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越来越有看头了,尤其是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选择真是眼花缭乱。
过去,我们总觉得合资品牌,特别是像别克这样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品牌,在产品更新换代上总显得有些稳重,甚至可以说是慢了半拍。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些老牌劲旅也开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甚至是颠覆性的产品来应对挑战。
别克品牌最近公布的一款名为“至境L7”的新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所展现出来的产品力,让很多人都感到惊讶,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主打舒适和商务的别克吗?
这款至境L7,官方给出的定位是在30万元级别的中大型轿车。
在这个价位区间,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无论是新势力品牌还是传统豪华品牌,都有着自己的明星产品。
别克要想在这里站稳脚跟,没有一点真功夫显然是不行的。
从目前公布的配置信息来看,别克这次确实是诚意满满,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用力过猛”了。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宣称要配备的前排双零重力座椅。
这个“零重力座椅”的概念,最早更多是出现在高端按摩椅或者是一些豪华MPV的后排,它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科学的角度调节,让乘客的身体能够处在一个最放松、受力最均匀的状态,模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感受,从而极大地缓解长途乘坐的疲劳感。
如今,别克不仅将这项配置应用到了轿车上,还奢侈地把它放在了前排,让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也能享受到这种顶级的舒适体验。
这在同级别的合资品牌轿车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也直接对标了国内一些以舒适性为主要卖点的新势力车型。
除了座椅带来的身体放松,听觉上的享受同样被别克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境L7将搭载一套拥有多达27个扬声器的音响系统。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用车来说,扬声器的数量通常在6到12个之间,能超过15个的就已经算是高端配置了。
而27个扬声器意味着,设计师可以在车厢内的各个角落,包括头顶、座椅头枕等位置都布置上发声单元,通过精准的算法调校,营造出极具包裹感和沉浸感的环绕声场,让车内空间变成一个移动的私人音乐厅。
为了保证这套顶级音响的效果不被外界噪音干扰,车辆还配备了前排双层隔音玻璃,从源头上隔绝风噪和路噪。
这种在舒适性体验上的“堆料”,充分说明别克已经深刻理解了当前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辆“享受”属性的重视程度,汽车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代步工具,更是一个高品质的移动生活空间。
当然,在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光有舒适的硬件是远远不够的。
至境L7的智能座舱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它将成为首批搭载高通骁龙8775车机芯片的车型。
可能很多人对这串数字不太敏感,我们用一个简单的类比就能明白它的意义。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高端智能汽车所使用的,是备受好评的高通8155芯片,它已经能保证车机系统拥有手机般的流畅操作体验。
而8775芯片,可以看作是8155的下一代旗舰产品,其运算能力和图形处理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
这意味着至境L7的车机系统在未来几年内都将保持领先水平,无论是操作界面的流畅度、语音助手的响应速度,还是运行大型车载应用、支持AR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复杂功能,都将游刃有余。
这颗强大的“大脑”,为车辆的智能化体验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看完了车内的配置,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外观和尺寸。
至境L7的车身长度超过了5米,轴距达到了3米,这样的尺寸确保了它作为一台中大型轿车应有的气场和宽敞的内部空间。
在设计上,它采用了非常现代化和运动化的风格,比如封闭式的前脸、细长锐利的大灯、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流畅的溜背式车尾,这些都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流行的设计元素,让整台车看起来既简约又富有科技感,完全摆脱了过去别克车型那种沉稳厚重的感觉,更符合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审美。
最后,也是最核心的动力系统部分,至境L7选择了一条非常务实且聪明的技术路线——增程式动力。
它搭载了一台1.5T的发动机作为增程器,这台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辆,它的唯一任务就是高效地发电,然后由功率强大的电机来负责驱动车轮。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车辆在任何时候开起来都像是纯电动车一样,安静、平顺,动力响应迅速。
同时,它又彻底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其搭载的40.2千瓦时大容量电池,在CLTC工况下可以提供长达302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
这个数字非常关键,因为它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用户来说,日常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等场景,完全可以把这台车当作一台纯电动车来使用,享受低廉的用车成本,可能一周充一次电就足够了。
而当需要长途旅行或者节假日返乡时,增程器就会介入工作,使其综合续航里程可以达到惊人的1400公里,可以随时去加油站补充能源,完全不用担心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的烦恼。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完美地平衡了日常使用的经济性和长途出行的便利性,是目前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新能源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别克至境L7这款车,可以说是别克品牌在中国市场转型决心的一次集中体现。
它不再固守传统,而是积极拥抱变化,将时下消费者最看重的舒适配置、智能化科技以及无焦虑的续航方案集于一身,试图用强大的产品力去正面迎战竞争激烈的30万级新能源市场。
这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的成熟,正在推动着全球汽车品牌不断进行自我革新。
这种激烈的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因为它让我们能用更合理的价格,买到技术更先进、体验更出色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