音乐,他们关心的是出行是否稳定、功能是否可用、售后是否靠谱。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警示-有驾

观察这场纠纷,有两点较为清晰:一是资金流断裂会在服务端最快显现,车联网的中断就是最好例证;二是对外部投资人而言,短期注资固然重要,但谁愿意接手一个掺着服务链条风险的壳?投资看重的是能否在重整前提供复工资金,优先级偏重于资金到位能否直接推动产线恢复,而对车主体验的修复,往往被放到后面。

对话里,管理人建议车主携带智能钥匙并提供服务商客服电话,这听起来像是安抚话术,但还不够,真实的场景里,有车主下夜班回家发现空调开启不了,孩子车内闷热,这是细节,却是最能刺痛用户的地方。

另有一个点是员工工资和社会影响,5000余员工被拖欠4.6亿元,这不是简单的会计数字,而是上千家庭的生活压力,工厂里有人借钱度日,有人离职寻找更稳定的活儿,这种人事流失会进一步影响产能,成了恶性循环。

当局势被推到公共视野,官方、管理方和服务商的每一句声明都会被放大,外界讨论从法律归责延伸到监管空白和行业风险管理,有人问,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服务链断裂是否会成为常态?我回答,短期内可能出现零星事件,但系统性爆发需要更大的资本断裂和监管缺位,而哪吒当前的状况,则是一个警示案例。

哪吒汽车断网风波,管理服务商激烈冲突,车主权益受损警示-有驾

故事到这里并不完结,管理人和潜在投资人都有博弈动作,投资方名单在招募公告里列出优先条件,说明市场还在看戏,能出资的人和愿出真金白银复工的人并不完全重合;如果没有能立即覆盖欠款并恢复服务的资金,哪吒面临的是“有工厂没活儿,有车主没服务”的尴尬。

这个决定看起来理性,但情绪从不买账,车主的抱怨和不安会反噬品牌,哪怕重整成功,用户信任的修复也要比账本上的数字花更多时间和心力。

处有悬念,也有现实:哪吒能否在这波互撕和债务里找到翻身之路,关键不在某一句声明,而在能否把短期现金、合同履约和用户保障三件事同时推好,若单靠临时流量包和法律战消耗口水,最终受损的还是那些每天开车上下班、把家庭日常交给这辆车的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