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在分享这份成绩时,嘴角上扬得“比AK还难压”。 这家曾经被质疑“能否活下去”的品牌,如今不仅连续八个月蝉联新势力销冠,更是凭借84%的同比增长率,向整个汽车市场展示了其惊人的爆发力。

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有驾

更令人惊叹的是,从6万辆到7万辆的跨越,零跑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数字让零跑具备了冲击中国汽车市场前十强的实力,与9月份零售量71220辆的广汽丰田和71525辆的特斯拉中国站在了同一梯队。

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有驾

零跑的崛起堪称业界奇迹。 回顾其发展历程,从最初年销仅8000辆,到2022年销售11.1万辆,再到2024年近30万辆,零跑完成了一场漂亮的销量逆袭。

2025年3月,零跑以37095辆的交付量,首度登上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此后便一路高歌猛进,5月份达到45067辆,10月份突破7万辆大关。 截至10月底,零跑今年累计交付量已达46.58万辆,为其上调后的全年58万-65万辆销量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有驾

在10月份的新势力销量榜上,零跑以70289辆的绝对优势领跑,而小鹏交付42013辆,蔚来交付40397辆,理想汽车交付31767辆。 零跑的领先优势呈现扩大趋势。

零跑能够实现逆袭的核心秘诀在于其始终坚持的“全域自研”战略。 所谓全域自研,是指汽车中最重要的动力、智驾、座舱系统等方面从底层开始搭建,实现“软件+硬件”全部自主研发。

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有驾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曾坦言:“像零跑C11、C01,哪怕10万块钱的成本,其中有7万块钱零部件是我们自制的,如果外购有10%毛利空间差价的话,我们就比别人有7000块钱的竞争力”。

目前,零跑的自研比例高达整车成本的65%,包括三电、智驾系统等核心部件。 这种高度自研的模式显著降低了供应链成本,使零跑能够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时,实现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突破7万辆!连续创造车新势力月销纪录,零跑有望成下一个中国前十-有驾

零跑通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先后推出行业首个八合一电驱、行业率先量产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国内首个车企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等一系列领先技术。 2025年,LEAP自研技术架构进入LEAP3.5时代,涵盖高阶舱驾一体中央域控、AI大模型智能座舱等7大核心技术。

零跑汽车已构建了完善的产品矩阵,覆盖从A系列到D系列的各个细分市场。 目前在售车型包括T03、B10、B01、C01、C10、C11、C16等七款,均提供越级配置和体验。

在众多车型中,C系列无疑是零跑的销量支柱。 特别是零跑C10,作为全球战略车型,上市仅16个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5万台,刷新了零跑品牌在售车型达成此规模的最快纪录。 2025年5月至7月,C10连续3个月蝉联新势力中型SUV销冠。

零跑B01也表现出色,以11万级的价位提供650km续航里程,上市后连续两个月销量过万。 零跑C11则被誉为“决定零跑命运”的车型,以其“半价理想”的配置打动用户,最初团队认为这款车应卖到30万元以上,最终定价在16万-17万元左右,吸引了大批用户。

零跑汽车成功避开与行业巨头的正面交锋,精准锁定了15-20万级主流消费市场。 这一价格区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红海。

朱江明常以服装品牌做比喻:“我身上穿的是杰尼亚,但是大家可以去查一下,这个品牌每年赚的钱远远比不上优衣库”。 经团队查证,杰尼亚去年的净利润约为7亿元,而优衣库去年的净利润高达176亿元。

零跑坚持“好而不贵”的产品理念,将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等高端配置下探至14万-20万元主流市场。 例如,首款B系列车型B10将搭载激光雷达+高通双旗舰芯片的高配车型做到了11万级。

在技术路线上,零跑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同时布局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类型。 例如C11增程版综合续航达1200km,纯电版续航700km+,覆盖不同场景需求。 这种双线布局确保了零跑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销量攀升,零跑汽车的规模效应日益显现。 2025年上半年,零跑汽车实现营收242.5亿元,净利润0.3亿元,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 其毛利率提升至14.1%,创半年度新高。

规模效应的爆发显著降低了零跑的单车固定成本。 主力车型C10上市16个月交付破15万辆,C11累计销量超25万辆,形成了“梯次发力”的产品矩阵。

更深层的成本优势来自零跑坚持的全域自研策略。 据悉,零跑65%以上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构建了更优的成本结构。 零跑通过“技术平权”策略,既强化了产品力,又通过自研降低了对外购供应链的依赖。

2023年初,朱江明曾明确表示:“我们有充分信心去打价格战”,并承诺“让用户可以放心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好的配置、更好的产品”。 这一承诺在两年后得到了销量数据的充分验证。

零跑汽车的视野不止于国内市场。 2023年,Stellantis集团战略入股零跑,2024年5月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开创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全球化的新模式。

这种“反向合资”模式的优势在于分工明确:由Stellantis主导海外市场的渠道建设与售后服务,零跑则专注于技术与产品研发。 这一模式已初见成效,目前零跑已在全球30余个国家和市场完成布局,销售与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

零跑国际已在全球约30个市场建立超600家网点,并计划于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 朱江明强调,海外市场围绕“能力建设与秩序遵守”,汽车销售不是“到处撒网”的生意,品牌认知、售后渠道与零部件配送体系决定用户满意度。

零跑汽车的技术自信源于其强大的工程师团队。 2024年12月,在杭州黄龙体育中心,朱江明和5000名零跑汽车工程师拍了一张大合照,共同庆祝零跑汽车成立9周年。

这张容纳5000名工程师的大合照,向外界传达了零跑的技术自信和道路自信。 这5000名工程师是零跑“全域自研,好而不贵”品牌价值的根本依托。 朱江明表示:“很多媒体都标榜零跑是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屠夫,我觉得再加几个定语会更贴切一些,零跑应该是高品质,高配置新能源汽车的普惠者”。

零跑工程师团队从最初1人成长为6人,再扩张到5000人。 自创立至今,全域自研六大核心技术模块带头人无一变动,在全球汽车行业裁员缩编的环境里显得尤其珍贵。

理工科出身的朱江明是拥有30余年研发制造经验的“超级工程师”,他率领下的零跑,走上了以工程师思维造车的路径。 面对车企一把手直播的热潮,朱江明表示:“我没有那么大的流量,知名度也不高,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技术和产品”。

在朱江明看来,“销量增长的关键在于产品力,我们靠技术能力做好产品,再加上良心定价,用户自然会买单”。 随着A10、Lafa5及D19等新产品的陆续推出,零跑汽车正构筑起从入门到高端的完整产品矩阵。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零跑凭借全域自研构建的护城河,正在改写市场规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