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从40亿到4000万,保时捷主动跳崖,还是被国产车踹下去

有些新闻,你看第一眼觉得离谱,再看一眼,觉得更离谱了,然后你把眼镜摘下来擦擦,发现这世界比你想象的还要魔幻。

比如说,保时捷,那个你堵在路上看见都得琢磨一下自己三者险够不够赔的牌子,前三季度的营业利润,暴跌了99%。

对,你没看错,小数点也没点歪,就是那个代表着成功、梦想和加油站VIP的保时捷,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一脚油门直接干到了4000万欧元。这操作,比他们的911弹射起步还刺激。40亿到4000万,这哪是下滑,这是直接被人从珠穆朗玛峰踹到了马里亚纳海沟,中间还得脸着地。这感觉就像你班里那个永远考第一的学霸,突然有一天交了张只有一分的选择题答卷,还告诉你,这是他故意考的,为了体验学渣的乐趣,属于战略性调整。

你信吗?反正保时捷自己是信了。

面对这么一个堪称跳崖的数据,保时捷的官方发言突出一个气定神闲,翻译过来就是六个字:别慌,一切尽在掌握。他们的财务负责人出来讲话,核心思想就是,我们知道这数据难看,但这是我们主动选择的“低谷”,是为了品牌的“长期发展韧性”和“长期盈利能力”。

利润从40亿到4000万,保时捷主动跳崖,还是被国产车踹下去-有驾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家市值千亿的顶级奢侈品公司,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玩一出“利润献祭”,这背后要么是下了盘大棋,要么就是被人将了军,然后嘴硬说自己在下棋。

我们来看看保时捷给自己找的理由。

第一,产品战略调整。这话说得就很艺术,什么叫产品战略调整?说白了就是新老产品换代,青黄不接。保时捷今年搞了好几款新车,比如纯电的Macan,新款的Panamera,还有Taycan的升级。搞新车要不要钱?要。研发、生产线改造、营销推广,全是吞金兽。尤其是从油车往电车转,这不仅仅是换个发动机,是从地基开始重盖一栋楼。这些前期投入,都得算在成本里,利润自然就薄得像纸。

第二,在中国市场卖不动了。财报里专门提了一嘴“竞争激烈的中国豪华车市场销售下滑”。这话说得还是太客气了。以前,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那叫一个予取予求,加价提车是基本操作,颜色、轮毂、内饰,随便选选,一辆卡罗拉的钱就进去了。买家还得陪着笑脸,感觉自己不是在买车,是在请一尊佛回家。现在呢?国产新能源品牌直接把桌子掀了。三十万的车,给你冰箱彩电大沙发;五十万的车,给你空气悬挂激光雷达,性能参数直逼百万级。你再看看保时捷,一个倒车影像还要选配,一个无钥匙进入还要加钱,瞬间就不香了。当富哥富姐们发现,花一半的钱就能获得双倍的快乐和科技感,保时捷的光环就开始褪色了。这不是保时捷一家的问题,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共同的噩梦。时代变了,大人。

利润从40亿到4000万,保时捷主动跳崖,还是被国产车踹下去-有驾

第三,电池相关的“一次性”影响。这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黑话。什么叫一次性影响?大概率就是供应链出了幺蛾zott,或者采购的电池出了质量问题,导致了额外的成本支出。大家都知道,电动车的命根子就是电池,这玩意儿要是掉链子,轻则召回,重则品牌信誉归零。保时捷在这上面栽了个跟头,只能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然后告诉大家,这是“一次性”的,下次不会了。但市场信誉这东西,跟处男膜一样,破了就是破了。

所以你看,所谓的“战略性亏损”,本质上就是转型阵痛、市场挨打和自己犯错的文艺表达。这就像你年轻的时候不听劝,天天熬夜蹦迪吃烧烤,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你一堆毛病,你对外只能说,我在进行生活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为未来的健康长寿打基础。

利润从40亿到4000万,保时捷主动跳崖,还是被国产车踹下去-有驾

当然,保时-捷-公-关-团-队也不是吃干饭的。在这一片惨淡的财务数据里,他们愣是找到了一个亮点来拯救世界:汽车业务净现金流,从12.4亿欧增长到了13.4亿欧。

这是什么概念?意思是,虽然公司账面上没赚到什么钱,但口袋里的现金还变多了。这说明公司的运营和资金管理能力很强,生意本身还在健康地转着。这就像一家餐厅,虽然算上房租、人工、装修折旧之后,这个月亏了钱,但是每天收到的饭钱还是哗哗地多,现金流很顶。只要现金流不断,公司就死不了,就有翻盘的本钱。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信号,但把这个拎出来大书特书,颇有一种“虽然我挂科、打架、谈恋爱,但我身体好啊”的即视感。核心问题是利润崩了,你跟我说你现金流很健康,这当然是好事,但这并不能掩盖你在核心战场上吃了大败仗的事实。

保时捷给自己画的饼是,2025年就是谷底了,从2026年开始就要“显著改善”,目标是品牌更牛逼,产品更独特,客户更忠诚。

这话术,每一个在股市里被套牢的朋友应该都很熟悉。翻译过来就是:兄弟们再扛一扛,别卖,我明年一定涨回来,到时候带你们会所嫩模。

说白了,保时捷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危机。在燃油车时代,它是顶级性能和品牌溢价的代名词,是无数人的梦想之车。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它过去引以为傲的发动机轰鸣、赛道基因,正在被电机惊人的扭矩和各种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一个过去靠“机械素质”吃饭的王者,现在必须学会怎么玩“科技与狠活”。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必然要交学费。利润暴跌99%,就是保时捷交出的第一笔昂贵的学费。它是在用真金白银的代价,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赌赢了,它就是大象转身的成功典范,继续在下一个时代里当奢侈品霸主;赌输了,它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诺基亚,抱着曾经的辉煌,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下,被碾得粉碎。

所以,别急着嘲笑保时捷,也别急着相信它的“战略规划”。对于这种巨头来说,利润下滑99%可能真的只是战略调整,就像巨龙蜕皮,看着血肉模糊,但蜕完之后会更强大。但也可能,这就是巨龙被勇者砍掉了脑袋,剩下的身体还在抽搐,嘴里念叨着“一切尽在掌握”。

究竟是蜕皮还是掉头,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能做的就是一边继续努力搬砖,一边看看这些有钱人的游戏,到底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毕竟,看别人起高楼,看别人宴宾客,再看别人楼塌了,或者没塌,本身就是一种顶级的娱乐。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