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

当格诺特·德尔纳站在奥迪总部大厅的落地窗前,目光扫过展厅里那辆1998年的初代TT跑车时,他的嘴角浮起一抹怀念的微笑。二十五年前,年轻的意大利设计师马西莫·弗拉斯凯拉曾为了亲眼见到这台圆润的金属艺术品,特意请假横跨半个欧洲——如今,同样的激情正在这家百年车企的血液中重新涌动。

这位戴着无框眼镜、总爱穿修身西装的CEO,最近成了汽车圈的话题人物。有人说他“砍掉奥迪的翅膀”,因为他宣布裁员7500人;也有人说他“让老树发新芽”,因为奥迪突然加速推出全球版Q2 e-tron电动跨界车,还把停产两年的TT跑车重新列入研发计划。面对外界的猜测,德尔纳扶了扶镜框,语气温和却坚定:“有人以为我们在拆解过去的辉煌,实际上,我们正在用更灵活的姿态拥抱未来。”

第一部分:电动化的“双线作战”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在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工厂,工人们正忙着调试全新的生产线。2026年,这里将诞生奥迪历史上最亲民的电动车——全球版Q2 e-tron。这款车提前一年投产的消息让欧洲年轻人沸腾,3.59万欧元的预售价配上600公里续航,连《南德意志报》都调侃:“奥迪终于学会和特斯拉抢早餐了。”

但德尔纳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悄悄向中国合作伙伴上汽集团递出一张设计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智能电动轿车将在2026年亮相,搭载华为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这个动作看似冒险,实则藏着精妙计算——2023年中国市场贡献了奥迪全球三成销量,而电动车渗透率已突破35%。“我们要让德国工程师的设计嗅觉,配上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第二部分:经典车型的“文艺复兴”

在奥迪设计中心,一张覆盖着绒布的概念车草图引发内部激烈讨论。设计师们试图在初代TT的经典弧线与未来感之间找到平衡点,正如德尔纳所言:“我们要的不是复刻,而是用21世纪的语言重新诠释传奇。”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这场“文艺复兴”早有预兆。当竞争对手都在砍掉跑车产品线时,奥迪反其道行之。2024年财报会上,德尔纳轻抚着第二代A8的方向盘说:“Quattro四驱系统曾让奥迪在冰雪赛道封神,现在我们要让电动化赋予跑车新的灵魂。” 虽然具体发布时间仍是秘密,但消息人士透露,新跑车将基于PPE电动平台打造,零百加速有望突破3秒。

第三部分:全球棋盘上的“中国支点”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德尔纳与康林松并肩而立。当记者追问关税问题时,他从容回应:“我们在中国生产了30年,这里早已是第二故乡。” 这句话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长春工厂正紧锣密鼓调试PPE平台生产线;与上汽合作的首款车型将搭载Momenta智驾系统;就连即将停产的燃油车A4L,都破天荒地用上了华为ADS 2.0。

这种本土化策略正在结出果实。2025年第一季度,奥迪在华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2%,其中Q4 e-tron有七成订单来自“90后”消费者。销售展厅里,年轻情侣对着能自动寻找充电桩的车机系统惊叹,销售顾问熟练演示着方言语音交互——这些场景,正是德尔纳口中“用中国创新反哺全球”的最佳注脚。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第四部分:变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裁员7500人的决定曾让德尔纳陷入舆论漩涡,但翻开改制方案,细节处尽显人性化:2033年前不因经营原因辞退员工;80亿欧元投入德国工厂升级;甚至为老员工开设数字化技能培训班。“我们要瘦身,但不是截肢。”他在内部会议上比喻,“就像F1赛车进站换胎,暂时的停顿是为了更快出发。”

奥迪负责人德尔纳欲澄清:奥迪究竟在忙什么?-有驾

这种务实精神渗透到每个决策。当某些车企为“全栈自研”较劲时,奥迪选择开放合作:用华为的智驾系统攻占中国市场,借阿里巴巴大模型升级语音交互,甚至考虑把字节跳动的车载娱乐系统引入欧洲。“闭门造车时代结束了,”德尔纳对团队说,“现在的竞争,比的是谁能更快整合全球智慧。”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奥迪这场转型像极了一部精密调校的 quattro 四驱系统:电动化与燃油车更新双轨并行,德国智造与中国速度相互赋能,经典传承与科技创新水乳交融。正如那辆停放在总部大厅的初代TT,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将成为未来的启明星——因为真正的传奇,永远在突破与超越中焕发新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