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业冰火两重天:小鹏逆袭,广汽首亏7.3亿
你肯定没注意到这个细节——广州一季度GDP增速跑输全国时,统计局的报告里藏着个关键信号:当小鹏汽车被高调点名时,广汽集团的名字消失了。这像不像手机市场里苹果发布会不提三星?两个老搭档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位移。
一、数据背后的攻守易位
翻开广州汽车产业的成绩单,3月份11.5%的工业增加值增长像根突兀的阳线。这根阳线的秘密藏在黄埔区的小鹏工厂里,那里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一季度小鹏9.4万台的交付量,让广州新能源车产量艰难转正0.7%。这0.7%背后,是331%的同比增幅撑起来的狂飙。
反观珠江对岸的广汽总部,财务报告上的红字刺眼得惊人。7.3亿亏损额背后,是广本销量暴跌20%、传祺下滑19%的双重暴击。曾经稳坐钓鱼台的合资模式,现在成了拖累全局的包袱。广丰3.55%的微增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水,完全抵不住其他板块的失血速度。
二、新旧势力的生死时速
小鹏展厅里的看车人可能不知道,他们每签下一张订单,都在改写广州汽车工业的版图。这个成立不到十年的品牌,现在单季产能抵得上广汽新能源板块的1.5倍。去年还在说"蔚小理"格局生变,今年小鹏已经甩开所有新势力对手三个身位。
广汽的困境像极了当年的诺基亚。守着日系合资的技术红利,却在电动化转型时犹豫不决。埃安品牌从领跑到掉队只用了18个月,现在连自家兄弟传祺都开始滑坡。番禺工厂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为混动车型加班,但市场给出的回应却是销量同比下跌6.46%。
三、城市经济的齿轮咬合
站在珠江新城的高楼往下看,广州塔下穿梭的车流正在上演产业迭代的实况直播。每十辆绿牌车里就有三辆挂着小鹏的LOGO,这个比例三个月前还只是十分之一。黄埔区的充电桩建设速度已经超过加油站扩建计划,市政配套的天平正在向新势力倾斜。
但广汽的困局仍是悬在广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家拥有6万员工的巨无霸,上下游牵扯着2000多家配套企业。当本田4S店的维修工开始闲坐玩手机时,整条产业链都在经历阵痛。政府工作报告里"新旧动能转换"的表述,在车间里具象化为设备更新带来的停工损失。
四、转型期的生存法则
汽车产业的马拉松跑到电动化赛段,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在经历最痛苦的换鞋时刻。小鹏的逆袭证明弯道超车不是神话,广汽的巨亏也提醒我们船大难掉头的现实。当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阴影笼罩长三角时,珠三角的汽车战争才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这场较量没有退路可言。小鹏需要证明9万台的季度销量不是昙花一现,广汽则要在年底前找到止血的方法。对于把汽车产业写入基因的广州来说,2025年的春天注定要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寻找新生机。毕竟在这个赛道里,慢一步可能就意味着永远出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