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

其实吧,最近就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国外这些大牌汽车公司一个劲往回走,电动车这条路他们似乎都不太坚定了,比如梅赛德斯-奔驰、奥迪这些,前些年还口口声声说要“电动优先”,现在纷纷改口推迟目标,甚至还说要重新搞燃油升级。很多人看到这个消息,不禁疑问:中国是不是走错了路?为啥国外都往回拐了,我们却还一头扎进电动车,这事到底是咋回事?我就聊聊我的看法。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首先啊,有些人说国外都不卖电动车了,觉得是全球趋势要变回燃油车,这其实只看了点表面。国外像奔驰、奥迪这类公司之所以调整,更多还是因为目前电动车在他们自己市场卖得不如预期。比如奔驰之前定的电动车2025年占一半销量,现在说要推到2030年后,再加上电池贵、充电桩建得慢,车卖不动,那他们要是硬上,铁定要亏钱。这就跟投资股市一样,你本来赌的是新兴行业,结果这行业萎了,你还死撑,就真是要喝西北风了。

但你看中国这边什么情况?中国的电动车已经干到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2025年新能源车产销直接冲到一千万辆,渗透率快到50%。这不是说说而已,是实打实的成绩,全球现在电动车卖得最多的不是美国、不是欧洲,而是中国。这中间有不少原因。

其实,中国汽车产业早些年在燃油发动机上那些核心技术确实追得很辛苦,想超还是难上加难。但电动这个全新赛道,大家都得从零起步,不靠传统专利,恰好中国大规模制造、电池产业链、电机技术,包括软件智能化都抓得紧,所以一下就把自己推到了第一梯队。你看看,现在全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电池、电机、电控这三电核心,中国企业都做得最好。不光国内市场,把车发到东南亚、中东、欧洲,出口也是一路狂飙。这完全不是靠补贴撑出来的,是靠规模化生产和技术突破拼出来的。

有人说国外消费者还是喜欢燃油车,觉得电动车没法跑长途,电池贵,冬天续航掉得厉害,充电桩也少。这的确是很多国家遇到的问题。像欧洲一些城市,老旧城区改装充电桩难,还有美国家庭喜欢皮卡、一辆车能用十年,那新能源车就得琢磨怎么适应他们的习惯。国家政策也是关键因素——比如特朗普一上台就把联邦电动车补贴给砍了,这对美国本土新能源市场刺激一下就没了。企业当然会保守,推迟产品,上新慢下来是必然。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但是在中国,情况又不一样了。中国的市区人口多,通勤距离适合电动车,充电桩这几年铺得特别快。政府还给买车减税,补贴全国都能享受,新能源车不是高端玩具,变成了家家能用的大件。再加上最近几年大城市限牌,买新能源就能上牌,这刺激很大。中国工业体系完整,做电动车有规模优势,成本能压下来,老百姓又追新,车联网、自动驾驶也喜欢,厂商干得有劲,大家都能买得起。你看看,比亚迪一年就能卖好几百万辆,谁都能体会到,电动车在中国是真成了普通人的选择。

再说气候环境和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烧油太多,碳排放嗓子都冒烟了,哪有不减排的道理。中国新能源是硬任务,不是说想发展就发展,是被环保压力逼着发展的。2025年前九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千万,创造了五百万就业,这些实际好处又不是拿嘴说出来的。出口东盟增长28%,给中国汽车产业链升级带来新机会,这比短期的市场转换重要得多。

很多人担心中国把鸡蛋全放在电动车篮子里,万一原材料贵起来,比如锂涨价,电池成本上升,会不会死板?但你看中国电池企业,已经在搞电池回收,回收率能达到99%,研发也一直在跟进,全球锂矿也在布局。新能源汽车早从“补贴扶持”转到“技术和规模驱动”,你自己掌控产业命脉,抗风险能力就强了。而国外这些传统车企,本来就是吃燃油车的饭长大的,过渡太快容易翻车,不如慢慢调整,试错成本也大。所以他们“折返跑”,本质还是怕失业、怕亏本,也是对本地市场适应和保护的选择。

很多人喜欢拿“中国造车技术不如德国、美国”来说事,觉得中国专攻电动车是“避开主赛道”,其实就是刻意唱衰。事实是,电动车里没有什么专利壁垒,谁发展快、谁掌握主动权就是老大。而且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这些新技术,中国起步比外国还早,反而是德国、日本的传统技师们不愿意转行,才让自己掉队。过去搞燃油车,中国确实没法和大众、丰田比性能,但到了智能电动,这些传统大厂也得向中国企业学本事。

有人又说,电池污染、报废回收都是隐患。这个问题中国早就开始应对了,顶级电池企业不止做生产,还做回收再用,产业链闭环。再说,全球都要减碳,谁能做到“绿色转型”,谁抓住未来饭碗。中国电动车搭配光伏风电,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这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现在油价动不动就涨,新能源车加绿电,那就是自己掌控能源命脉,不看别人脸色。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你再看欧洲,加啥反补贴税,最高能加到38%,结果也没本事把中国电动车赶走。比亚迪、吉利就算少卖点,产能还是在涨,出口结构大步升级。而且欧洲电动车掉了,但混动车在涨,说明这个市场是过渡期,大家最终还是奔着新能源去。

至于有人担心电池性能,比如北欧冬天跑不远,其实全球都在提高技术,一代代迭代,现在续航都在改善,电池成本也逐年下降。宝马、大众都还在中国加速布局新能源业务,这说明他们自己也没放弃,只是发力节奏变了,技术没架子,谁跑得快谁领风骚。

最后说一句,中国坚持发展新能源不是跟风,也不是盲目赌,是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世界要绿色转型,中国正好借着这股东风实现技术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全球新能源车预计2025年卖2200万台,中国占了70%,这是硬实力,不是谁嘴皮子说的可以变的。新能源车拉动就业,提升产业链水平,让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产业创新大国”,这个机会错过了,啥时候再来?

很多人喜欢“看别人下牌桌就怀疑自己”,其实这是国际竞争的常态。你越是在别人犹豫的时候坚持自己正确方向,才可能排头冲出去。电动车这个赛道中国已经坐稳了老大位置,技术在突破、新能源配套在升级,全球市场在扩张,以后谁说要转型绿色经济还得找中国学经验。燃油车没错,但未来就是新赛道的比拼,谁能跳出老路,就能拿到新的主导权。

国外车企电动车减速,国内销量创新高,就业产业链同步升级-有驾

中国这些年没选择错路,而是抓住了科技和产业的大势,这才是真正的机会。国外那些老牌车厂如果不及时跟上,也只会越来越边缘化。中国如果能抓稳新能源这根主干,那以后不仅可以买卖汽车,还能把标准和技术卖出去,那就是下一个百年产业霸主。这不是喷子说了算,是大势所趋。你说,全世界谁敢小瞧这样一个产业竞争力呢?所以,中国继续坚持干新能源车,没错,走得快,走得稳。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