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责任在谁?公安部划出法律红线!

#破译高温求救信号#

智能驾驶,责任在谁?公安部划出法律红线!

你松开方向盘的那一刻。法律风险已悄然降临。今年7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的声音。像一盆冷水泼向整个汽车行业——目前市场上所有在售汽车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方向盘后的人。永远是责任最终承担者。当你双手离开方向盘。视线离开路面。危险便像影子般紧随。一旦出事。三重法律风险将同时引爆:民事赔偿的天价账单。行政处罚的扣分罚款。刑事追责的牢狱之灾。这不是恐吓。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还记得那个刷屏的视频吗?某科技公司高管行车中低头玩手机。被扣3分还进了公安局“自首”。血淋淋的教训。

技术从未如此迷惑人心。按国标《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L2级不过是辅助驾驶。系统帮你控制方向油门。你却要时刻盯着它。但车企的营销话术呢?“L2+”“L2.9”等虚构级别漫天飞。甚至打出“脱手驾驶”“AI代驾”的诱人标语。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一针见血:这导致“技术越先进。责任越模糊”的行业悖论。今年3月小米SU7车祸事件。将这种认知混乱推向顶峰。

智能驾驶,责任在谁?公安部划出法律红线!-有驾

行业正经历一场沉默的“更名潮”。五月起。小米汽车紧急替换宣传页的“智驾”字眼。理想汽车抹去“自动驾驶”表述。小鹏汽车悄悄隐去“高阶”二字。但改名就够了吗?销售嘴里仍溜出“智驾”字眼。功能未变。风险依旧。

责任兜底已成新战场。公安机关的三记重拳正落下:

车企管理高压线:禁止夸大宣传。强制新用户培训。功能边界必须白纸黑字写清

法律配套加速度:推动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人机共驾责任属性。甚至要将辅助驾驶规范纳入驾考

驾驶员清醒剂:反复强调一个铁律——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你的眼睛和手必须在线

律师的解读更冰冷。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孙智阳律师直言:“科技进步不是免责金牌”。即便开启辅助系统。看手机、睡觉等行为直接触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罚款扣分是轻的。若致人死亡。刑责最高可达七年。

智能驾驶,责任在谁?公安部划出法律红线!-有驾

未来已来。但真正的自动驾驶还很远。L3级被视为分水岭——系统可接管驾驶。车企需担责。可现实骨感。我国法律仍卡在“驾驶员全责”框架。数据存储格式不统一。责任溯源如雾里看花。

所以。请记住。此刻你车上的“智驾”。本质是个高级副驾。它再聪明。也只是个打下手。方向盘在你掌心。风险就烙在你肩上。下一次想松开手刷手机时。想想那三重法律风险网。手指。自然会握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