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

小米被曝全新增程SUV「昆仑」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内部代号"昆仑"的这款车,早在2024年就被扒出过路试谍照,但当时大家都以为只是"试试水"。

结果到了2025年10月,小米高管带队在新疆帕米尔高原进行高强度测试,10月14日雷军还亲自在社交平台发布了小米YU7在新疆塔县高原测试的消息,测试车队里除了即将大规模交付的YU7,还有几辆披着厚重伪装的全尺寸SUV测试车——这就是传说中的「昆仑」!

这车预计售价只要15万左右,尺寸却能达到5米1以上、轴距3.1米,还是增程式混动!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这是要硬刚零跑、深蓝,顺便给理想L6、问界M5来个降维打击的节奏?

从2025年10月路试车辆在新疆高原现身,到业内传出2026年上市的消息,这款车的定位其实已经相当清晰了。小米SU7在2024年的市场表现已经证明了这家手机厂商造车的实力,136,854辆的交付成绩让不少传统车企都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对手。

而YU7在2025年6月26日上市后的表现夸张,上市当晚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内飙升至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台,这种市场号召力在整个汽车行业都算得上现象级的存在。

现在「昆仑」的曝光,实际上是小米汽车战略拼图中极为关键的一块。车长超过5米1、轴距达到3.1米,这个尺寸规格已经进入中大型SUV的范畴。

对比市面上的竞品就能看出差距有多明显,零跑C11的车长是4.75米,深蓝S07同样是4.75米,「昆仑」在尺寸上几乎大了一整个级别。但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辆尺寸媲美30万级车型的SUV,预计起售价居然只有15万左右。

增程式的动力路线选择也很有讲究。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纯电车虽然在城市通勤中表现出色,但长途出行的里程焦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需要跨省出行或者居住在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区的用户来说。「昆仑」搭载的1.5T增程器配合双电机系统,纯电续航可以覆盖100多公里的日常通勤需求,加满油后综合续航能力轻松突破1000公里,这种"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恰好击中了当前消费者的痛点。

从市场布局来看,小米选择这个时机推出增程SUV可以说是精心计算过的。2025年国内15到20万价格区间的增程SUV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零跑C11增程版的销量表现证明了这个细分市场的潜力,深蓝S07也在持续发力,哪吒X等新势力车型同样在争夺这块蛋糕。

但这些竞品要么在空间表现上有所妥协,要么在智能化配置方面存在短板,市场上缺少一款真正能够在各方面都达到均衡水平的产品。

供应链方面的消息显示,「昆仑」可能会采用东风代工的生产模式,甚至有传闻称小米正在洽谈收购东风旗下某个工厂的事宜。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小米快速扩大产能,同时在成本控制上获得优势。

毕竟自建工厂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较长的建设周期,而利用现有的成熟产线可以让「昆仑」快地实现量产交付。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如果采用代工模式,「昆仑」的制造成本能够控制在相对理想的水平,这也是15万起售价能够实现的重要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三排六座的布局设计。

这种配置在20万以内的车型中并不常见,但对于二胎甚至三胎家庭来说,六座布局的实用性远超五座车型。第二排独立座椅不仅能够提供好的乘坐舒适性,在需要的时候还能放倒形成一个临时的休息空间,这对于喜欢自驾游和户外露营的用户来说简直是刚需配置。

从这个角度看,「昆仑」的目标用户画像已经非常清晰:预算在15到20万之间、家庭成员较多、既需要日常通勤又有长途出行需求、同时对智能化配置有一定要求的消费群体。

增程式混动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兼顾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和燃油车的续航能力。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昆仑」采用的1.5T发动机并不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车辆始终由前后双电机提供动力。这种动力结构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纯电模式下的驾驶质感接近纯电动车,加速响应迅速、行驶安静平顺。

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日常通勤10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完全够用,而且使用家用充电桩的电费成本远低于燃油开销。

