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件事闹得是沸沸扬扬,估计不少人都听说了,就是那个有七百多万粉丝的网红“张教官”和他新买的魏牌汽车之间的事。
一开始啊,大伙儿都挺同情这位网红的,觉得他是个敢于叫板大企业的英雄,可后来车企那边放出一段录音,整个事情的风向就全变了,让屏幕前的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看得是目瞪口呆,心里五味杂陈。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今年5月16号,这位“张教官”高高兴兴地去提了一台国产新车,是长城魏牌的蓝山。
本来提新车是件大喜事,可没想到,这车开出去没多久,当天就在路上趴窝了,变速箱出了故障,动弹不得。
你想想,这事搁谁身上不生气?
新买的车,第一天就坏在路上,这质量也太说不过去了。
于是,“张教官”立马就发挥了他作为大网红的优势,拍视频、发帖子,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视频里,他表现得特别真诚,说自己不是为了钱,就是想要一个说法,一个真相,要为所有支持国产品牌的消费者讨个公道。
他这么一发声,网上立马就炸了锅。
毕竟他粉丝多,影响力大,再加上这事确实听着就让人来气。
一时间,支持他的声音铺天盖地,网友们纷纷跑到魏牌汽车的官方账号下面去指责、去质问。
很多人都觉得,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店大欺客”,国产车质量还是信不过。
那几天,魏牌汽车可以说是压力山大,而“张教官”俨然成了一位为了消费者权益而战的斗士,形象非常光辉。
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压力,魏牌那边的反应其实也挺快的。
事情发生后没几天,到了5月20号,他们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方案内容听起来也挺有诚意的:第一,直接给“张教官”换一台全新的商品车;第二,那台出了故障的旧车,他们愿意送到国家级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去做检测,把问题查个水落石出。
说句公道话,这个处理方案,对于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买车的人来说,应该算是相当不错了。
车坏了能给换台新的,还帮你找最权威的地方去检测问题,这服务态度可以了。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张教官”和他的团队拒绝了这个方案。
他们公开表示,从这个方案里“感受不到诚意”。
这就让很多人开始犯嘀咕了:换新车都觉得没诚意,那到底要怎样才算有诚意呢?
难道非得让车企赔一大笔钱,或者让公司老总亲自上门道歉才行?
大伙儿心里开始有了个小小的问号,但当时毕竟还是同情他的人占多数。
真正的重磅炸弹,是在7月7号那天。
一位自称是魏牌4S店的店长,在网上公布了一段他和“张教官”团队沟通时候的现场录音。
就是这段录音,让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让之前支持网红的网友们感觉自己被当猴耍了。
录音里展现的场面,跟我们想象中那个受了委屈、无助维权的消费者形象完全不一样。
我们听到的是,“张教官”那边去了五个人,围着店长进行“谈判”,那个气场和说话的口气,根本不像是在维权,更像是在商业施压。
录音里有几句话,现在在网上传得特别广,也最能说明问题。
比如,他团队里的人对店长说:“你们没得选!”你听听这话,一个普通的维权者会这么说话吗?
这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掌握了主动权的姿态。
最关键的一句是:“给个有诚意的方案,能把坏事变好事。”这句话简直是点睛之笔,把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暴露得一览无遗。
什么叫“把坏事变好事”?
对车企来说,新车出故障,这是天大的坏事,是品牌危机。
但对他们来说,这件事如果操作好了,就能变成一件“好事”。
怎么个好法?
无非就是利用这次事件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向车企索要一笔远远超过正常退换车标准的“特殊补偿”或者“商务合作费”。
这样一来,流量有了,人设保住了,还能拿到一大笔钱,这不就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吗?
录音里还提到,他们希望“跟你们董事长建立直接沟通”。
这就更清楚了,普通消费者维权,能联系上售后经理就不错了,他们直接要找董事长谈。
这已经不是在解决一个单纯的车辆故障问题了,而是在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谋求一种超越普通消费者的特权。
这段录音一出来,之前很多想不通的地方一下子就都明白了。
为什么换新车都没诚意?
因为他们想要的根本就不是一台车,而是一个能让他们“把坏事变好事”的、装满了真金白银的“特殊方案”。
紧接着,更有心的网友还挖出了更深层的信息。
原来,就在“张教官”买车前的十天,也就是5月6号,他的团队就已经联系过魏牌,想谈商务合作,结果被人家给拒绝了。
这个时间线一摆出来,就更让人浮想联翩了:合作没谈成,然后就去买了车,车“恰好”在提车当天就坏了,接着就拒绝常规处理方案,开始谈“特殊方案”。
这一连串的动作,如果说是巧合,恐怕很多人都难以相信。
事情到这里,真相基本上已经水落石出。
所谓的“维权”,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生意”。
他们看中的不是车的质量问题本身,而是这个问题能带来的流量和谈判筹码。
公众的同情、消费者的信任,都成了他们用来向企业施压、为自己牟利的工具。
这一下,网络上的风向彻底变了,之前骂车企的网友们纷纷掉转枪头,评论区里全是喊话魏牌法务部,支持车企走法律程序,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大家感觉自己被欺骗了感情,自己朴素的正义感被利用了。
这件事也让我们普通人看清了一个很无奈的现实:原来维权还分三六九等。
我们普通人车子出了问题,可能要跑断腿、磨破嘴,还不一定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录个音取证都得偷偷摸摸。
而有影响力的网红,不仅可以带着团队去施压,还能把一次故障变成一门可以讨价还价的生意。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如果真按他们想要的那个“商务合作”级别的方案来赔,那笔钱可能够我们普通人买好几台甚至十台新车了。
这其中的差距,让人心里真不是滋味。
说到底,大家支持的是合理合法的维权,是维护所有消费者的公平权益,但绝不支持把维权当成生意,把故障当成流量密码的这种行为。
这件事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产品质量是根本,要经得起检验;同时也给所有想靠“维权”来博眼球、谋私利的网红敲响了警钟,玩弄公众情绪和信任,早晚会翻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