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落地,老款涨价难抢,大牌观望新车型

这事儿吧,最近是真让人琢磨不透,电动自行车新国标9月一落地,大家伙儿都盯着看,结果是怎么个情况呢?不光是我,连不少干了多年电动车生意的老李也天天摇头,这新规一出,按理说市场应该热闹起来,结果发现是一半儿天热一半儿天冷,冰火两重天。

马路上原先那些能跑快点的老国标车,最近价格都往上窜,好卖得不得了,有的型号根本抢不着。反过来看这新国标车,市场上几乎没啥动静,像雅迪、九号、小牛、极核这些头部牌子,全都按兵不动,一副啥都不着急的样儿,让人纳闷:大环境都变了,这些企业居然集体沉默,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其实细细一想,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

先聊聊老国标车停售这话题。新的规定已经出来了,厂家9月开始就不能再生产老国标车了,销售还能撑三个月,大家现在都在抓紧最后一波。新规下的电动车,其实功能上更贴合实际,像脚蹬子可以不装,后视镜能加装,铅酸车型的续航也好办些,车身用料也更注意安全,塑料件比例更低。问题是,无论新车好坏,这“只能跑25码”的限速直接劝退一批人,毕竟原来不少人在路上飙到四五十公里都见怪不怪,一下子被卡死,谁乐意换新车?

这里头有个说不明的过渡期卡点:老国标虽然不能造,但还能卖。企业手里攒了一堆库存,哪能不先卖光呢?唯恐年底之前清不干净,那铁疙瘩就砸手里了。有的款还因此价格猛涨,谁让以后不能卖了呢?市场一旦嗅到断货风险,价格立马直冲天。手里有老国标车的经销商都想着最后捞一波,头部厂商更不会急着发新车出来抢自己生意。所以你看这九号、雅迪他们都淡定得很,根本不着急大面积铺新款车。

除了过渡期影响,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的调整。新规要求塑料件要少,安全设计还得做防火阻燃,这就逼着厂商别提多麻烦了。重新调整生产线,联系新的供应商,配套啥的都不是一天能搞定。说直白点,头部企业要出新车,也得先确保品质和合规,不能像小作坊那样一拍脑袋就上。新车要上市,必须等所有环节协调好,这都是时间成本,谁都怕出问题砸了牌子,索性先观望一阵。不光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厂家也得等政策环境稳定才敢大规模备货。现在大家都等着12月把老国标卖干净,趁那个“东风”轰轰烈烈推新车型。

再说说市场情绪的问题。新规出台,厂家心里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老国标卖了五六年,客户和渠道都习惯了,这一下规则全变,甭管是用料、设计,还是安全配置,成本都得往上堆个三五百,大品牌也不敢轻易全面开工,上来砸一堆钱投新车。用户买车其实也挺敏感的,价格贵了肯定多犹豫,尤其年轻人更愿意买性能高点的车。厂商只能小批量尝试,发几台样车看看反响,观察今年底这一波需求到底哪里落。

你说新国标真有那么不堪吗?其实新规从安全角度讲挺有道理,啥“一车一池一充一码”,每个电池都要配套认证监管,从材料到性能都挑明了标准,偷工减料的杂牌厂再难混市场。车超速就直接断电,看似安全,实则也容易出幺蛾子。骑车的人要是在路上突然断电,搞不好还摔个大跟头,倒不如原先慢点提速来得安全。官方看重安全,用户讲究实用,厂家又得两头兼顾,一下子大家都不敢乱上新车,怕被市场啪啪打脸,砸了信誉。

实际上,这一波变革谁都知道赶不上“天时”。老国标再怎么滞后,卖点在这爹爹妈妈眼里还是香的,新国标理论上更安全环保,奈何限速太苛严,年轻人不乐意。一些经销商甚至都在琢磨“还能不能找渠道卖掉”,咬牙清库存。说实话,政策不是坏事,但一出就太快,配套设施、车主心理没跟上,市场反倒萎靡了。品牌方也不傻,舍不得加仓,大多数都保持观望,生怕一旦押错车型,年底就得处置一堆愁人的库存。

新国标落地,老款涨价难抢,大牌观望新车型-有驾
新国标落地,老款涨价难抢,大牌观望新车型-有驾
新国标落地,老款涨价难抢,大牌观望新车型-有驾

再说说那几个大品牌,大家都在憋着劲,实际动作很少。业界消息都传开了,雅迪、九号目前还在做研发和测试,真正能大规模推新车型,估计得等12月甚至来年。很多用户其实也不着急,都在琢磨着“再忍一忍”,买台性价比高、性能靠谱的车。有的甚至干脆买辆老国标存着,等明年新车铺开再看动静。

限速这事儿我真觉得有点搞笑。25码顶多算个“老人通勤速度”,年轻人骑起来跟滑板车差不多。多数人觉得“太慢了没劲”,特别是通勤远点的那帮人,原本靠电动车提升效率,现在一下子被政策卡成蜗牛,这对市场肯定是打击。不少网友也吐槽,说政府有考虑过骑车人体验吗?安全归安全,太死板也不行。

不过,新标对车的安全性能确实要求高。比如更好的电池管理,更严的阻燃配置,未来市场上不会有那么多杂牌烂车,更不用担心电池炸了。车子质量上来,价格自然就高了,这一涨很多人就开始犹豫,还得看看自己的钱包能不能撑住。说起来,品牌方肯定得先看清楚用户怎么选,再定量进货,不敢贸然投资建新线,万一卖不出去就惨了。

新国标落地,老款涨价难抢,大牌观望新车型-有驾

其实,这轮新国标落地,能不能把行业标准做高人一筹,还是得看执行落地能不能细致。比如政府监管跟不上,车企偷懒玩猫腻,还是有人钻空子。反过来说,大家专业化了,对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提升绝对是好事。但短期内,像九号、雅迪、小牛这么大体量的企业,没人愿意贸然发力。现阶段的操作空间极为有限,大家都等着市场清零,看年底的反馈再决定投入和升级。

要我说,作为普通消费者,现在没啥可着急的。想囤老国标,趁机买还能捡漏,毕竟后面就绝版了;准备换新车的,年底各大品牌新款肯定会接连不断上市,那个时候产品种类和价格会更有优势。千万别跟风去抢新规刚出来的第一波产品,还是看准需求再决定,反正谁也不会亏待了用户,厂商不可能砸口碑搞烂货。

写到最后,限速引发安全隐患大家心里都清楚,断电这种设定既有好处也有隐忧,关键还要看工程设计和人性化优化。企业出新车不能只想着合规,还得考虑实际骑行体验;政府推新规也不能忘了终端需求。老国标清库存,新国标观望,新品开发慢,新旧更替期间,谁先发力谁就可能吃亏。目前这个大环境,就是看谁更能琢磨人心,谁更懂市场。各大品牌都在等窗口期,老国标卖完,新车型一旦铺开,电动车市场肯定又会爆发一轮新的争夺。咱老百姓买车还是要擦亮眼睛,别人急咱不急,选对合适自己的才是王道。

总的来说,这次新国标确实让行业翻天覆地了一把,供应链、企业、用户都处在新旧交替的夹缝里,所有动作都得小心翼翼,谁也不想当第一个跳进“坑里”的冤大头。年底过渡期一过,真正“新国标时代”才会正式拉开帷幕,大家都是在看谁能笑到最后,市场冷静下来再做决定,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