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8%,收于31.92港元/股,这让蛰伏三年的汕头王来春家族迎来了投资的丰收时刻。通过精准押注这家车企,王氏兄妹不仅斩获超160亿元浮盈,更织就了一张横跨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的商业大网。
百亿下注:逆势布局的精准眼光
2022年的奇瑞汽车正处于估值低谷。彼时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足,股权结构复杂且上市日期不明,市场普遍持观望态度,其股价仅为8.4元/股。就在此时,王来春与哥哥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接手奇瑞控股19.88%、奇瑞汽车7.87%及奇瑞新能源6.24%的股权,随后又斥资不超6.5亿元增持,将奇瑞控股持股比例提升至21.16%。
这一决策在当时颇具争议,但王氏兄妹看中的是奇瑞的潜在价值。2025年1月,奇瑞控股实施"股东下沉"重组,将所持42.32%奇瑞汽车股份按比例分配给股东,彻底厘清股权关系,为上市扫清障碍。此次调整后,立讯系直接持有奇瑞汽车16.83%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而按IPO首日收盘价计算,这部分股权价值已达270亿元人民币,浮盈幅度超过160%。
奇瑞的业绩爆发则为估值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从2022年926.2亿元营收到2024年2699亿元营收的跨越式增长,再到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出口企业的行业地位,印证了王氏兄妹对产业趋势的判断。
一举多得:从投资到产业协同的闭环
对王来春家族而言,投资奇瑞的价值远不止股权增值。2021年,立讯精密已确立消费电子、汽车、通信三大业务方向,目标成为全球前十的汽车Tier1(一级供应商)。而奇瑞正是其汽车业务布局的关键落子。
入股当天,立讯精密便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高层渗透实现深度绑定。王来春亲自出任奇瑞汽车非执行董事及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排位仅次于创始人尹同跃;立讯精密汽车业务总经理李晶也以非执行董事身份进入奇瑞决策层。这种紧密联系直接转化为业务增量:立讯精密向奇瑞供应的线束、充电模块等零部件,从2022年的3172万元交易额,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5.1亿元。
借助奇瑞的产业平台,立讯精密加速了汽车业务的扩张。2024年,其斥资41亿元并购德国百年企业莱尼50.1%股权,切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2025年上半年,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收入达86.58亿元,同比增长82.07%,高压线束、智能座舱等产品斩获全球第二的定点项目成绩。正如王来春所言"与凤同飞,必出俊鸟",绑定奇瑞与当年绑定苹果一样,成为立讯精密跨界发展的关键支点。
家族合力:围绕核心的产业生态构建
这场商业布局背后,是王氏家族的集体行动。2025年1月,出于"家族产业分配"需求,奇瑞股权的持有主体从立讯有限变更为立讯投资,由王来春的胞妹王来娇与胞弟王来喜各持50%股权,共同掌管这笔价值270亿元的资产。
看似低调的家族成员实则各有布局,且均与立讯精密形成协同。王来娇任职董事的泰睿智造,专注于软性材料制造,客户涵盖苹果、华为及立讯精密,2025年上半年与立讯的交易额超1100万元;王来喜掌舵的立景创新估值达225亿元,主营镜头模组业务,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东莞高伟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39.1亿元,两家企业均与立讯精密存在密切业务往来。
从富士康女工到市值超4000亿企业的掌舵人,王来春带领家族完成了阶层跨越。如今,以立讯精密为核心,兄弟姐妹各司其职,在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间构建起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这正是汕头商帮家族式经营智慧的现代演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