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销量榜,突然被一串数字拍醒——方程豹首款车豹五大定三周突破三万辆。官方11月28日一公布,我这越野小迷妹也忍不住多瞄两眼。毕竟这事儿背后,藏着自主品牌在高端越野的一场小地震。
先说销量,这三万辆的数字放在30万以上价位,放在国产豪华品牌里,算惊人。兄弟品牌腾势D9和N7也没闲着,11月锁单合计接近五万台,近乎把年初车圈那些大V的腾势加方程豹月销五万算成功预测踩在脚下。说实话,这量级直接能跟2020年路虎和Jeep国内月均销量比肩,换句话说,自主品牌这波动作,已经从试水进入硬杠。
你要说为啥这价格段值得注意?这段价格区间,合资像极了护城河最深的中大型SUV阵地。不过这两年,合资更新明显慢了半拍,油耗偏高,智能网联也跟不上新潮。加上限购、限行的双重压力,咱们的消费者哪还有耐心等合资的老古董,转身投入能进城又兼具越野情怀的国产插混怀抱,算是理所当然。说白了,这不光是性能的比拼,更多是谁懂年轻人的心。
比亚迪这算盘打得精,我和一个圈内朋友聊过,他说,用汉唐秦稳底盘,海豹海豚做渗透,然后腾势冲豪华MPV,方程豹上升情绪价值堆叠高价,全面铺设布局。说人话,就是从低端到高端覆盖,价格串起一条完整天梯,别家还在费劲砍2万优惠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品牌想象力抢占消费者脑子里那块宝地。
技术是底气,但心态更关键。五年前,买国产二十万车还得发票晒朋友圈求安慰;三十万下单提车,连照片都懒得细修。消费者默认国产贵点值,这才是真正市场门槛跨过去的信号。
别急着乐观,这数据背后也有隐忧。方程豹能否顶住交付节奏?毕竟三万辆,按粗略推算,每天要完成两千余台出厂和质检,供应链和工厂协调稍有闪失,就可能翻车。供应链这一块,真像做一道复杂家常菜,你手面齐备,火候刚好,出来的才是美味;缺个步骤,味道立刻走样。比如我上次去浙江采访一家零部件厂,厂长告诉我,最近某奔腾车系需求突然爆发,部件跟不上,三天两头加班都赶不上。供应链波动的直接影响,你说说,方程豹的工厂压力不用想也知道有多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一个小细节,方程豹的车机系统和以前国产的那种卡顿感明显拉开了差距,基本秒杀同价位合资的部分机型。科技感、流畅交互,这些细节说明他们在用户体验这块下了真功夫。可问题来了,三万台车铺开后,售后服务和渠道能不能跟上?尤其在重视越野体验的用户群体里,这关乎口碑和复购率。
说说我自己的疑惑:按理说,这么高的订单量,后台的供应链理应已经铁人三项训练合格。但我听维修师傅吐槽过,上半年好多国产豪华新车型电池稳定性还有点懵,特别是在高强度越野场景,电池管理系统偶尔翻车。这算我没细想过的猜测——毕竟,产品稳定性往往是最后考验。
我算了一下,以方程豹30万起步价,销量3万台,按平均利润率8%估算,差不多贡献72亿元利润,别笑话,只是大致心算,具体还得看实际成本和营销投入。利润是不是高手在帮忙算,但这数据的背后,说明这次押注是实打实的。
顺带一提,采访卖方经销商时,一位老销售低声说,以前这种高端SUV,客户大多问保值率和维修贵不贵,现在他们第一句问的是越野性能和智能配置。话里话外的变化,透露了市场焦点的转移。咱们的主流需求到底有没有变?
(先说这么多,这段先按下不表)
如果方程豹能守住交付,撑起品牌想象,甚至让第二、第三款车型在价格和性能层面形成闭环,豪华越野这块阵地可能真的会被深圳和重庆两地品牌重新定义。留给传统合资,或者老牌越野品牌的缓冲窗口,还有几个产品周期你觉得够吗?这个交锋,说不定很快就上演现实戏码。
你平时碰到的那些卫士、霸道车主,看到方程豹的市场成绩,会不会有点紧张?还是觉得这只是多了个国产选项,对传统越野格局没啥冲击?我倒觉得,这矛盾才有意思。
到底是情怀驱动,还是产品实力先行?我信你。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