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势力销量:有人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有人还在泥潭里头挣扎
9月刚开头,朋友圈里车友群就炸了锅,各家新势力造车的8月成绩单陆续甩出来。翻来覆去看完这些数字,脑子里就蹦出一句话——有些品牌活得像“别人家的孩子”,风光无限;也有的还在泥泞路上打滑,一脚踩空都能溅一身泥。
先说极石吧,这牌子其实不少人都不太熟悉。年初那会儿,我跟闫枫聊过,他信心满满地说今年目标两万辆,还要靠海外市场撑七成。结果这8月交付1,358辆,又是个新高,但离着他当时吹的牛皮还有点距离。八连涨是涨了,可现在这个体量,在群里师傅的话讲,“搁咱们这边县城,也就是个小众玩意儿。”前阵子邻居老赵想买极石,说是喜欢它后排座椅加热,结果销售悄悄告诉他,“别看配置花哨,用起来冬天还是慢半拍。”
小鹏倒是不一样,这个月直接冲到37,709辆,新纪录!MONA M03贡献超15,000辆,是主力没跑。G6、G7、P7+啥的也各自添砖加瓦。有意思的是,小鹏最近推出的新P7上市那天,有车友在微信群吐槽:“中控屏还是那么大,看导航得低头,容易晕。”不过二季度财报之后何小鹏放话,每个月要保证4万辆以上稳定交付。这气势,不服不行。
下一个零跑值得鼓掌——57,066辆!B10、C10、C11和C16四款SUV齐上阵,把新能源市场搅得热火朝天。我表弟去年买了零跑B01,说选它就是图省心:后备箱空间够用,还带感应尾门。“逢雨不用手抠门把手,那叫一个爽!”最近零跑又官宣Lafa 5将在慕尼黑亮相,听说外观挺拉风,有种欧洲范儿。据电话会议朱江明自己透露,今年销量目标直接往58万-65万提档,下半年冲刺更猛。
再瞄一眼小米,这SU7和YU7简直成爆款了,三万多台轻松迈过坎。不过产能卡脖子,据厂区朋友顺嘴提起,“装配线工人每天忙到脚软。”等二工厂投产,加上增程版切入赛道,小米估计还能再飙一波。今年下半年谁知道会不会冒出更多冷门配置,比如座椅通风终于舍得标配?之前有人抱怨夏天屁股烤糊……
岚图和智己算国家队选手吧,一个13,505,一个6,108,两家都稳稳地发成绩单。不如那些动辄几万辆的大户,但底气足啊,有资源撑腰。在我们维修圈常听岚图师傅念叨:“华为合作以后系统升级快多啦,就是OTA更新偶尔掉链子。”智己押宝增程路线,也挺拼。有次试驾智己的时候发现它自动泊车功能容易识别错停车线,被隔壁老王调侃“比我媳妇倒库还难”。
银河和极氪属于吉利系转型箭头,上个月分别卖出110,666和17,626台,都走正路节奏没毛病。我舅舅前段时间刚换银河M9,说高速定速巡航特别实用,不过语音识别偶尔迷糊,让他忍不住喊:“你到底懂不懂普通话?”成都车展期间极氪9X预售火爆,据销售透露订单已经排到国庆后去了。在售车型001、007这些也准备焕新升级,一波操作猛如虎。
再看极狐,8月卖了10,554台,不算亮眼但胜在稳定。据我同事反馈,他去年买了一台T1纯电小车,现在正式上市后觉得动力响应快,就是充电桩找起来费劲。“市区好办,要是回乡下探亲,就只能找国网慢充。”
理想目前压力山大——28,529辆交付让不少业内人皱眉头。增程板块顶着压力扛着走,新推纯电却迟迟打不开局面。但理想账上现金储备厚实,是最大底牌。一位技师私下讲,“只要钱够烧,总能熬过去。”接下来i8与i6肩负重任,希望年底前分别达到6000与9000-10000稳态销量,再搭MEGA纯电凑个18-20k。他们内部群传消息称,如果明年L系列换代给力,还有机会翻盘。不过割肉让利保份额也是伤筋动骨那种做法……
蔚来则像经历生死劫后的凤凰。这回乐道L90、新ES8两款大三排SUV联袂登场,总共31,305台创历史最高。其中NIO本品牌占10525;乐道16434(含L90的10575);firefly萤火虫4346。有趣的是李斌内部讲话被截屏疯传,他坦言盈利难度很大,但只要毛利率跟费用平衡住,公司就有希望。他承认很多用户担心蔚来会不会倒闭,其实只要四季度盈利谣言自然破灭。“服务好技术强,只差大家敢掏钱。”
深蓝跟阿维塔暂时没公布数据,不过长安晋升央企之后,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们肯定得到更多支持。我爸常挂嘴边一句老话:“背靠国企干啥都有谱!”希望补给落地产品端,不然光烧预算没人买单也是白搭。
最后鸿蒙智行这块,截至发稿仍未见最终交付量。但成都展现场问界、智界等五兄弟齐刷刷站队,好多人围观拍照抢体验。今年剩几个月,看问界M7还有尚界H5这些“大杀器”陆续进场,自主合资谁都躲不开这一轮攻势。据销售经理私聊,他们调整能力变态,一款车型卖不好立马改方案重新推出来……以前哪见过这种速度?
写到这里才发现,今年新能源圈真是一锅乱炖,各家玩法花样百出。从冷门配置,到实际驾驶体验,再到维修养护琐事,全都是碎片化的小故事拼起来才完整。如果你哪天遇见某品牌奇葩故障或养护烦恼,多半微信群早已讨论烂透,只剩维修师傅摇摇头念叨一句:“世道变啦,现在修的不只是发动机,还有软件bug……”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散布于行业报告及用户口述日常经验之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