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咱们手里攥着二十多万的预算,想换一台新能源车的时候,心里头肯定会犯嘀咕。
这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边是“增程”,一边是“纯电”,两条路看起来都有道理,让人纠结得不行。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偏向增程车,觉得它能加油也能用电,像个双保险,心里踏实。
毕竟,谁没在网上刷到过节假日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排起长龙的照片呢?
那种对续航的焦虑,对充电不便的恐惧,是真实存在的。
但咱们得明白一个事儿,很多旧的担忧,可能已经跟不上现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发展速度了。
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整个局面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今天,咱们就用大伙儿都能听懂的大白话,好好聊一聊,为什么现在花二十多万买车,选增程可能并不是一个那么明智的决定,反倒是曾经让人担心的纯电车,体验已经好太多了。
咱们先来把增程车掰开揉碎了看一看。
它的工作原理,说白了就是车上既有一块电池和电机,又装了一台汽油发动机。
但这个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轮,它的任务是当个“发电机”,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烧油发电,再把电供给电机来驱动车。
这个设计听起来确实很巧妙,解决了纯电车跑不了长途的痛点。
可实际用起来,这种“两全其美”的设计,却常常带来“两头都不太爽”的尴尬。
首先,在用电的时候,它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这个价位的增程车,为了控制整车成本,电池容量通常不会做得特别大,宣传的纯电续航里程一般也就二百公里左右。
这个数字在宣传册上看着还行,但只要你开过电车就知道,实际续航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再遇上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这二百公里的续航,实际能跑个一百五六十公里就算表现不错了。
这就意味着,如果你的家或公司没有方便的充电桩,那麻烦就来了。
你可能隔三差五就得盘算着:“电量又不太够了,是专门花一个多小时去找个公共充电桩呢,还是干脆就让它烧油吧?”这种每天都要做的选择题,其实比单纯的续航焦虑更烦人。
很多车主在网上分享,本想体验电动车的安静顺滑,结果频繁的充电纠结,让用车体验大打折扣,感觉并不省心。
然后,咱们再说说它用油的时候,这也是增程车最大的短板所在。
当电池电量用完,发动机启动开始发电,这个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其实并不高。
你想想,汽油燃烧的化学能,先要转换成发动机的机械能,再转换成电能存到电池或直接供给电机,最后电机再把电能转换成驱动车轮的动能。
这中间绕了几个弯,每一次转换都会有能量损失。
从科学上讲,一台优秀的内燃机,热效率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已经顶天了,经过这一系列转换,最终的能量利用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而纯电车呢,电池里的电直接驱动电机,效率轻松超过百分之九十。
这个差距是巨大的。
反映在实际驾驶感受上,就是当增程器的发动机一启动,车里瞬间就不再安静了,那种“嗡嗡嗡”的噪音和随之而来的震动,会让你感觉这车的档次感一下就掉下来了。
尤其是在高速上需要急加速超车的时候,你一脚油门踩下去,会明显感觉到动力响应慢了半拍,发动机声嘶力竭地吼叫,但车速的提升却不那么干脆。
很多车主都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后备箱里一直背着一台发电机在跑,体验感很割裂,既没有纯电车那种丝滑的快感,也失去了传统燃油车那种直接的动力回馈。
反过来看纯电车,就在大家还对它抱有老印象的时候,它自身的进步速度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这种进步,离不开我们国家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大投入。
首先就是续航里程,这曾经是纯电车最大的痛点,但现在已经大大缓解了。
你去看现在市场上二十多万的主流纯电车型,像是极氪007、小米SU7这些,它们的标准续航起步就是六百五十公里以上,高配版本甚至能做到八百多公里。
这个续航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完全可以做到一周充一次电,甚至两周充一次。
周末想开车去邻近的城市或者郊区玩一趟,也根本不需要提前规划充电路线,直接就能出发。
其次是充电速度,这方面更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现在很多新车型都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技术。
这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复杂,但理解起来很简单,就好比以前充电是拿个小水管慢慢灌水,现在换成了一根消防水管,速度自然是天差地别。
过去我们总觉得充电要一两个小时太漫长,现在在支持800V的快充桩上,充个十五分钟,就能增加三四百公里的续航。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在高速服务区,你下车上个厕所、买瓶水、活动一下筋骨的工夫,车子的电量就基本够你跑到下一个目的地了。
这种补能效率,已经无限接近于传统燃油车的加油体验。
最后,也是最能体现我们国家优势的,就是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已经突破了270万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飞快增长。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覆盖率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几乎每个服务区都有充电设施。
更重要的是,现在用手机上的导航软件,可以实时查到哪个充电桩是空闲的,哪个正在使用,哪个是快充哪个是慢充,信息一目了然,极大地减少了找桩的麻烦和不确定性。
像蔚来汽车更是推出了三分钟换电服务,比加油还快。
可以说,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为纯电动车找到“口粮”已经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
所以,当咱们把这些变化都看清楚之后,再回到最初的问题,答案就清晰多了。
花二十多万,你买的增程车,实际上是背着一套沉重又复杂的动力系统在跑,日常用电,因为车重,电耗并不低;长途用油,油耗表现也算不上特别经济,而且还要忍受噪音和不那么好的驾驶质感。
一年算下来,在能源花费上可能比纯电车还要多出几千块钱。
而选择纯电车,你得到的是始终如一的安静、平顺和强劲的动力响应,是一种更高品质的驾驶体验。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充电网络的日益密集,纯电车的便利性正在无限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燃油车。
市场的选择也证明了这一点,2023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近七成的份额,这说明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已经用自己的钱包,为纯电车的未来投了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