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

说到汽车技术路线之争,最近有个消息在车圈炸开了锅——长城汽车高管在魏牌新车发布会上放出狠话:"打死也不做增程!"这就像在火锅店里有人坚持只吃清汤锅底,旁边却围满了红油锅爱好者,场面着实热闹。你可能要问:不就是个动力技术吗?怎么还闹出这么大动静?这背后藏着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完全不同的生存智慧。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先来搞明白这两个技术名词。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就像手机充电的两种方式:前者像充电宝直连手机,既能给手机充电也能直接供电;后者更像用充电宝先给充电宝自己充电,再给手机供电。具体到汽车上,插电混动的发动机在高速时能直接驱动车轮,而增程式无论何时都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只负责发电。这细微差别,造就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传统车企选择插电混动,就像老厨师坚持用祖传菜刀。他们手里握着几十年积累的"刀工秘籍"——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经验。就像丰田的THS系统,能把热效率做到41%的发动机和E-CVT变速箱调教得严丝合缝。去年上市的比亚迪DM-i车型,在亏电状态下照样能跑出3.8L/百公里的油耗,靠的就是这套看家本领。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反观造车新势力,他们更像是带着微波炉入行的新厨师。没有祖传菜刀,索性另辟蹊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说过:"我们要做的是让用户忘记发动机的存在。"他们选择增程式,就像用智能家电替代传统灶具——大容量电池配合增程器,既能保证200公里纯电续航,又能规避复杂的机械匹配。这招确实见效快,问界M5上市半年就卖出5万辆,靠的就是"不用学刀工也能做菜"的聪明策略。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长城汽车的坚持更像技术宅的执着。看看他们最新发布的魏牌高山MPV,在央视直播的碰撞测试中,双车对撞后车身纹丝不动,三排座椅完好无损。这种"安全偏执"延续到动力选择上——他们最新研发的Hi4混动系统,能让四驱车型的馈电油耗控制在7L左右。就像米其林大厨坚持手切萝卜丝,看似费时费力,实则藏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消费者的选择其实很简单。经常跑高速的上班族小王,开着插电混动的比亚迪汉,在120km/h巡航时发动机直驱,油耗比燃油车还低两升。而每天接送孩子的李女士,开着理想L9在市区代步,纯电模式完全够用,一个月才加一次油。这两种选择没有对错,就像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米饭,关键看使用场景。

技术路线的分野背后,藏着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变迁。传统车企在发动机领域积累的专利超过20万件,这些"技术家底"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力修为,不是朝夕可成。而新势力用软件定义汽车的思路,把整车研发周期压缩到24个月,这速度传统车企想都不敢想。有意思的是,吉利最新推出的雷神混动系统,开始融合增程模式,预示着技术路线正在走向融合。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站在2025年回望这场技术之争,可能就像现在我们看燃油车与电动车之争。当年特斯拉坚持纯电路线时,传统车企也在嘲笑"充电焦虑"。但市场最终给出了答案——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各种技术路线都有生存空间。正如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时,既有苹果的iOS阵营,也有安卓的百花齐放。

长城:坚决不做增程!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技术路线为何截然不同?-有驾

这场关于增程与插混的争论,本质上是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缩影。就像当年福特流水线与手工制造的较量,最终推动整个行业升级。无论是长城的"技术洁癖",还是新势力的"实用主义",都在为消费者创造更多选择。或许正如魏牌高山MPV上那个能制冷到0度的车载冰箱,技术路线之争的终点,永远是让人生活更美好的创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