当电池电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增程器会自动启动为电池充电。根据同类型增程系统的表现来看,这种亏电状态下的油耗通常能够控制在6到7升每百公里的水平,这个数据在同级别SUV中算是相当经济的表现。

加满油电的综合续航里程能够轻松突破1000公里,这意味着从北京开到上海这样的长途行程,中途只需要加一次油就能完成,彻底解决了纯电车长途出行的焦虑问题。

从成本角度分析,理想汽车的L系列增程SUV售价普遍在30到50万区间,而「昆仑」如果真的能够以15万的价格上市,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体验增程系统优势的消费者就有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选择。虽然在豪华配置和品牌溢价方面可能无法与理想相比,但对于注重实用性的家庭用户来说,能够用一半甚至低的价格获得类似的动力系统和空间表现,这种吸引力是实实在在的。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车身尺寸方面,5米1的车长和3.1米的轴距虽然比不上理想L9的5.218米和问界M9的5.23米,但要明白「昆仑」对标的并不是这些30万以上的旗舰车型。

它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零跑C11、深蓝S07这些20万以内的主流产品,在这个价位段中,「昆仑」的尺寸优势是压倒性的。大的车身和轴距意味着车内空间会宽敞,尤其是第三排座椅的可用性会明显优于那些为了控制成本而在尺寸上妥协的竞品。

路试谍照显示的三排六座布局进一步强化了这款车的家用属性。

第二排采用独立座椅设计,中间通道可以方便乘客进入第三排,这种布局在实际使用中的便利性远超七座车型。而且第二排座椅支持放倒功能,露营或者长途旅行时可以在车内搭建一个临时休息区,配合车载电源和智能控制系统,车辆本身就成了一个移动的生活空间。

这种场景化的设计思路显然是经过深入市场调研的结果,针对的正是当下年轻家庭用户对于多功能性和生活方式的追求。

技术配置方面的信息虽然还没有官方确认,但根据小米在SU7和YU7上展现的产品思路来看,「昆仑」很可能会标配激光雷达和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虽然受限于成本,这套系统的硬件规格可能不会达到顶级水准,但在15万价位能够提供L2+甚至接近L3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这在同级别竞品中已经属于领先配置。

小米在软件算法方面的积累也会在车机系统上得到充分体现,预计会搭载最新的小米澎湃OS车机版本,流畅度和功能丰富程度应该会明显优于那些使用第三方车机系统的传统车企产品。

消费需求的变化是推动市场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力。

回看几年前,15万价位的SUV购车者主要关注的还是基础的空间、动力和可靠性,配置够用就行,对智能化和科技感的要求并不高。但到了2025年,这个价格段的消费者构成和需求偏好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年轻家庭用户在购车时会综合考虑多个维度:既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家庭出行需求,又希望动力系统能够兼顾经济性和续航能力,同时对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和生态互联能力也有着实际的使用需求。

零跑C11增程版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但它的智能座舱体验相对中规中矩,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功能丰富程度与小米这种深耕软件多年的厂商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深蓝S07的续航表现确实不错,但它的车身尺寸偏向于紧凑型SUV,对于那些需要六座甚至七座空间的家庭用户来说,实用性就打了折扣。

而「昆仑」采取的是一种全能型的产品策略:需要大空间的,三排六座布局完全能够满足;在意经济性的,增程系统日常通勤用电长途用油成本可控;追求智能化的,小米生态的深度整合能够提供其他品牌难以复制的使用体验。

小米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手机和汽车的生态联动。

这不是简单的手机投屏或者远程控制那么基础的功能,而是一个完整的跨设备协同系统。想象一个实际的使用场景:早上出门前在手机上查好导航路线,上车后车机自动同步导航信息无需重新输入;下班回家路上,通过车机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和热水器;周末带家人去郊外露营,用车载大屏控制小米无人机进行航拍,拍摄的素材实时同步到手机和平板上进行编辑。

