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也跟着缩水,663.77亿欧元,同比下降8.6%,财报一出来,市场反应多少有些“炸锅”,尤其是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销量也在掉,29.32万辆,跟去年同期比直接跌了14%,第二季度跌幅更狠,19%,这种下滑不是小打小闹,是真正的“断崖”。
亚洲市场也没能幸免,半年销量38.90万辆,同比下滑16%,全球总销量107.63万辆,跌了8%,即便是奔驰寄予厚望的纯电动车,销量也掉了14%,只剩8.73万辆,新能源浪潮下,这样的表现让人有点“看不懂”。
一切看似都有迹可循,背后原因很复杂,先说美国的关税,欧盟和中国的进口车都被美国加了税,奔驰的运营利润率直接受压,按照高盛的数据,关税将让运营利润率被砍掉1.5个百分点,全年影响大约17亿美元,大概16亿欧元,算起来不是小数目。
奔驰自己也没闲着,结构性调整走在路上,裁员、控成本,德国工厂减产10万辆,未来三年目标是生产和固定成本都砍10%,间接岗位也有裁员计划,这不是简单的“瘦身”,是真的在自救,看得出压力山大。
细看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奔驰在这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滑,背后是中国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疯狂内卷”,特斯拉、小鹏、比亚迪这些品牌一个比一个卷,奔驰想守住高端市场却越来越难。
欧洲市场同样低迷,需求疲软,豪华车降价潮愈演愈烈,奔驰、宝马、奥迪这些德系豪华品牌毛利率都被压得喘不过气,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甚至影响到整个行业的信心,很多人都在问,这场寒冬什么时候结束。
奔驰的回应也很直接,继续加码中国市场,2025年到2027年要推出多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纯电、插混都有,AMG、高阶G级、迈巴赫这些高端子品牌也被推到前台,想通过高端化拉升利润率,还要强化直销渠道和客户体验,力图在“油电双线”里找突破口。
但现实并不简单,结构性调整带来的阵痛还没结束,全球范围的贸易政策又多变,美国关税、欧盟政策、国际贸易摩擦,随时可能再添变数,奔驰的盈利修复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企业内部的降本增效计划,目的是为了未来能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奔驰宣布到2027年要把生产和固定成本削减10%,德国本土工厂减产10万辆,这些数字背后是数万员工的利益,还有供应链上下游的“连锁反应”。
裁员计划实际操作起来也不容易,间接岗位的优化意味着人力成本要大幅压缩,外部经济环境又不给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被疫情和地缘政治反复拉扯,梅赛德斯-奔驰的应对空间被大大压缩。
新能源转型是大趋势,奔驰也在发力,但纯电销量下滑说明市场竞争太激烈,新能源品牌价格战、技术比拼、服务升级,传统豪华品牌根本没有绝对优势,奔驰想靠高端化突围,难度远比想象大。
中国市场的高端客户,越来越多地选择国产品牌,奔驰的品牌溢价在被逐步稀释,这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本土新能源品牌的认可度提升,奔驰如果不能快速适应本地化需求,恐怕要面临更大挑战。
这场全球范围的利润下滑,远不是奔驰一家企业的问题,德系豪华车集体承压,欧洲、亚洲、全球市场全面受挫,毛利率下降,贸易政策不确定,消费结构变化,每一个因素都在拖累整个产业。
奔驰的战略调整,聚焦高端细分市场,押注中国本土化,短期内能不能见效,市场并不乐观,尤其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日益激烈竞争,给奔驰带来的压力一点都不亚于欧美市场的壁垒。
2025年的市场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奔驰的利润暴跌只是一个缩影,整个行业都在等待一个“转机”,但谁也说不清这个转机什么时候到来,未来依旧充满悬念。
豪华车价格战愈演愈烈,降价、促销、服务升级,行业竞争激烈异常,奔驰要想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除了产品和品牌,还得拼渠道、拼服务、拼体验,甚至要重新定义“豪华”。
面对利润暴跌、市场下滑、结构调整、贸易政策不确定、行业竞争白热化,奔驰的危机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波动,更是战略和格局上的挑战,每一个选择都关系到未来的命运。
奔驰的故事还在继续,2025年下半年会不会有逆转,目前谁也不敢打包票,行业、市场、政策、技术,所有变量都在不断变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留给奔驰的时间其实没那么多。
奔驰利润腰斩:2025年全球豪华车市的新冷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