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只要一聊起汽车,特别是聊到那些曾经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合资品牌,马自达这个名字总会引发一阵小小的沉默,紧接着就会有人抛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的马自达,到底还有没有人买?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扎心,但它确实反映了很多人心里的真实困惑。
想当年,马自达凭借着那抹让人过目不忘的“魂动红”和“人马一体”的驾驶乐趣,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东瀛宝马”,在路上的回头率相当高。
可如今,感觉身边开马自达新车的朋友越来越少,甚至连马自达的4S店都变得不那么好找了。
这个曾经个性鲜明的品牌,究竟经历了什么,才走到了今天这个略显尴尬的境地?
我们先不谈情怀,来看看一些实实在在的情况。
数据往往是最直接的镜子,能照出一个品牌最真实的样子。
就在今年五月份,马自达在整个中国市场的销量加起来,还不到五千台。
这个数字放在今天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中国车市里,确实显得有些单薄。
要知道,现在国内一些热门的新能源品牌,一款车一个月的销量就能轻松超过这个数字好几倍。
就连马自达曾经最倚重的明星车型,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SUV车型CX-5,一个月也就卖出两千多台,这个成绩在同级别的对手面前,已经很难有竞争力了。
销量的下滑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经销商网络。
以前我们还知道有一汽马自达和长安马自达,现在前者已经成为历史,只剩下长安马自达一家在支撑。
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经销商因为卖车不赚钱,纷纷选择退网关门,这就导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很多老车主的车子需要保养或者维修时,可能要特地开到另一个城市才能找到官方的4S店,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用车成本和不便。
那么,马自达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的呢?
很多人都说,成也偏执,败也偏执。
在燃油车时代,马自达的这份“偏执”是它最大的魅力。
当全世界的汽车厂商都在研究怎么用涡轮增压来压榨发动机动力的时候,马自达坚持要把自然吸气发动机做到极致,推出了“创驰蓝天”技术,在动力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在设计上,为了追求极致流畅动感的“魂动”线条,它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
这种为了驾驶员一个人的“爽”,而牺牲掉全家人舒适的做法,在过去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纯粹驾驶乐趣的忠实粉丝。
然而,时代的大潮说变就变。
当中国汽车市场全面刮起新能源和智能化的风暴时,马自达的这份“偏执”就成了一块绊脚石。
它就像一个勤勤恳恳、手艺精湛的老工匠,当周围的人都开始用上了先进的电动工具和自动化设备时,他还在坚持用自己的祖传工具精雕细琢,虽然作品依然精致,但效率和市场的需求已经完全脱节了。
我们看看它的日本老乡,丰田和本田,早就把混合动力技术玩得明明白白,成功地在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稳的过渡带,销量也保持得相当不错。
而马自达的动作,实在是慢了不止半拍。
直到去年年底,才不紧不慢地推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车型——EZ-6。
可这款被寄予厚望的EZ-6,从亮相开始就伴随着不小的争议。
首先,在技术上,它更像是一个“整合”出来的产品。
它的增程版和纯电版,核心技术平台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合作伙伴长安深蓝的SL03。
合作开发本身没有问题,可以节省成本和时间,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在这款车上看不到太多属于马自达自己独特的东西,感觉更像是一款换了马自达车标和外壳的深蓝汽车。
其次,在产品力上也不够突出。
纯电版官方公布的600公里续航,在如今动辄七八百公里续航的国产电动车面前,显得有些保守。
更关键的是它的定价,预售价格区间在20万到25万。
在这个价位,消费者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既可以买到技术更成熟、配置更丰富的比亚迪汉、极氪007,也可以选择价格更实惠、技术同源的深蓝SL03。
马自达似乎还停留在合资品牌可以有品牌溢价的旧时代,却忽略了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已经变得非常理性和务实。
最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它在智能化方面的“吝啬”。
如今的汽车,早就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车里的那块大屏幕和智能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人购车时非常看重的一点。
而EZ-6的车机系统,被不少人反映操作起来不够流畅,甚至连一颗目前主流车型普遍在用的高通8155芯片都舍不得配备。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台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外观很漂亮,但里面的处理器却是好几年前的,用起来自然不会顺畅。
这种在核心智能化体验上的节省,让消费者觉得马自达没有真正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或者说,它并没有拿出足够的诚意。
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马自达的品牌形象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网络上那句流传很广的“开马自达活该堵车”的梗,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却深深地刺痛了品牌。
它背后反映的是一种主流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家买车,越来越多地是考虑到全家人的出行需求,空间、舒适性、智能化配置变得和驾驶感受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马自达过去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在拥堵的城市道路和家人对后排空间的抱怨面前,吸引力正在下降。
当一个品牌被贴上“自私”、“不实用”的标签时,就意味着它正在失去最广大的家庭用户市场。
面对市场的变化,马自达的反应速度也确实偏慢。
说好每年推出一款新能源车,但之前在车展上亮相的另一款新车EZ-60,据说要到2026年才能真正量产。
这样的速度,在如今“快鱼吃慢鱼”的中国市场,确实让人为它捏一把汗。
毕竟,隔壁的比亚迪等车企,可能几个月就能推出一款全新车型。
总的来说,马自达今天的困境,不是因为它的车不好,也不是因为它的技术不行,而是在于它的理念和步伐,没有跟上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
它曾经的优点,在新的赛道规则下,反而成了束缚自己的枷锁。
那抹魂动红依然很美,但光有漂亮的外观和执着的情怀,已经不足以打动今天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