这种无缝衔接的跨场景体验,是建立在小米多年布局的IoT生态基础之上的,传统车企即使想要模仿,短期内也很难达到同样的整合深度。

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愿意为跨场景智能互联功能买单的15到20万价位消费者占比已经超过三成,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年轻一代消费者成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有着天然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预期,他们希望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是整个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米恰好抓住了这个趋势,通过「昆仑」将自己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生态优势延伸到汽车产品上。

营销层面的优势同样不容忽视。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雷军作为小米的创始人和代言人,在中国科技圈和商业领域拥有极高的个人影响力。SU7能够在2024年实现超过136,854辆的交付,YU7上市当晚3分钟就能创造20万台大定的记录,除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之外,雷军个人IP带来的品牌效应和粉丝号召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米多年经营形成的米粉群体,对品牌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这部分用户在购车时会优先考虑小米的产品。如果「昆仑」真的能够在2026年以15万价格上市,凭借小米现有的品牌热度和用户基础,月销量突破万辆应该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而一旦销量规模起来,规模效应会进一步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关于15万价格是否会导致配置缩水的疑问,需要从成本结构来具体分析。

供应链方面传出的信息显示,「昆仑」在成本控制上采取了多项措施。是生产模式的选择,如果采用东风代工或者收购东风现有工厂的方案,可以省去自建产线带来的巨额资本开支和漫长建设周期。

其次是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选择,增程器采用的1.5T发动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比亚迪还是长城的动力系统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而且规模化采购的成本优势明显。电池方面使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电池,但成本低、安全性好、循环寿命长,对于增程式车型来说完全够用。

参考零跑C11增程版15.58万的起售价,「昆仑」定价在15万左右是完全有可行性的。

虽然在某些豪华配置上可能不如售价40万的理想L系列那么齐全,但基础配置和核心功能不会打折扣。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系统、三排座椅布局这些核心卖点都会保留,而那些对日常使用影响不大的锦上添花配置可以通过选装的方式提供,给消费者灵活的选择空间。

这种产品策略既控制了基础车型的价格门槛,又能通过选装配置覆盖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

与零跑C11和深蓝S07的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出「昆仑」的竞争优势。

零跑C11增程版的车长是4.75米,虽然在紧凑型SUV中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但车内空间尤其是第三排的实用性还是受到限制。它的智能座舱系统在功能上基本够用,但在流畅度和生态整合能力方面与小米这种深耕软件多年的厂商相比还是有差距。

深蓝S07主打的是长续航纯电路线,增程版车型在产品矩阵中的地位相对次要,而且它的车身尺寸同样是4.75米,空间表现与零跑C11处于同一水平。

相比之下,「昆仑」在三个关键维度上都有明显优势。是尺寸,5米1以上的车长和3.1米的轴距带来的空间优势是实实在在的,尤其对于需要三排座椅的家庭用户来说,这个差距会影响到日常使用的舒适度。

其次是生态整合能力,小米手机、平板、智能家居产品的无缝联动,能够提供竞品难以复制的使用体验。

最后是品牌号召力,小米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是零跑和深蓝这些相对年轻的品牌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至于能否从理想和问界手中抢到市场份额,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层面来看。

理想L6和问界M5的起售价都在25万左右,与「昆仑」的预期售价有10万元左右的差距,这两个价位段的目标用户群体本身就有一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总会有一部分原本预算在25到30万的消费者,在看到15万就能买到尺寸相近、同样采用增程系统的SUV时,会重新评估自己的购车需求和预算分配。

尤其是对于那些把大空间和增程系统作为核心需求、但预算相对紧张的用户来说,「昆仑」提供了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

小米的品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全球手机销量排名前三的科技企业,小米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有着很高的品牌认知度。雷军个人IP带来的影响力,也会吸引一部分原本犹豫不决的消费者转向小米。

就像当年小米手机以性价比策略切入市场,逐步蚕食苹果和三星的份额一样,这次「昆仑」很可能会在15到20万增程SUV市场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和配置竞赛,迫使竞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小米全新增程SUV「昆仑」曝光在即!尺寸超大,15万级市场要变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