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修理厂门口的飞度还停着,像一只等不到归巢的家猫。引擎冷得发硬,车门蒙着一层模糊的夜露。若非引擎盖上的本田标志,没人会多看它一眼。它没有被贴罚单,也没有被开走,只是这样静静地、一直停着——仿佛在等某个人来告诉它,为什么自己再也不是曾经的“神车”了。
如果你是那个曾把飞度当做“理财产品”的车主,现在打算再卖掉它,刚拿到二手行情报价的时候,会不会有些恍惚?三年前,飞度的三年保值率能踩到70%的线,现在新飞度八个多月全国只卖了两千多辆,8月份的月销量干脆跌到了23台。这个数字,跟路边自动贩卖机一周的咖啡销量差不多——区别在于,咖啡还有人排队,飞度的车位永远空着。
其实,大家都清楚,飞度的陨落并不是一夜间崩塌,而是长期、缓慢、温水煮青蛙式的消亡。想当年,飞度上市即夺日本本土年度车,一年内销量反超丰田卡罗拉,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时,新能源车还是PPT上的“蓝海梦想”。当时的飞度号称“买发动机送车”,“MM理念”让小而精的空间像变魔术一样塞得下自行车、鱼缸、六箱橙子和两条狗,它扛得住橡皮锤,也经得住二主、三主车主轮番“皮实耐造”的折腾。二手行情好得过分,简直像银行理财的另类分支。
但神车也有“成仙”失败的那一天。飞度到底怎么失去了本钱?简单说,飞度没有输给自己的老对手,是被这个时代按在地上磨脸。
我们得正视两个大的转折点: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技术。这就像杀毒软件干不过AI安全,午夜档的恐怖片比不过手机短视频,飞度的油车哲学和电动“后浪”根本不打一个套路。
市场的变化,是带着浓烈土腥味的。二十年前,打拼小日子的主力军喜欢小型车,经济节能、养护省心;可2020年后一切都变了。居民收入的提升和消费欲望的转向,大家愿意多掏五万块,把家轿直接升级紧凑型甚至SUV,空间要大,配置要全,座椅得会按摩,车机系统得能打游戏。曾经的小型车市场,14年一百八十万辆的高光时刻以后,就是一路下滑到只剩43万辆,份额还不到市场总量的零头。
更残酷的是技术替代。油车的飞度还想着“能省一毛是一毛”,电动小车已经把补贴、智能、OTA一股脑儿堆上去,甚至卷得让人怀疑赚钱模式是不是靠买彩票。比亚迪海鸥45万台、五菱缤果20多万、吉利星愿新晋上市就干到4万多,都是飞度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规模。“省油耐用”这些优点,在车机导航一键即可查到充电桩的世界里,只能算历史资料。AI语音、L2辅助、反向充电、解锁某项“齐刘海灯效”的互动体验,比谁的发动机缸体寿命长,显然更能满足今天的年轻人。
想想以前车友会开着飞度飙山,省下一箱油钱做烧烤宵夜的美好日子,如今两杯奶茶就塞满了飞度的置物箱。可惜,90、00后几乎没人再会买油飞度来证明“生活可以很燃”。再看“退市名单”:马自达2、赛欧、致炫、Polo,一个个“曾经的少年”,如今站成了博物馆里的合影墙。飞度不是特例,它只是运气好,死得稍晚。
细节上更扎心。飞度车主们的朋友圈自嘲倒是硬核:“能坚持到现在还没换电车,是因为电动爹还没杀到我小区充电桩。”比亚迪用入门款“割喉”价位堵死了飞度低价护城河,五菱缤果主打蠢萌值和女司机专属,哪怕飞度机械素质再好,在“智能屏”和“快充桩”面前,都是老干部讲述战斗机维修史——值得尊重,但没人关心。
话说回来,飞度的故事,像极了流水线上的老警察。工龄深、黑历史少、办案踏实,就是跟时代脱节。当新的犯罪形态、智能取证、AI预警上线后,老人变成门口的“活档案”,年轻人也不再认为他是座右铭。这不是老一辈无能,是外部环境变了。飞度也一样,它没做错什么,甚至还在扛着那份“省油耐造”的底线,只是它再怎么挣扎,也挣不脱时代的过滤器。
所以,这算是一个冷冷地的结局吗?不完全是。飞度退出赛道,自然是油车的悲歌,但正如所有城市故事,每一页翻过去,总有人在路灯下点燃新的梦想。问题是——新的智能电动小型车市场,会不会有下一个“理财神车”?会不会有新一批用户,用二手市场炒作比亚迪、五菱的残值?十年后,再回头看今天的飞度、Polo,会不会像今天的老普桑那样,让人会心一笑说一句:“原来你也曾是曾经的人间理想”?
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毕竟,技术浪潮里,连翻滚的螃蟹也终有靠岸的一天。旧船票,终究上不了新客船。你说,这不是飞度的错,也不是车主们的错——大约,只能怪时间下手太狠,淘汰得不讲情面。当下一辆新神车再度横空出世,谁又能保证,保值率不会下一刻变成段子里的笑料?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